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2021-03-12 21:02:03
原標題:以匠心再塑鄉村之美——山東省威海市建立鄉村規劃師團隊服務鄉村建設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去年1月份以來,山東省威海市鄉村出現了一支新隊伍。他們穿梭在廣袤鄉村,走山望水測繪丈量、翻閱村史挖掘文化、問道老農把脈產業,為鄉村建設盡心出力,為村莊發展出謀劃策。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鄉村規劃師。
鄉村建設,規劃先行。然而,農村人口外流,規劃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如何吸引人才、集聚人才?2020年9月21日,在山東省鄉村振興座談會上提出:“要盡快開展‘農村規劃師’試點,支持優秀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下鄉服務?!?/p>
據威海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周華介紹,自去年以來,威海在山東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開通渠道,出臺政策,選配規劃師團隊,分包指導優化鄉村振興樣板片區規劃編制和落實,在規劃層面為鄉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威海已選配規劃師團隊7支,吸納各類規劃人才29人,參與全域80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規劃編制,已編制村莊建設規劃為主的各類規劃90余件;威海已建成市級以上美麗鄉村303個,占全市村莊數量的13.7%;該市榮成市獲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全國清潔村莊行動先進縣等榮譽,文登區獲省級城鄉融合發展實驗區等榮譽。
開通四條渠道 不拘一格選人才
近年來,山東眾多鄉村已經意識到規劃的重要性。為此,不少地方花重金聘請高端規劃團隊,然后卻難以避免“追求高大上、不夠接地氣”“規劃空懸、落地困難”等問題。對此,威海選聘鄉村規劃師團隊,堅持實用好用為核心標準,不把眼光局限于“高大上”,而是按照務實管用、鄉情兼具原則,開通了四條渠道,做到“多條腿走路”。
面向市場選,吸收已經經過市場考驗的團隊。這部分人長期從事城鄉規劃行業,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后把業務重點轉移到農村,參與過美麗鄉村建設,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如鄉道運營團隊、立天世紀團隊,前期在環翠區里口山景區王家疃、姜家疃和臨港區汪疃鎮前白鹿、后白鹿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受聘后聯系相關片區,鞏固深化了良好合作關系。
依托院所選,吸收專業機構的規劃人才。這部分人專業知識扎實、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有的經常參與地方各項規劃編制,了解一些區域的特點。比如市城鄉規劃編研中心、威海職業學院等規劃師團隊,已經多年參與新農村建設,與基層干部和村民都成了“老熟人”。
著眼高端選,面向行業領先人才拋出橄欖枝。這部分人畢業于一流院校,來自國內外一線城市大平臺,有著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并且希望在鄉村建功立業。比如設計谷團隊牽頭人李久太是清華大學建筑系博士,曾獲德國工業設計紅點獎、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設計過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等經典作品。
立足實踐選,發現培養實用型設計人才。這部分人不一定出身名校大院,但對該行業充滿興趣,注重專業素養提高,更重要的是熱愛、熟悉并有志于奉獻鄉村。比如個體規劃師邢建波自己進修美術設計,參與清泉康谷樣板片區規劃建設,長期吃在村里,住在村里,與農民一起交流,做出的作品不僅有韻味有水平,而且兼顧基層實際,經濟精巧能落實見效。
緊抓五項重點 明確職責用團隊
“選好團隊是第一步,如何調動積極性,用好這支團隊才是關鍵。”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張輝說,“對此,威海制定《鄉村規劃師團隊工作細則》,把規劃師團隊主要責任固定下來,指引他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多為片區建設出謀劃策,確保規劃既高點高質又接地氣可操作?!?/p>
參與片區規劃審議,在把關上“參謀”。會同片區所在區市和鎮街參與整體規劃審議,及時了解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不足,對村莊規劃建設、布局安排等提出切實可行、兼顧經濟實用與美學要求的意見建議,優化產業融合、文化保護、工程項目布局設計,促進“多規合一”,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優化片區景觀設計,在提升上“點睛”。加強與片區建設指揮部和基層干部群眾的聯系合作,指導挖掘用好特色資源,蹲點調研指導路網、綠網、水網、村莊等文創設計和細節提升,從里到外、由點及面改善景觀環境,塑造具有識別性的村莊空間,推動農村景區化、景區品質化。
規避片區建設風險,在落地上“糾察”。及時建議制止規劃定位不準、同質同式、照搬照抄等問題,防止產生“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現象,對過度大拆大建、突破耕地紅線、破壞自然生態和鄉村風貌等建設隱患進行提醒,在村莊規劃建設過程中杜絕舉債“壘大戶”“堆盆景”,努力做到經濟、可行、美觀統籌兼顧。
強化調度督導考核,在行動上“督促”。建立鄉村規劃師團隊下鄉制度,規定每月至少2次深入片區實地調研,定期組織召開規劃師團隊調度會,組建微信群,加強團隊之間交流協作。實行規劃師團隊進入退出動態調整,年末由市委農辦組織對規劃師團隊進行述職評議,對履職盡責不到位、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及時予以解聘。
落實落地獎補政策,在待遇上“激勵”。在《威海市鄉村振興人才激勵政策十二條》中,對規劃師團隊工作經費保障和實績獎勵專門作出規定。整合涉農資金,依據分包區市任務輕重,按照10萬元和15萬元兩種標準如期兌現。
做好結合文章 多元融入美鄉村
在文登區高村鎮慈口觀村,村黨支部書記周玉平言語中滿是自豪:“在規劃師陳本剛的幫助下,俺村發揮好獨有的兵營文化,依托田園文化,開發集溫泉、康養、民宿、旅游、采摘于一體的原生態院落式田園綜合體,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90萬元?!?/p>
據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呂曉光介紹,從近兩年的實踐看,規劃師團隊在鄉村振興舞臺上發揮了“規劃+”效應,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目標,有效為鄉村振興賦能,讓“老村”煥發了新活力。
“規劃+運營”,優秀團隊不僅做規劃指導,更負責片區規劃編制、運營管理,投身“三農”的熱情被極大調動。比如,鄉道運營團隊將鄉村規劃和運營相結合,打造威海網紅直播團,不但讓鄉村美起來,同時也活起來、富起來。
“規劃+人才”,引進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源頭活水。比如,李久太博士領銜的設計谷團隊,不僅盤活片區村莊閑置資源打造了高端智谷,還吸引30多名設計、藝術、文創等頂尖人才扎根老村;威海職業學院結合規劃師團隊下鄉,幫助培養鄉村規劃建設實用技能人才。
“規劃+文化”,充分尊重鄉村的自然肌理和歷史文脈,利用民風、民俗等資源“量體裁衣”,實現“一村一設計、一村一規劃、一村一特色”。像文登區大水泊鎮形成設計村初家、漫畫村瓦屋莊、康養村仁和坊等20個成方連片特色“文化小村”,流轉廢棄房屋400多棟,引入社會資本2億多元。
“規劃+生態”,秉持“修舊如舊”“變廢為寶”等理念,運用廢棄房屋舊物料、老物件和河道沙石等資源,不僅使村莊景觀“眼前一亮”,還提升了基層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審美觀念。比如,用舊木板做指示牌標識牌,鋪設“磨盤路”等,都是規劃師的杰作。
“規劃+治理”,把群眾實際需求和設計理念相融合,在設計中兼顧農村風貌和農業特色,解決了鄉村治理的一些難題。比如,設計師邢建波堅持為鄉村未來“量體裁衣”,指導臨港區西李家夼、興山村等在村內規劃布局帶頂篷的農用車停車位等公共服務設施,徹底打通了村內亂停亂放的堵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