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04-25 10:40:04
“總算有個正規的地方(醫院)治了!如果還在縣城(治),真不知腿還能不能保住……”4月17日,省城某三甲醫院足踝外科病房,正在陪床的小譚說起父親治病的經歷,無奈地直搖頭。
據小譚介紹,3月15日,父親在魯西南老家幫鄰居拆棚架時,意外砸傷右腳踝處,血流不止,急忙撥打120求助,被救護車直接拉到縣城一家民營醫院救治。
“當天晚上做的手術,醫生說血管斷了、骨頭碎了,血流得比較急,需要拼接起來,打鋼板固定住。”在濟南工作的小譚獲悉,緊急趕回。
“做完手術,說回來繼續輸液,沒想到接著情況就惡化了!”令小譚全家人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了麻煩的開始,“做完手術,就發現紅腫,醫生說里面已經開始化膿,可能是有臟東西沒有清洗干凈,插上引流袋,吸出了多半袋血水。雖然化膿的那塊兒稍微好點,但是很快腳上的皮開始變黑,呈壞死狀態。”
“就是當初清創的時候沒清徹底!”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小譚告訴記者,“醫生就直接跟我說,‘里面肯定還有碎骨頭和臟東西,我們沒能清得很干凈,也不可能清得很干凈’。我說清不干凈怎么辦,他說后邊只能再慢慢觀察,而且做手術的那些醫生都很年輕,看著也就二三十歲。”
在這家醫院住了4天5夜,然后就轉到另一家民營醫院,吸臟水、消炎、輸液治療,又待了半個月。一直陪床的小譚母親說:“這次他罪受得不輕!換藥時醫生直接把傷口揭開給你治,疼得直叫,整個樓道里都是他的聲音。”醫護人員用小碗口粗的引流袋,吸出了有3指高的血水,“總算還有點效果,起碼把臟東西往外吸了,防止了繼續往里感染。”雖然腿部逐漸消腫,但腳后跟部仍繼續惡化。
“臨出院的時候,那邊醫生建議請個專家去做手術。”小譚母親說,“得請個專家植皮,醫院沒有這個能力,接不了這種大手術:帶著血管植他們做不了,不帶血管植了還是壞死;而且,如果做手術,也要請濟寧的專家過去做……”
清明節假期,小譚再次回老家,發現父親傷情持續加重,當即決定帶父親到省城醫院繼續治療。然而,隨后的經歷卻讓小譚的一片孝心,再次陷入空前無助的境地。
“因為當天號不能預約,我們先去門診樓外科門診,沒有專家上班,然后去急診,急診又不收……”4月7日下午4時許,小譚攜父親驅車到省城某知名三甲醫院,本想掛號讓專家給看,到了以后護士站說“專家都沒上班,今天看不了!”就讓小譚去急診看;沒想到,急診那邊看了片子以后,又說“我們接不了,要等專家上班后看,確定接診了,我們才能收!”
“難!當時真覺著看病難了,又不知道找誰能管!”回想當時的情景,小譚兩眼浸滿了淚水,“只能躺著,不能坐,傷口還敞著,回家沒法輸液,也沒法吃藥,等著周一專家上班,耽誤兩天,再感染了,就更麻煩,晚上在哪里待著都不知道……”
幾經周折,小譚終于通過熟人關系,聯系到另一家三甲醫院,才得以讓父親入住,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4月15日做了皮瓣手術,手術持續了6個多小時才結束,手術能不能成功還有7到10天的危險期……”小譚滿臉凝重地讓記者看他的微信記錄。
記者手記
這是一次在手術室外完成的采訪。小譚在等待省城大醫院醫生再次為父親清理傷口、準備植皮手術時的無助眼神,深深觸動了記者。
小譚一家的經歷具有代表性。它既折射出當前民營醫院能力不足、執業不規范等問題,也反映出基本醫療服務保障存在的不足。這是造成甚至放大“看病難”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也是醫療領域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統籌設計、協調推進來破除的堵點、難點和痛點。
尊重小譚的一再請求,記者隱去文中所涉具體醫療機構名稱,僅記錄其就診過程。
(大眾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