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2021-03-26 07:56:03
原標題:青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今年將實現城鄉全覆蓋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3月25日,青島市舉行2021年度養老服務工作會議暨星級養老機構授牌儀式。為進一步提高養老機構水平,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我市通過第三方購買服務方式,對全市265家養老機構根據國家標準進行評定,19家養老機構脫穎而出,獲評五星級養老機構。這也是青島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邁向“老有頤養”的有力舉措之一。
會上,發布了青島市2020年度養老服務工作報告,并對2021年度養老服務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青島初步建成了機構社區居家相協調、醫養康養相融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走在全國前列。但是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一步發展,青島要從“老有所養”邁入“老有頤養”,還需要在互助養老、智慧養老上繼續發力,尋求破題之舉。
養老服務需求更加多樣化
青島市是全國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程度高、高齡化態勢突出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86.6萬人,老齡化率22.2%。80歲以上老年人口3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6%。因受生活習慣、經濟收入、文化風俗等因素影響,青島的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發展趨勢。
記者了解到,我市新一輪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制定了養老機構床位建設補貼、養老機構綜合運營補貼、養老機構等級獎勵補貼等綜合性補助政策,同時在財稅、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方面都制定了系列優惠政策。各項政策的優惠補助力度和實施范圍均位于全國同等城市前列,引導培育了福彩、圣德、新華錦、福山、中康等一批帶動力強的社會資本養老企業。目前我市共有養老機構265家,養老機構床位4.2萬張。
在品質化養老層面,我市加大招引力度,一批知名養老服務企業紛紛落戶青島。其中,城陽區泰康之家養老社區項目已開工建設,由融創集團投資建設的西海岸藏馬山頤養養老社區已建成投用,九如城集團在即墨區投建的首個青島醫養綜合體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并牽頭成立了膠東半島養老服務聯盟,引領膠東經濟圈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
在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層面,我市多部門聯合制定《關于加強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用房規劃、建設和移交管理的通知》,保障了新建住宅小區配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使用;對老舊小區,采取依托星級養老機構、回購、置換、尋找空地配建等多種方式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將社區原有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同步轉型為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站,無償劃轉至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組織運營。將農村鎮辦敬老院供養的老人集中到區市級社會福利中心供養,將鎮辦敬老院轉型為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將農村幸福院轉型為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站,構建起了城鄉統籌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保障體系。
居家社區養老將實現城鄉全覆蓋
從去年開始,青島養老服務一項領全國之先的破題之舉在城區街道有序推進:全市將建成98處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覆蓋全市所有城區街道。截至去年年底,98處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已經全部建成,提供養老床位19305張,其中家庭養老床位12419張。該舉措有力解決了制約青島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的問題,將原來只能提供場地進行休閑娛樂活動的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變成了服務失能失智老人的“主陣地”,一床難求的醫養結合床位從“有限”變成了“無限”。
此外,通過一系列行動計劃的開展,青島養老服務的品質化、專業化水平也在進一步提升。“根據統計,青島目前失能失智老人有10萬人左右,但在養老機構中入住的只有1.8萬人,也就是說,約有五分之四的失能失智老人沒有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說,為了讓更多老人享受到政策紅利,青島市制定了兩年行動計劃,即2020年要在每一個街道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即98個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并在2021年覆蓋到農村40個鎮,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城鄉全覆蓋。
記者采訪中得知,目前,40處農村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正在大力建設中。根據相關政策,這40處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每處要求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設置50到100張集中托養床位,并同步設置居家信息化監管中心、助浴室、助餐間和中央廚房等。同時,配套建設農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將現有的農村幸福院轉型為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農村社區服務站,對沒有幸福院的,在農村新型社區設立社區服務站,輕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健康活力老年人可通過簽約家庭養老床位享受居家養老服務。
此外,針對40處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運營組織,我市擬通過招投標或委托運營的方式,選取具備長護險定點單位資質的,擁有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經營能力的五星級養老服務企業進行運營。
信息化、智能化推動“老有頤養”
機構社區居家相協調、醫養康養相融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可以保證不同收入、不同生活習慣的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但是要實現“老有頤養”,還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的推動。
去年12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建設情況。會上指出,將在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試點的基礎上,吸引更多青島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并在全市統一的服務平臺上按一定規則記錄儲存志愿者的服務時間,當志愿者需要養老服務時,可提取時間、兌換服務,實現全市通存通兌。
據喬先華介紹,目前,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臺有志愿者3000多人,累計服務時長300多個小時。這個數據,相較于上海等先進城市有較大差距。根據工作計劃,今年全市將新增時間銀行志愿者13946人,服務對象11020人,新增服務時長3486.5小時。
“通過信息化建設,使互助養老這一模式不僅成為志愿服務的創新,也成為養老模式的有益補充。互助養老相對于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來說,更有利于老人擺脫孤獨,更好融入社區、社會,對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層面更有益處,將極大推動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向‘老有頤養’轉變。”市社科院政法所副研究員劉振磊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智能化方面,我市也在積極推廣智慧養老服務,使老年人的養老更有品質。例如,深化青島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和青島養老智慧消防系統的應用,建立以服務老年人為中心的數據應用鏈,實現全市老年人戶籍信息、健康信息、就診信息、養老金信息、醫保信息等相關信息的共享共用;開發青島養老服務地圖,建立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和簽約家庭養老床位的在線預約、簽約的應用平臺;推廣應用智慧養老設施設備,推進醫療健康監測設備、智能安防設備、可穿戴設備、養老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在養老中的廣泛應用等。
可以預見,養老這一人人都要或者將要面對的難題,將隨著養老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推動逐步緩解,并實現從“老有所養”邁向“老有頤養”的轉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