來源:齊魯晚報?海報新聞
2018-12-27 11:27:12
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富有感染力的舞臺表演
本報記者 張琪
歌劇《沂蒙山》不但生動展現了沂蒙山區群眾參軍參戰、擁軍支前的感人事跡,還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堅毅勇敢、無私奉獻的崖子村村民海棠就是其中的代表。據了解,該劇匯聚了全國一流的創作團隊,由王曉嶺、李文緒編劇,黃定山導演,欒凱作曲,并邀請歌唱家王麗達、王傳亮、張卓、金鄭健、楊小勇、雷巖等飾演主要角色。歷時兩年多的精心打磨,終以高品質呈現在觀眾眼前。12日20日,記者對歌劇《沂蒙山》的創作團隊進行采訪。
以群體形象詮釋“沂蒙山”
記者:您為什么選擇參與歌劇《沂蒙山》的創作?
黃定山(歌劇《沂蒙山》總導演、著名導演藝術家、戲劇教育家):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能夠參與到這次歌劇的創作很榮幸。當時我聽到要創作《沂蒙山》這部歌劇的時候,就說沂蒙山這三個字最有價值。因為提到沂蒙山,大家就會想到沂蒙山精神,想到了山東人民在中國革命以及新中國成立歷程中的地位。僅是這三個字,我愿意參與到這次的創作中。
之后,我們不斷地體驗生活,多次到沂蒙山去采訪、采風、行走,感受這塊土地,感受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體驗到這里的風土人情后,我們覺得更應該把沂蒙的這種精神傳遞給今天的人們,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
記者:您如何理解歌劇《沂蒙山》的主題?
黃定山:說起歌劇《沂蒙山》的主題和內涵,我認為還是那8個字“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所以在整個歌劇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劇本創作、舞臺設計還是音樂創作,都是為了表達這樣一個主題。
記者:與以往以舞臺藝術反映沂蒙精神的戲劇相比,歌劇《沂蒙山》的獨特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黃定山:在我看來,不同之處在于歌劇《沂蒙山》生動地塑造了海棠、林生、孫九龍、夏荷、趙團長等一系列抗日戰爭的人民子弟兵的形象。因為在以往的創作中,比如紅嫂、沂蒙七姐妹,都是以個人形象進行創作與表達。而這次的歌劇《沂蒙山》只有以沂蒙人民這樣一個群體形象才能夠表達沂蒙山三個字的深刻內涵。
突破舞臺設計的8米線
記者:歌劇《沂蒙山》的舞美設計有哪些獨到之處?
周丹林(歌劇《沂蒙山》舞美設計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沂蒙山》這部歌劇比較沉重,劇本是按照史詩性的結構設計,以淵子崖戰役為出發點,塑造了一組組的群像。在設計中,我們引入了“磐石”這樣一個概念,因為我們知道在舞臺上制作山是不可能的,我們就運用山的局部——石頭累積成一個“磐石”,類似于城堡一樣的建筑,造型上有山洞、有殘缺不全的地方,當上面站滿了演員,如同一座偉岸的豐碑,視覺沖擊極為震撼。
這次設計做了幾個方面的突破:第一,我們突破了舞臺設計的8米線。以往的舞臺設計一般在8米,這次為了具有更強的沖擊力,我們“拔高”了舞臺,整個舞臺最高點在11米,演員站的最高點在8米5到9米高的位置,從而讓舞臺從地面到高空,整個立體起來。同時,巨大的舞臺也與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我們選擇了運動型的舞臺,以一種象征性的東西為參照,比如說之前說的“磐石”,在歌劇的表演過程中,用它來構成人物與景的關系,例如:人物的奔跑,沖鋒等,這樣舞臺力量不再單一地用于體現場面的壯觀,而是用它來推動劇情的發展。
確立以音樂為主導的創作思路
記者:作為山東人,這次參與歌劇《沂蒙山》的創作有怎樣的感受?
欒凱(歌劇《沂蒙山》作曲 著名作曲家):我本身是濟南人,一直有種深深的責任感,想在音樂文化方面為山東做一些貢獻,雖然之前也創作過不少作品,但是歌劇跟其他文藝作品不一樣,具有更高的價值,所以這次能夠為山東創作這樣一部歌劇十分榮幸。
記者:在您看來,歌劇《沂蒙山》的成功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欒凱:歌劇《沂蒙山》的音樂創作,從一開始的創意階段到最后的實施,前后歷經了兩年的時間,期間音樂一直保持獨立的創作。在我看來,這次歌劇創作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確立了以音樂為主導的創作思路,最初音樂確定整個歌劇的架構,劃分重點的演唱的段落,演唱的形式,以及重點的詠嘆調的位置。然后與編劇一起搭起整個歌劇的架子,進行重點段落音樂創作,我從2017年的七八月份便開始創作序曲,今年2月份開始創作主要唱段,所以音樂創作的時間十分充裕,這也為《沂蒙山》這部歌劇提供了比較扎實的音樂基礎。
第二點是在過去的時候,很多歌劇可能只有1-2首廣為流傳的詠嘆調。但在這部歌劇中,海棠、林生、孫九龍、夏荷、趙團長等每人都有非常好聽的詠嘆調,獨立的核心唱段,其中僅海棠就有5-6首經典的唱段,這在以往的歌劇中是不常見的。
最后一點體現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我們從全國所有歌劇演員里面進行篩選,優中選優,最終選出王麗達、王傳亮、張卓、金鄭健、楊小勇、雷巖等人,他們共同的特點無論是演技還是唱功都十分的優秀,每個人都可以準確地把握自己的唱段,整部歌劇的質量得以保證。
用藝術體現沂蒙精神情懷
記者:如何評價歌劇《沂蒙山》?
黃定山:歌劇的創作是非常復雜的,它包含了劇本、音樂、舞臺表現等各個方面。像《沂蒙山》這部歌劇高度融合了文學、音樂、表演、建筑等藝術形式。歌劇可以代表一個國家最高的藝術水準,所以這次能夠以歌劇的形式表達沂蒙精神,其實是在用最高的藝術形式來體現沂蒙精神與情懷。
付林(著名詞曲作家、教育家、演奏者、音樂制作人,中國音協理事,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主席):這部歌劇體現了沂蒙精神,我們應該記得這段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感。我們總期待一部歌劇能夠有好的音樂,好的角色,所以這次山東省能夠推出這樣一部大型的民族歌劇,值得我們這些老一輩的音樂人學習。
蔣力(著名歌劇評論家,原中央歌劇院創作室主任):歌劇《沂蒙山》體現了對普通老百姓的歌頌,是對戰爭年代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軍民關系以及抗御外辱等生動真實的經歷作出高度的舞臺藝術的概括。可以說,當年的《沂蒙山小調》是如今《沂蒙山》歌劇雄厚的基礎。
12月19日晚,一場氣勢恢宏、振奮人心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山東省會大劇院震撼上演。精致壯觀的舞美設計、大氣磅礴的曲調、激奮的唱詞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舞臺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據悉,該劇以沂蒙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革命歷史為創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為創作素材,講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國家危亡與個人命運的糾纏中,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奮戰的故事,共分為六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