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0-03-24 08:33:03
感謝煙臺市委、市政府再次給我這個榮譽。首先,我要由衷感謝家鄉父老,感謝煙臺市委、市政府二十多年來給予的鼎力支持。
從1999年11月18日開始,我和團隊兩次在煙臺開發區創新創業,曾取得兩項國際首創的創新醫藥研發成果。最近在衰老導致的重大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將在未來幾年陸續發表。
我結合切身經歷,總結出從事科技創新的三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創新一定要堅持不懈
科技創新從來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延續。持續創新是建立和完善創新體系所必需的,對于提高后續創新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我和團隊從事重組蛋白質藥物研發20多年,連續承擔了國家“十五”到“十三五”期間每一期關于重組蛋白質藥物大規模制備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建立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共性關鍵技術平臺,已經在重組胰島素系列產品和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等重大醫藥品種的產業化研發中得到應用和體現。可見,小到一個團隊,大到一個國家,想取得真正的創新成果,都離不開長時間的堅持。
瞄準真正的重大課題
我1999年回國創業,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同志叮囑我要2“志存高遠”。20年后的今天,我對周院長的叮嚀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要視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的需求為己任,勇于挑戰極限。對生命本質的探究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人類能做到的其實還很有限。面對無法回避的環境惡化與全球老齡化這些危及人類生存和生活質量的嚴峻問題,我們則更加無奈。為此,我和團隊調整方向,集中力量在衰老調控、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等退行性疾病發生機理和癌癥早期精準檢測領域開展研究,力爭為人類攻克上述重大疾病做出有價值的工作。
發揮交叉學科優勢
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人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更容易具備不尋常的思維和靈感,往往能獨辟蹊徑,獲得超出預期的成功。同時,這類人才大多兼具超過常人的好奇心、激情和勇氣,這是持續創新所必需的要素。
我本人就是學科交叉的獲益者。我本科學的是物理化學專業,在美留學期間轉學了生命科學,先后圍繞氧自由基對DNA生物大分子的損傷機制、蛋白質結構以及蛋白質折疊機理、腫瘤生物學、重組蛋白質藥物和診斷試劑研發等領域從事研究。多個學科領域的多次交叉使我對生命科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給了我研發重組蛋白質藥物的獨特思路。我身邊有一些從物理、電子和機電專業轉學生物學的學者,他們在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迅速脫穎而出,取得了大多數生物學科班出身的人所沒有的成就。
另外,高科技的競爭,團隊至關重要!借用喬布斯的一個觀點,那就是“與最好的人合作”,對此我深有體會。我們目前的合作伙伴就包括深創投和華潤醫藥,他們分別是各自領域里數一數二的企業,不僅資金實力雄厚,還帶來了專業化的團隊、先進的運營管理體系和豐富的優質資源,使我們團隊在合作過程中不斷提升,獲益匪淺。這種優勢互補的合作再次證明了多學科交叉的重要性。伴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人類科技的發展已經進入嶄新階段,多學科交叉融合可產生全新理念和技術,從而突破傳統學科無法打破的瓶頸,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潛力已經在精準醫療、智能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量子通訊等領域初步顯現。因此,學科交叉的科技創新將是未來國際競爭的核心資源,應作為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效率的重要突破口,納入國家和地方的頂層設計,提前布局,從而“讓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