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9-05-30 13:30:05
2018年7月,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畢業的林炳云,進入了德建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為了一名研究人員。
林炳云之所以選擇來德州就業,源于德州市組織的一次“百企校園行”活動。在那次“百企校園行”活動中,德州的人才引進政策讓林炳云毅然放棄中央直屬企業的面試機會,來到德州發展?!盁o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德州給 了我們很多的優惠政策。”林炳云說,未來他有信心在德州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
自2017年開始,德州市已經連續舉辦三年“百企校園行”,組織德州的重點企業到省內、京津冀、西北、東北等地高校,開展人才引進、政策推介、項目對接、科研轉化等。而放眼整個德州,“百企校園行”也只是德州在引進 高校畢業生、招攬人才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人才政策“黃金30條”、“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十萬大學生引進計劃”……,2015年以來,德州廣發“招賢帖”,引進大學生7.88萬人,成為全市提升創新發展元氣、構筑后發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和戰略資源。
創新人才引進 “保姆式”服務 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在禹城市創新創業中心,由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博士趙景瑞創辦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蓬勃發展?!皣乙恢痹诠膭畲蟊妱摌I萬眾創新,而且禹城的優惠政策確實很吸引人。”趙景瑞告訴記者,自落戶禹城后,政府免除了他的場地費,而且每年都會給予科研經費,三年累計超過100萬元,對于初創階段的企業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后期的發展中,趙景瑞的公司面臨“用人難”問題,在德州、禹城兩級組織、人社部門的“保姆式”幫扶下,問題迎刃而解。趙景瑞笑稱:“這么好的政策,這么好的環境,如果不好好珍惜,就是暴殄天物。”
人才是創新發展第一動力。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驅使下,德州市人才工作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優惠政策不斷升級,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探索了后發地區人才工作跨越趕超的“德州模式”,吹響了以“人才”為支撐的高質量發展號角。
“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人才引進和服務方式,今年共組織了16場公益性的招聘會,參會的企業達1100多家?!钡轮菔腥瞬啪C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忠軍說,目前德州引進的大學生,除了按照本、碩、博三個層次累計發放五年的生活補貼外,在德州創業的還給予租房補貼。截至目前,德州市已累計發放生活補貼940人次,總金額2827萬元,租房補貼發放近10萬元。
夯實就業創業大平臺建設 讓各類人才盡顯其能
2017年7月29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樊晉宇博士,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注冊成立了山東天川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技術研發為主體,主要開展干細胞與免疫細胞、生物樣本庫、醫學大數據等技術開發與市場化產業化等,推動以精準醫療為主體的現代醫療健康產業。項目前景的廣闊,讓樊晉宇和投資伙伴在選擇落戶地時十分謹慎。
起初,他們打算選擇一線城市,并多次到廣州考察,初步確定了合作意向。但在2017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德州市正積極引進生物醫藥的相關項目,并在資金、場地租賃等方面給予諸多優惠政策,樊晉宇“抱著看一看的心態”來到了德州。經過深入對接,優渥的引才條件和優惠的人才政策,讓樊晉宇毅然決定放棄在一線城市布局的初設目標,決定到德州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暗轮莸乩憝h境優越,輻射周邊人口數量大,有利于高水平科研院所相互間的交流服務?!碧岬竭x址德州,樊晉宇說,德州對于高科技人才和項目引進的優惠政策,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截至目前,樊晉宇的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共10人,8人擁有美國、德國和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博士學位。在經開區組織人事部、科技局等相關部門的協助下,樊晉宇的項目已經申報成功干細胞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資質,下一步將積極申報區域性細胞制備中心。
發展的關鍵靠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人才,而大平臺建設則是人才引進的關鍵一步。近年來,德州市大力實施“一企一平臺”工程,1360個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人才平臺載體拔地而起,“假日專家”工程支持各類人才不變身份、不計時間長短,自由便捷地來德州創新創業,構建以用為本、靈活高效的柔性引才體系,將企業與人才之間的溝通愈加密切,結合德州“九達天衢”之區位優勢,打造“1小時人才圈”。2015年來,德州柔性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853 人,是歷史存量的8倍多,其中兩院院士56人、合作項目92個。
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引來鳳凰長棲
自2017年10月開始,上海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龐新,每次從北京去滄州出差路過德州時,總會被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日新月異的布局和規模所吸引。“去年的一次路過,剛好趕上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開園,我們便入園進行了實地探究?!饼嬓抡f,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園區內熱情的工作人員,德州求賢若渴的態度和敢為人先的舉措也讓他心動。
德州市瞄準高、精、尖人才,致力招引高層次科創團隊和領軍人才的出發點,與龐新的想法不謀而合。從最開始主動選擇德州作為生產、加工基地,到現在擴大投入建成研發、合作基地,再到接下來進一步將德州的公司發展到整個企業的資本運作平臺,龐新覺得,當初帶著研發團隊和項目,選擇德州發展的決定是正確的。
“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和發展要求,我覺得更應該稱之為‘關懷’和‘期望’。公司的科技成果落地,有相關部門協助辦理相關手續;我們帶來的專家團隊,也有專人幫忙申請人才公寓等相關支持;甚至經開區主要領導,都主動找到我們詢問在發展中的問題。”龐新和他的專家團隊在德州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企業創立之初,只有6個人愿意在德州交社保,但是你看上個月,在德州交社保的已經有72人,預計到8月份,能夠突破100人。”
群賢畢至,英才聚集。德州市把人才工作作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系統工程,頂層設計、科學謀劃、統籌推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結構不斷優化,渴望人才、重視人才、依靠人才已經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動力之源。隨著一個又一個“招才引智”相關政策落地落實,一批又一批高層次人才聚集德州大地,德州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截至2018年底,德州市級以上人才工程認定高層次人才2356人,其中山東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省級人才902人,德州市現代產業首席專家、突貢專家等市級人才1377人;全市共有技能人才4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6 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達20.9%。(記者 祁小麗 趙鳳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