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1-23 06:01:01
原標題:對標德國制造、建設制造強省,山東要下哪些功夫?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0年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突出制造業主戰場,對標德國制造,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這是山東首次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對標德國制造”,具有強烈的信號意義。
今天(1月23日)出版的大眾日報,在頭版刊發《對標德國,山東制造如何扛起強省擔當》一文,深入分析了德國制造的經驗、山東制造業的優勢,以及如何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
對標德國,山東制造如何扛起強省擔當
1月7日,全省工業與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期間,濰坊華魯能源檢測技術中心主任王建帶來一個好消息:由該中心作為培育發展促進機構,濰柴動力、豪邁科技、盛瑞傳動三家企業牽頭組建的動力裝備產業集群將迎來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的決賽答辯環節,若勝出,將加速全國乃至全球人力、技術等要素向產業所在地聚集,推動產業質態全面提升。
2019年,工信部啟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截至目前,山東有動力裝備、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三個產業集群取得決賽資格。省工信廳規劃與技術改造處處長王楗夫介紹,這是一項借鑒自德國的產業集群促進戰略:德國聯邦教研部曾用五年時間以“賽馬機制”在全國遴選出15個產業集群,幫助這些最有能力的產業集群擴大國際吸引力。
德國制造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之一,而山東作為中國制造業大省,工業門類齊全、結構相對完備,與德國制造業有相似之處。2020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突出制造業主戰場,對標德國制造,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充分彰顯出山東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加速轉變的信心和決心。
“對標德國制造,不能不提‘隱形冠軍’。”濟南圣泉集團項目發展部經理牛玉波說。截至2019年,全球“隱形冠軍”企業中,德國以1307家雄居榜首,占總數的47.8%,眾多“隱形冠軍”支撐起德國在歐盟經濟中的“火車頭”地位。牛玉波透露,今年圣泉集團明確提出向巴斯夫、陶氏等德國化工巨頭學習,但德國制造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些有著專注、標準、精確的制造風格的“隱形冠軍”,他們靠“獨門絕技”,在一個環節、一個零部件上逐步樹立起行業霸主地位。
“這些企業有核心技術,從而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保證了企業強而不倒,也保證了產業的歷久彌新。并且,這些中小企業如同‘配套專家’,是確保骨干龍頭企業優勢釋放的關鍵環節。”牛玉波認為,近幾年,山東通過培樹“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以及引導國有企業突出主業、實業,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專業化發展程度都在不斷加深,這又進一步優化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分工合作。
德國大眾、寶馬等汽車企業是工業4.0的堅定倡導者和主要推動者,在它們的領跑下,德國許多企業在智能工廠方面領先于其他國家的同行。
“工業4.0是德國制造的一個核心特點,對傳統產業占比重的山東來說,對標德國制造,必須在智能制造上下更大功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王楗夫表示,這個“智造”要通過“智改”來實現,一方面,以智能化技術改造推動企業在機器人、新型傳感器及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和智能化專用成套裝備等方面做優做強;另一方面,這個過程要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加速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實施工業4.0計劃的過程中,德國還有個明顯特點是著力集成政府與產業界力量,持續提升制造業科技含量,特別是四大骨干科研機構分工明確,為制造業創新升級提供著牢固的科研支持。”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丁純認為,德國制造的成功,實際上在于整個德國制造業體系,這是包括聯邦和州政府、科研機構、高校等共同努力的結果。山東對標德國制造,要更加關注德國整個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體系。另外,他特別指出,德國實施“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應用技術類大學,這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持。
采訪對象不約而同提到一點:德國對工業制造業具有一份特殊的堅持,時至今日,在德國的經濟結構中,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仍然高于其他歐洲主要國家,也高于歐盟平均水平,這也讓德國擁有了足夠的底氣和實力。這啟示山東,無論面對怎樣的挑戰,都必須牢牢堅持制造業主體地位,堅定不移地持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讓“山東制造”成為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的“硬核擔當”。
德國制造的經驗,體現在哪些方面?
