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9-04-14 06:05:04
日前,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研讀各試點高校發布的招生簡章可以發現自主招生政策明顯趨嚴,與去年相比,各高校自主招生規模明顯下降,報名門檻再提高、分值優惠有所降低、增加體質測試是其共同點。
為何普遍做“減法”
自主招生試點自2003年實施以來,就肩負著“打破一考定終身”,探索“不拘一格選人才”路徑的重任。此舉給了高校靈活選材的自主權,也為很多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提供了進入重點大學的機會。
但近年來,自主招生在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關注的同時,一些高校也發現在個別申請考生中出現了專利論文買賣、材料造假等問題。“量身定制”的專利、“專業代筆”的論文等迅速成為灰色領域中的昂貴商品,一方面打造出一群光鮮亮麗的“天之驕子”,另一方面破壞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
“自主招生初審時遇到的大量競賽獲獎、論文,面臨很難查證真偽或是否原創以及是否存在抄襲的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目前,競賽證書各種各樣,主辦單位眾多,發表的文章五花八門,各類型各層次的刊物、報紙比比皆是,很多無從查證。
為維護自主招生秩序,增強選材的科學性和公平性,教育部出臺了被稱為“自主招生史上最嚴格的規定”,教育部《關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從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加強監管等方面提出了規范高校自主招生的“十嚴格”要求,并指導高校從資格條件、招生規模、優惠分值三方面做減法,同時增設體育測試,強化綜合素質考核,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
從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簡章來看,報考門檻普遍提高,以公信力高、權威性強的學科競賽為主。80%以上高校規定了“硬核”條件,將中國科協舉辦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學五大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以上作為報考條件,突出招收學科特長生的定位。同時,為保證考生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所有高校均明確不將論文、專利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通過的依據。
在自主招生規模上,高校普遍進行了大幅壓縮。如武漢理工大學、西南大學、中南大學等學校都將自主招生計劃壓縮至2018年的1/3以下。高校還進一步規范了自主招生專業,突出基礎學科和特色學科,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減少了文史類專業招生,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進一步提高了文史類專業招生要求。
在錄取優惠上,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和專業建設要求,在往年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給予自主招生考生的優惠分值,一般不超過20分。此外,高校還強化信息公開,要求自主招生提交的所有報名申請材料必須經中學審核和校長簽字,并在中學網站和班級詳盡公示。同時,初審通過考生所提交的材料將在高校招生網站上詳盡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與往年相比,自主招生高校均在校考環節增設了體育測試,旨在引導學生增強體育意識、加強體質鍛煉。作為一項新的探索嘗試,高校一般都設置中學普遍開設的體育項目,如跑步、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實心球、仰臥起坐、一分鐘跳繩等。高校將測試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如復旦大學等50多所高校把體育測試合格作為獲取自主招生資格的門檻;其余高校明確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體育測試成績優異者,引導更多學生投身體育運動中,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近日,教育部又對2019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繼續實施國家、地方、高校3個專項計劃,完善長效機制,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據了解,專項計劃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部分邊疆貧困地區學生實現了考取重點大學“零”的突破。第三方測評表明,對專項計劃的滿意度高校為80%、學生為90%、地方為100%。
讓自主招生回歸本質
每一次人才選拔方式的變革,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理念的變革。
就高考而言,其40多年來有兩個重大轉變:第一個是從工農兵推薦上大學到通過統一高考上大學;第二個是從一次性考試評價到全面性、過程性、綜合性評價轉變,積極引導素質教育。
第一個轉變早已完成,也是高考制度的巨大成果,而第二個轉變正在進行中。這一轉變的實質性推動,是從自主招生改革探索開始的。在基本學業成績之外,同時考查學生思想品德、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發展潛質和其他專長與天賦等無法通過筆試反映的素養,這是選拔理念的創新。
自主招生啟動15年來,素質教育理念在高校人才選拔的實踐中得以體現,也正向引領了基礎教育和社會價值取向。
以復旦大學為例,該校自2006年起開始試驗通過面試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取得突破性進展,被社會譽為“破冰之舉”。10多年來,一大批綜合素質優秀且適合復旦培養的學生來到學校,帶動了學生整體層次的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也隨之顯著提高。
