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0-04-09 14:04:04
3月31日,來自泰安上港鄉的張繼等在官山橛子附近的山坡上,一個坑一個坑地澆灌著樹苗。層層疊疊的魚鱗坑,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下。
隨著濟南城市主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城區空間不斷南延,直至進入到了群山里,一座座高樓聳立在山間,與大山遙相呼應,融為一體,成為現代城市的一道風景,也逐步成為濟南這座城市的特色。
但濟南近郊的山卻美中不足,因為山體大都是石頭山,山上留不住水土,往往背陰面水土良好,植被茂盛,向陽山坡卻山巖裸露,樹木稀少,形成了山前光禿禿,山后有綠樹的不和諧景象,大山成了極不協調的“陰陽臉”。
為改變山體“陰陽臉”的狀況,提高山林覆蓋率,濟南開始實施“山體綠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升濟南山體綠化,逐步讓濟南近郊的山體變綠,變美。從山體綠化提升行動方案開始實施那天起,一群不畏艱難險阻的造綠人,帶上極簡單的工具走上了山頭。
在光禿禿的石頭山上種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濟南的禿山山體陡峭,機器上不了山,不要說種樹,就是爬上山都很困難。再加上引水上山十分艱難,因此,要在光禿禿的山上種活一棵樹談何容易。因為植被差,遇上下雨,雨水下泄很快,山下城區很容易形成洪水。因此,在山巖上修筑魚鱗坑、水平階成為在山上種活一棵樹必須的選擇。
壘砌魚鱗坑的石頭可以就地取材,但沙子、水泥、植樹用土就要靠人力從山下往上挑了。這些挑山工大多來自泰山腳下,吃苦耐勞是他們的秉性。許多人原先在泰山上挑貨謀生。后來,泰山上有了索道,活兒難攬了,他們就來到濟南近郊從事植樹綠化工作。從沙土料場到植樹點,距離少則三五百米,多則七八百米,上山的路海拔上升動輒六七十米甚至八九十米,相當于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爬二三十層樓房,而且每天要往返十幾趟。
建一個魚鱗坑大約要填土七八百斤,所有的土都要人工一擔擔挑上山,加上樹苗和壘坑、栽種的人工成本,栽種一棵小樹要六七百元甚至更高,是平常種樹費用的好幾倍,而且如果遇上天氣干旱,樹苗枯死是常有的事,要多次補種才能成活。
濟南的綠植綠化提升工程有126座山體列入計劃,每年魚鱗坑、水平階植樹數萬棵,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一天天,一年年,年復一年,挑山工們用汗水竭力澆灌著一座座光禿禿的山頭,用肩膀挑出了滿山綠色。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勇 通訊員 王忠謀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