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1-07 08:36:01
原標題:“十四五”時期,山東農業如何繼續領跑全國?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農業一直是全國的標桿。
“十四五”時期,山東農業不僅要繼續走在前列,而且要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過程中,進一步起到對全國農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照基礎強不強、動能足不足、機制活不活、政策實不實等要求,加快推進全省農業實現現代化。
夯實“高標準”
實施存量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間,我省農業基礎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2020年底累計完成6000萬畝,這意味著我省接近53%的耕地已經建成高標準農田,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為全省糧食產量多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提供了基礎支撐。
但在調研中,一些基層農業農村部門的同志也反映,我省的高標準農田,其實“標準”并不高,有的地方1/4-1/3的高標準農田不達標。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之前的政策統籌力度不夠,存在政出多門、建設不配套的問題;其二,先期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隨著時間推移,路、水、電等配套設施有一定的損毀,高標準農田的效應在減弱。
因此,“十四五”期間,應在繼續加大增量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謀劃實施存量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統籌考慮建成先后順序、建設標準適用程度,逐步提升存量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標準。
推動按戶連片耕種。農村土地細碎化是制約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機作業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土地肥沃程度確實存在一定差異,在農地分配時,由于農民追求在土地數量、質量上的綜合平均,導致了地塊零散的狀況。
經過幾十年的耕種,特別是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在一個村莊范圍內,農田水利條件已相差不大,土地肥沃程度的差異也不再顯著,地塊零散所產生的成本已經大于它所帶來的收益。比如,地塊零散會使農戶在生產管理中付出的勞動時間更多、統籌安排耕種收環節的農機作業服務的難度更大等。
現在,我省農村已基本具備按戶連片耕種的條件。實際上,有些地方農戶已經自發調整了土地,實現了連片耕種。對于農業生產來說,這是一項非常基礎的工作。在“十四五”期間,應選擇部分縣市開展試點,擇機全面推開,進一步從整體上提高我省農業的生產經營水平。
給足發展動力
我省是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首倡之地,必須要有首作之為。
目前,我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6%,高于全國5.4個百分點。我們在農業科技進步方面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是還應強化種子的育繁推工作,加強對農業科技知識產權的保護。比如由于晾曬、儲藏條件限制,玉米容易發生霉變,造成玉米籽粒技術標準低、品質不穩定,制約了我省玉米深加工發展。以往玉米育種十分重視抵抗外來病蟲害,今后應加強抗腐爛、抗毒素品種的培育。
另外,農作物種子容易出現仿制現象,對種子的知識產權保護應該加強。比如番茄等非重要農產品品種實行登記制度,不需要品種審定,雖然降低了品種選育推廣的門檻,但同時容易出現對優良品種的仿制,造成品種同質化現象。“十四五”期間,我省應進一步完善非重要農產品品種登記制度,強化品種權維權執法監管,保護作物品種權,加強對作物品種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頭部企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我省農業新的增長點,是我省農業產業鏈中的長板。
金豐公社、豐信農業、思遠農業等一批農業生產性服務企業已經在全國布局,有機會成長為這個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參與全國農業產業價值鏈分配。應進一步支持這些企業的成長,鼓勵企業積累在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數據資產,開發利用數據資源,向精準農業、數字農業的廣闊市場進軍,豐富核心產品,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打造農業產業鏈閉環。當前,我省農業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是,大多數農業企業不掌握市場(消費者),與市場(消費者)還是割裂的。企業的組織方式、經營方式仍然以產品為核心,走的是以產定銷的傳統路子。未來,農業產業發展應走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運營路線,允許消費者定制產品,產品要全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其中一個可能的方向是培育智慧餐飲企業,通過發展中央廚房,把產業鏈延伸到消費者的餐桌,利用智慧餐飲平臺的消費者大數據,反過來指導農產品生產端的生產計劃,優化整合農產品供應鏈,打造農業產業鏈完整的閉環系統。
另一條可行的路徑是,鼓勵我省農業企業借力現有線上餐飲平臺資源,利用平臺消費大數據,指導生產,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效率和效益。
走出省門、國門
農業走出國門是“走出去”,走出省門也是“走出去”。
目前,我省部分農業產業在省外布局生產基地、養殖基地、育種基地,擴大了我省農業的發展空間。
陽信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和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兩個國內知名肉牛龍頭企業,承擔了定點幫扶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畜牧產業發展的任務。兩地肉牛產業在發展資源上互通有無,在發展優勢上相互補充,突破了兩地肉牛產業發展瓶頸,拓寬了兩地肉牛產業發展空間,增強了兩地肉牛產業核心競爭力,探索出了一條農牧區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十四五”時期,應在做好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同時,加強與新疆、青海、內蒙、西藏等土地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在農業領域的合作,構建省級農業合作機制,拓寬農業合作領域。
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體系。農業是一個開放的產業系統。只有實現農業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才能保證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在要素市場方面,農業資金、勞動力市場比較健全而開放,土地經營權市場則有待進一步完善。
雖然全省各地已經普遍建立了土地經營權市場,但土地經營權流轉仍受到很多制約,如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流轉價格雙軌制(流轉給村內村外兩個價)等。“十四五”期間,有必要更好地發揮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包括土地經營權在內的省市縣鄉村各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體系。
完善農業政策實施方式。農業領域的各項政策對于推動農業發展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民群眾總體上是滿意的。但是,部分地區部分農業項目的實施方式還有待提升和改進。
比如在有些地方,在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項目、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中,農民的參與度不高,甚至出現項目施工方在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已經完成項目作業的現象,這種做法無法讓群眾滿意。
“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優化政策實施方式,讓農民參與到政策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另外,一些農民群眾“接得住、建得好、管得了”的項目,可以直接交給農民自己干,并將這樣的工作機制固定下來,真正把為民的好事辦好。
(作者:樊祥成,系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