山東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朱曉靜分析,德國制造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政府始終強調制造業重要地位,明確工業4.0發展方向。德國從19世紀30年代工業革命之初就確立了工業在國家經濟中的核心地位,百年來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國家發展戰略。隨著新一輪技術浪潮的到來及國際科技競爭的加劇,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概念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塑造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革新產業結構、促進新興和尖端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以隱形冠軍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發達,大中小企業間建立了緊密的分工合作體系。除了少數知名大企業外,大量中小企業為德國貢獻了60%-70%的出口。這些中小企業或許不為人所知,但其市場份額能占所在行業世界份額排名的第一或第二,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這類企業往往只生產單一的專業產品,在其專業領域內遙遙領先,經營范圍覆蓋全球。德國很多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分工合作關系,其中的中小型企業多是所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多元主體的創新體系,奠定了制造業持續發展的技術基礎。德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包括聯邦和州政府、大學、公共研究機構及企業研究機構和基金會等各類行為體。德國政府大力支持產學研相結合,建立了大量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園和技術孵化中心。政府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資助,鼓勵這些大學和研究所將研究成果產業化,鼓勵人才到企業發展,為企業輸出大批高端專業人才。德國企業也高度重視自主創新,80%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獨立研發機構。
“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雙元制”職業教育由企業與非全日制職業學校合作,受訓者以學徒的身份在企業中學習職業技能,同時以學生的身份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文化基礎知識。企業與學校的學習交替進行,為企業培養高水平的產業技術人員。“雙元制”職業教育面向企業實際需求,注重實踐,突出技能培訓,為德國企業輸送了大量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技術過硬且富有一定創造力的熟練工人,為“德國制造”積累了豐富的工匠資源。
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了紐帶橋梁作用。德國政府高度重視行業協會或商會的作用。工商聯合會承擔了部分政府職能,在經濟和法律、政治方面發表廣泛的、原則性的意見,在特殊場合充當法院和當局的鑒定人。德國幾乎每一個行業都有行業協會,對本行業發展進行指導、監督和協助,同時在政府政策制定中發揮重要作用。
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山東有哪些優勢?
●目前,山東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更加雄厚,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7個、666個工業小類中的526個。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加快推進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高耗能行業調結構、優布局、提質效。聚焦機械、化工、冶金、建材、輕工、紡織、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醫藥等“十強”重點產業規模迅速提升,發展勢頭強勁。濟南信息技術、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煙臺先進結構材料和生物醫藥、淄博新型功能材料、臨沂生物醫藥等7個優勢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
●青島海爾、濱州魏橋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83家企業上榜中國制造業500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5萬家,比2015年末增長近2倍。
●企業創新載體建設不斷加強,累計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3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24家,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5家,認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581家。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等關鍵技術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康平納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先進印染技術制造業創新中心。2020年,濰柴發布了全球首款熱效率突破50%的13L柴油發動機,具備了量產能力,成為全球柴油發動機行業的翹楚。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累計開通5G基站5.1萬個,實現全省16市城區5G網絡全覆蓋。實施“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370個。開展“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行動,“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成為國家首批十大“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2019)》顯示:山東智能化發展指數67.20,位居全國第6位,其中,智能制造指數居全國首位。
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實施以來,山東制造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制造業結構重、能耗大、技術創新和品牌質量不夠突出等問題仍有待改進。
朱曉靜認為,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山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大力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入厘清行業“卡脖子”技術,根據技術難點分類施策。對當前處于跟跑或局部領跑的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采用“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資源促進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實現領跑。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靈活的科研人才管理機制,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創新人才鼓勵和激勵機制,通過項目補助、平臺資助、人才獎勵等方式激發科研人才創造力。強化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的體制機制優勢,聚焦十強產業建立搭建產學研創新合作交流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以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為總抓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在優勢產業集群中加快形成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應用,形成一批應用解決方案,打造一批創新平臺,增強信息技術對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撐滲透能力。推動行業龍頭企業或有條件的企業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針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推出更加精準的服務措施,優化中小企業數字賦能生態,加快創新發展。
依托產業集群,構建配套完善的產業生態鏈。聚焦“十強”產業,建立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構建大小企業協調發展、配套服務發展成熟、資源人才充分集聚的產業生態。支持制造業產業鏈中的龍頭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在項目建設用地、稅收優惠、市場拓展、投融資、產業政策、資產重組、增資擴產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扶持配套產業鏈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一批“配套專家”,在財政、稅收、融資、創新創業等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幫扶,促進其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發揮“鏈長制”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形成更具活力的產業生態。
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業高效供給。產業的根本落腳點是產品,只有產品高端化,才能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要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國際性知名品牌,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標準,增強主導產業技術標準話語權。鼓勵中小微企業加強產品升級,逐步實現品牌高端化。推廣產品追溯信息電子化,把質量作為制造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突出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智能裝備、新型材料、綠色產品等中高端產品的有效供給。
以部省共建職業教育高地為契機,加大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以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為導向,著力提高技術工人的信息化和關鍵工序操作技能,為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提供更多技術人才和技術工匠。推動職業院校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模式(如德國“雙元制”),系統學習其教育理念、方法及各項職業標準。鼓勵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形成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完善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措施,激勵更多人成為高技能人才。
(設計:馬立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