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6-04 08:53:06
原標題:山東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來源:大眾日報
資料:陳曉婉制圖:于海員
今天(6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20年山東省水環境質量連續18年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大氣環境方面,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濃度分別為46、80、12、32、172微克/立方米和1.4毫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87,重污染天數平均為8.8天,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1%。其中,PM2.5年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分別改善37.0%和14.2個百分點。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山東省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嚴格管控揚塵污染,強化移動源污染管控,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24家在產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200余家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企業完成綜合治理和提標改造工作,全年累計淘汰19.18萬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介紹。
水環境方面,全省83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中,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3.5%,無劣Ⅴ類水體。全省16市建成區的166條黑臭水體均通過省級“長制久清”評估和國家部委聯合抽查,消除率達到100%。38條省控及以上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71個直排海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完成全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共排查出入海排污口20844個。
海洋環境方面,按180個國控考核站位測算,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91.5%。
生態環境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78處,總面積1464.72萬畝。濟南市濟陽區、蒙陰縣、日照市東港區、惠民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萊西市、濰坊峽山區、威海華夏城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公報》還顯示,山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亮眼成果。地煉行業產能整合轉移取得實質性突破,第一批簽訂協議的4家企業全部關閉退出并拆除主要裝置,整合產能1176萬噸;13家200萬噸以下煉油企業全部按期拆除裝置并通過復核,淘汰產能396萬噸。鋼鐵行業推動落實傳輸通道城市產能退出計劃,涉及生鐵產能1716萬噸、粗鋼產能1936萬噸。焦化行業實施清單管理和“以煤定產”措施,壓減產能729萬噸,完成全省焦化產能控制在3200萬噸以內的任務目標。電解鋁行業向省外轉移產能203萬噸。化肥行業淘汰合成氨產能103萬噸。輪胎行業壓減斜交胎產能1732萬條標準胎。
能耗方面,2020年全省萬元GDP能耗0.57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41%;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86%;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10.4%。(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