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1-01-22 10:04:01
原標題:濱州“十三五”組織財政收入1182億余元
來源:濱州日報
圓滿完成財政工作主要目標任務,財政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記者劉青博報道)1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濱州市‘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九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財政局負責同志發布濱州市“十三五”期間財政事業改革發展成效相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五年來,全市財政工作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加快實施財稅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穩增長、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中財政工作主要目標任務,財政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政保障。
財政運行平穩有序,財政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
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市財政系統圍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等戰略實施,發揮財政政策定位精準、作用直接的優勢,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大力實施財政收入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財政支出質量和透明度,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充分顯現。
“十三五”時期,全市組織財政收入1182.59億元,比“十二五”增加339.99億元,收入規模從2016年的220.0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52.79億元,年均增長4.4%,累計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651.79億元。在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牢固樹立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累計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22.19億元,支出規模從2016年的320.5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47.51億元,年均增長7.7%。特別是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全市財政系統迎難而上、主動作為,至2020年11月實現財政收入支出增速雙“轉正”,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達4.0%,列全省第3位,財政收入總量躍居全省第8位,較2019年前進2個位次,為我市撤地設市以來最高位次,取得歷史性突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8.2%,增幅列全省第1位。“陽光財政”建設同樣蹄疾步穩,在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中,五年來我市財政透明度均居全國、全省前列。
民生事業保障有力,公共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
“十三五”時期,全市財政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支持民生事業發展放在財政保障的首要位置,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向民生和重點社會事業傾斜,在全市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累計實現民生支出1462.00億元,從2016年265.36億元增長至2020年364.18億元,年均增長7.5%,每年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八成左右。
醫療方面,2016—2020年,我市累計實現衛生健康支出185.26億元,年均增長7.8%,人民醫院西院區、市中醫醫院新院、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建設項目加快推進。疫情發生以來,我市投入疫情防控資金6.17億元,其中市縣兩級財政下達2.02億元,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教育方面,“十三五”時期教育支出累計達312.42億元,年均增長3.2%,保持一般公共預算中第一大支出位置,財政教育投入的持續穩定增長,促進了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義務教育的均衡向好、職業教育的整體提升,以及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健全完善。另外,持續加大“招才引智”保障力度,安排市級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91億元,支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項目建設。
社會保障方面,五年來,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達258.00億元,年均增長9.1%,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困難兒童等四大類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由每月500元、315元提升至684元、511元,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2016年每月85元提高到2020年每月142元,籌集、爭取各類資金33.25億元投入市直棚改項目建設。
支持三大攻堅方面。聚焦脫貧攻堅,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3.77億元,行業扶貧資金13.51億元,并強化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確保來之不易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效用;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持底線思維,抓住主要矛盾,開好“前門”、嚴堵“后門”,“十三五”時期我市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2.45億元,其中2020年發行專項債券240.14億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支持重點項目建設149個,拉動投資近千億元;聚焦污染防治攻堅,節能環保支出由2016年的7.35億元增至2020年的18.86億元,年均增長15.0%,“兩山”理論在富強濱州建設中落地有聲。另外,“十三五”期間,全市財政部門持續加大涉農資金統籌力度,累計投入涉農資金238.53億元,年均增長10.9%,是歷史上投入最多、增長最快的時期。
財政職能充分發揮,服務高質量發展彰顯新作為
“十三五”時期,我市打好財政政策資金“組合拳”,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大力支持新舊動能轉換。我市研究出臺支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1+5”財政政策體系,制定一系列調控政策,為加快動能轉換提供財政政策保障;投入市級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1.04億元,制訂市級財政科技創新資金整合實施方案,設立市級科技“創新券”資金1500萬元,用于支持我市中小企業、市屬及駐濱高校院所、創業(創客)團隊和新型研發機構落戶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打造輻射全省的創新創業平臺。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從2016—2017年的“結構性減稅”,到2018年的“大規模減稅降費”,再到2019—2020年實施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我市堅決落實中央、省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深化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疫情防控稅費優惠政策等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在全省創新將工業企業新建、改建、擴建廠房、倉庫及其他生產性附屬設施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標準降為零。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16億元。
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圍繞全市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加快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我市設立50億元的山東省濱州五礦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設立愉悅家紡等4支項目基金,愉悅、京博兩支基金完成省市縣政府引導基金和社會資本全部出資,基金規模13.4億元。組建濱州地區紓困基金,設立全省首支疫情穩定基金,累計放款2.15億元。
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我市改組成立濱州市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推動設立山東濱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全面整合運作國有資源資產,緩解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籌集壓力;設立濱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省市縣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實現全覆蓋;加大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力度,著力發揮農業信貸擔保“增信、分險、賦能”作用;做好濱州港務集團整合和資產剝離工作,剝離經營性資產35.8億元;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全市列入財政部綜合信息平臺項目27個,投資額達到274.36億元,黃河大橋等PPP項目推進順利。
財政改革不斷深化,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時期,瞄準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總體目標,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全面落實中央、省改革舉措,構建完善標準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管理制度,財政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結合財政經濟形勢變化,合理劃分市縣財政收入分成比例,出臺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領域市與縣(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市對縣財政體制不斷完善。加大政府預算統籌力度,“四本預算”實現有效銜接,實施“大專項+任務清單”改革,將原項目資金統籌整合為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戰略等10大板塊34項專項資金,變“保姆式財政”為“部門自主理財”,財政資金管理效率顯著提升。加快財政信息一體化建設,建設市級土地儲備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列入全國、全省土地儲備項目預算管理試點范圍;實施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全省首張市級非稅收入電子票據在濱州開出,跑出了財政電子票據改革的“濱州速度”;加快實施庫財電子化對賬系統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庫風險管理能力,成為全省唯一試點市。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出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辦法,建立完善“1+2+N”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績效目標編制覆蓋到所有財政資金,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完善預算績效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機制,并將預算績效評價納入市直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年度績效考核。五年來,實施財政重點評價項目121個,涉及資金20.47億元,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初步建立,我市成為全省部門整體預算績效管理、全省績效指標標準體系建設“雙試點”城市。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年,全市財政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推進現代化財政制度建設,為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貢獻財政擔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