來自復旦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自主選拔錄取學生進校后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同時,還有大量回顧性對比研究證明,不僅在課程學習方面,還在獲得獎學金的人次、參與本科生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出國出境交流深造比例以及就業創業等多方面,自主選拔錄取的學生都展現出了他們的優秀特質。
復旦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這些數據一方面證明了學校通過這樣的人才選拔方法,確實招收到了一批最適合自己培養的優秀學生,另一方面也堅定了堅持招生改革探索、推進選材方法創新的信心。
北京師范大學的天文學是該校傳統優勢專業之一,也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專業,但限于多種因素,在統招錄取時,考生報考意愿較弱,每年錄取的學生多數是調劑錄取,并且學生入學后多數申請轉入其他專業,若未成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影響。該校以專業興趣為出發點,將天文學專業試點按自主招生選拔學生。
“通過這幾年的招生實踐,我們發現的確招到了一些真正的天文愛好者,這些學生不僅學習熱情高、成績好,在校內的天文社團活動和校外天文科普中都非常活躍,畢業后多選擇出國深造或在國內頂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北京師范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自主招生實踐,不僅為教育學專業探索創新人才選拔模式提供了平臺,也解決了天文學等專業在統招錄取時遇到的問題,創新了自主招生理念。
然而,近年來隨著自主招生制度逐漸走向成熟,這一錄取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所關注,自主招生仿佛開上了高速路的超級跑車,但與之相伴,問題也漸次凸顯。
在不少業內分析人士看來,今年,如此大幅度地提高門檻、降低優惠、縮減名額,只是為了讓目前“過熱”的自主招生回歸其本質,這也契合很多人對招錄公平的預期,招生規模、優惠幅度等“縮水”,是為了避免自主招生“注水”。只有當考生報考和高校錄取都回歸理性時,自主招生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綜合評價成人才選拔主流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問題。“自主招生政策嚴格并不意味著人才選拔的渠道變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徐松認為,隨著招生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新高考改革來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已經成為人才選拔的主流趨勢。
“這次高考改革是要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真正實現人才培養全面育人、綜合發展,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科學育才、公平選材。但是,這個理念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看來,高校應該在如何實現制度設計的初衷上下功夫,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充分參考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個性特點來綜合評價和選拔學生,高中也應該為大學選拔學生提供客觀的基礎大數據支持,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選材之路。
實際上,上海、浙江作為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首批試點省份,已探索開展了綜合評價錄取試點。高校依據考生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新的高考改革中引入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不過,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落地為切實可行的評價方式?上海市教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據高考改革試點安排,將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4個方面的內容納入綜合素質評價范圍。目前,歷時3年形成的每位學生一份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紀實報告》,已經率先在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的招錄環節參考使用。
根據參加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學生的調研數據,有近70%的學生表示面試時考官結合其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報告進行提問,這表明高校在面試過程中,較為普遍地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了參考,做到了“既見分又見人”。
上海市教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在具體操作上,以最有社會公信力的高考成績作為入圍校測的唯一依據,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嚴格依據高考總分排序,根據考生填報的志愿,按高校招生計劃的1.5倍向各試點高校提供院校專業組校測面試名單,極大降低了關鍵環節的實施風險。高考成績在合成總分中占最大權重,保證了公平公正的基礎,最大限度獲得了考生和家長對試點工作的認同與信任。以“雙盲”抽簽配對作為校測面試的基本模式,全程引入監督監察機制,使人為違規干預選拔結果幾無可能。
兩地實施高考改革兩年多來,得到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可,未接到一例舉報或投訴。據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將結合高考改革的實施,深入開展調研論證,深化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綜合評價學生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