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12-16 08:52:12
“大創客”帶動“小創客”,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職業
就業新增長點,從“創”和“闖”中產生
“大創客”帶動“小創客”,網絡直播與創業碰出火花,職工技能培訓為企業創新注入內生動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力穩增長,當前迫切需要充分挖掘“雙創”潛力,拉長產業和就業的鏈條,打造新的增長點。
“大創客”帶動“小創客”
從只是給別人做工裝代工,每件衣服利潤頂多一塊錢,到現在轉型升級,根據市場需求打造出“爆款”服裝,進駐菏澤市開發區大集舞會產業園的張現華,真切感受到了“平臺”的力量,“以前我這只有20臺機器,現在60多臺機器開足馬力。”
返鄉創業大學生李爽爽是“大集舞會”項目負責人。兩年內,“大集舞會”整合2000多個廠家、1萬多個演藝服裝品類,從面料采購到設計,再到線上線下活動推廣和終端銷售,整個產業經歷一次淬煉和再生。如今,產業園孵化帶動包括張現華在內的很多小廠家實現了轉型升級,拉動了5000人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是新經濟下的新探索,創業創新正在齊魯大地釋放出蓬勃活力。在很多地方,通過平臺優勢和技術、模式賦能,形成了“大創客”帶“小創客”的新模式。解碼背后邏輯,那就是不斷創新求變,在“創”和“闖”中做大蛋糕,實現發展和就業的良性互動。
助力“雙創”,今年我省首次開展了創業擔保貸款試點。濟寧市整合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金融等部門資源,推行貸款“一站式”服務模式試點;淄博市利用征信系統和大數據平臺,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推行信用擔保貸款機制試點;臨沂市推行“創貸+商貸”政策試點,擴大了創業者貸款規模。
前三季度,全省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47億元、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949萬元、創業擔保貸款97.8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5%、97%、91%……這些大幅增長的數字,也是“雙創”熱潮涌動的最好證明。
“靈活就業”正成就業新增長點
GDP增長創造就業空間,就業增加也創造GDP。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000萬戶,達到1007.5萬戶,其中,企業293.1萬戶,個體工商戶693.3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萬戶。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創新創業活力迸發,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由此也催生了一系列新行業、新職業。
12月6日,支付寶首次公布在其平臺上誕生的新職業,40余種全新職業,直接創造了近700萬人次就業。此前,人社部也正式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名列其中。
《吐槽大會》等綜藝節目的走紅,讓很多人接受并喜歡上脫口秀,也激勵一些創業者走上以此為載體的“內容創業”之路。在濟南已經小有名氣的“段王爺脫口秀”,就是由濟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職業編劇和山東英才學院大學生聯合打造的,目前推出的主要產品服務項目有線下演出、喜劇工坊、脫口秀大咖成長計劃等,團隊成員從最初的不足10人擴展至現在的37人。
網絡直播與創業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年,棗莊市薛城區新農民創業園引進了淘寶網排名靠前的淘寶直播機構——聚發財集團,致力于打造“直播棗莊”電商品牌,乃至全省專業“淘寶官方直播基地”。今年25歲的畢研,是土生土長的棗莊人,通過網絡直播銷售“風生水起”。自進駐創業園利用網絡直播從事大碼服飾銷售生意以來,現在月銷售額已達130萬元,個人年收益150萬元以上。
“新業態、新模式是穩定就業的強大動能。這些新職業的大量出現,會增加就業的彈性空間,
豐富就業市場的毛細血管。”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說。
新職業用工形式往往比較靈活,而“靈活就業”正成為就業新增長點。“靈活就業”雖然還存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不足,但整體發展趨勢向好。當前國家釋放出“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的強烈信號,實際上是保護多種就業形式,背后用意頗深,也考驗各地制度創新的智慧。
“強技”為企業創新
注入內生動力
當前,我省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在創新中邁向高質量發展,需以職工“強技”培養為支撐,穩住就業“基本盤”。
“每個周五,濟寧技師學院的老師都來給我們上課,平時企業也專門組織培訓、實訓。現在我不僅會操作機器,更懂得了相關的原理,搞一些技術改善創新更得心應手了。”作為首批新型學徒制培養的員工,山東榮信集團化產分廠總控室值長曹迪十分慶幸自己的學習經歷。
課堂就是車間、學生就是員工,這是新型學徒制培養的真實寫照。榮信集團首批新型學徒一共有30人,學制2年,考核通過可獲得高級工的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職工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工作中提出的改善提案也有了質的飛躍。”榮信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程冬梅說。
“強技”是穩就業的關鍵辦法。今年,我省全面啟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籌集62億元,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全年目標任務是培訓77萬人,比去年增加了30%,目前進展比較順利。
記者采訪調研發現,有的企業受外部形勢影響開工不足,不是簡單“放假了之”,而是利用這個時間開展職工培訓,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強技”也為企業創新注入內生動力。今年濰柴重獎10名一線創新工匠每人10萬元,獎勵最受尊敬工匠王樹軍50萬元,在一線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威高集團今年創新提案數已達8652件,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400多萬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