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6-30 10:19:06
原標題:\"齊\"心\"魯\"力|新華社山東分社建社80周年,我們這樣紀念!
來源:新華社
海報中的“CSR8”是一串什么“密碼”?點擊了解↓↓↓
呼叫“CSR8”:向您致敬,生日快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新華社建社90周年;今年6月28日,是山東分社建社80周年紀念日。
80年前,山東分社誕生于艱苦卓絕的抗日烽火之中,誕生于八百里沂蒙的高天厚土之間。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戰火和硝煙就與她如影隨形,犧牲和奉獻就成了她的精神底色??梢哉f,山東分社早期的成長發展之路,是槍林彈雨中寫就的一篇篇報道鋪成的,是無數英烈的殷殷熱血染紅的。
她的紅色基因,與生俱來。
賡續紅色血脈、弘揚新華精神、踐行職責使命、建功偉大時代,永遠是山東分社人的己任與擔當。
“困難是巨火,把我們鍛煉,我們是堅鋼,愈煉愈堅強;困難是我們的,勝利也是我們的,誰能熬過這艱苦斗爭的鍛煉,誰就能達到勝利的明天。”
今天是昨天的明天。這是一首自勵戰歌,給了戰爭年代新華社山東分社職工無窮的斗志和力量;這是一把打開歷史的鑰匙,把我們帶回那段艱苦卓絕的鐵血歲月——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八路軍山東縱隊先后成立,標志著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武裝力量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39年1月1日,作為山東分局喉舌的大眾日報創刊。不久,其下屬的大眾通訊社即開始摘編報紙上的要聞,發往延安新華總社。
1941年6月,在接到中共中央關于統一各根據地對外廣播的指示后,大眾通訊社改名為新華社山東分社。6月28日,《大眾日報》首次以“新華社山東分社”為電頭刊發《八路軍破襲敵偽皆望風披靡》等6篇電訊稿。這一天,被視為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紀念日。
是時,各抗日民主根據地陸續成立了多個新華社地方分社,如1939年10月成立的新華社華北分社、1940年11月開始發稿的新華社晉察冀分社(正式成立時間為1945年6月),還有晚于山東分社的晉冀豫分社、晉西北分社、太岳分社、冀中分社、華中分社。這些地方分社與山東分社一樣,組織上隸屬于當地黨報,業務上與延安總社發生關系。
山東分社誕生的年代,正是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年代。一方面,日軍集中了侵華的大部分兵力,對各敵后根據地發動了極其殘酷的“掃蕩”;另一方面,國民黨當局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調集大量兵力包圍、封鎖、進攻敵后根據地。雙面夾擊,各敵后根據地進入了極為困難的時期。首要的困難是糧食,能吃上馬料——黑豆就算是上等的糧食,經常吃的是用地瓜秧、榆樹葉摻一點地瓜面做的捏不成團的“垛垛”。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山東分社的同志們一手拿筆、一手拿槍,經常轉移突圍,堅持在紛飛戰火中采寫新聞、收發電訊。
1941年冬,日軍調集5萬兵力,對沂蒙革命根據地發動了歷時70多天的大規模殘酷“掃蕩”,妄圖消滅八路軍115師和山東縱隊指揮機關,摧毀沂蒙山區中心抗日根據地。11月30日,由山東分社采編主任郁永言率領的第二戰時新聞小組隨八路軍115師和山東分局向魯中蒙山西南轉移,在大青山遭敵襲擊,包括郁永言在內18人壯烈犧牲,這是分社成立不到半年遭受的最慘重的一次損失。
郁永言、葉鳳川、陳虹、方曙等多名同志犧牲的地點——大青山李行溝
人們發現,郁永言的身邊散落著帶血的日記本和一條鏡腿用線繩拴著的眼鏡。有的同志連中數彈,有的同志身軀被敵軍刀砍斷,有的被刺刀穿透,有的身旁還有與敵滾打搏斗的印跡……
幾度搏殺動天地,碧血忠魂爍古今。
時任山東分局副書記兼山東戰時工作委員會主任黎玉說“大青山突圍是山東抗戰史上空前壯烈的一次戰斗?!?人們在新華社烈士郭季田的遺物中發現一本日記本,其中他這樣寫道:“我發誓地向天呼號,為了民族的生存,要流盡最后一滴血!”
李竹如,新華社山東分社第一任社長。其身形與名字一樣修長儒雅,其風骨也與名字一樣正直頑強。
1925年春節,20歲的李竹如在自家大門口貼出“馬列傳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對聯,成為家鄉山東利津縣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27年,李竹如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中,李竹如發現了報紙的力量。1935年后,他陸續主辦《新亞日報》《文化報》《中國人報》及《新華日報》華北版。1940年擔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長的他親自兼任大眾日報社長,1941年6月兼任新華社山東分社第一任社長。
新華社山東分社第一任社長李竹如
1940年夏,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朱瑞(中)、省戰工會副主任陳明(右)與李竹如(左)在魯中抗日根據地
郁永言率領的第二戰時新聞小組在大青山遇襲時,李竹如率領的第一戰時新聞小組正在魯南區處理危局。第二新聞小組的電臺在戰斗中丟失,山東分局與中央聯系中斷。為及早與中央取得聯系,1942年元旦剛過,李竹如率部提前返回,并要求大家確保電臺安全,“人在馬達在,頭掉馬達掉”。李竹如一行日夜兼程100多公里趕到沂南縣薄板臺山東分局駐地時,分局書記朱瑞親自迎接:你們始終堅持,立了大功。
1942年秋末,日本侵略者在山東實行第二次大規模“掃蕩”。11月2日,戰工會、山東軍區等領導機關被敵人圍困在沂水縣對崮峪,戰斗持續了整整一天。在傍晚的突圍中,時任山東省戰工會(山東省人民政府前身)秘書長的李竹如,在翻越一道石墻時不幸被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年僅37歲。
此次突圍中,一同犧牲的還有新華社山東分社和大眾日報其他6位同志。
李竹如犧牲地山東沂水對崮峪
有人說,山東分社這支隊伍是一手持槍、一手握筆走過來的,是一腳蹚血、一腳蹈火走過來的,這就是山東分社的紅色基因、精神底色。他們以青春和熱情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新聞戰歌,以鮮血和生命回答了“黨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如何做”的時代命題。
1941年,李竹如在《光榮的歷史與光榮的任務——為“九一”記者節而作》一文中指出:“歷史上從來沒有無立場的報紙,也沒有無立場的新聞記者。”“在抗戰進入更加困難的今天,記者擔負著更加光榮的任務,他站在宣傳戰的最前線,不僅是一個宣傳家、鼓動家與社會教育家,還應是一個組織者、督促者與指導者?!?/p>
郁永言則直言新聞記者就是“文化戰士”:“一個嚴重的任務,今天擺在我們每一個山東文化戰士的面前。年青的山東人民的英勇斗爭,需要我們全面的反映,并把這些生動的寶貴的經驗教訓傳播給全國的人民,特別是深遠的大后方和被敵寇層層封鎖得如陷十八層地獄的敵占區人民的耳目里去。”
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山東分社腳跟始終立定在大眾之中,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 “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成為山東人民抗日、解放戰爭的旗手,喚醒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的號角。這一點,與“對黨忠誠、勿忘人民、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新華精神高度契合。
戰爭年代的山東分社,幾經遷移,幾經更名。
1941年6月,山東分社成立于沂蒙山區的臨沭縣利城村;
1942年春天,東遷至莒南山區;
1945年9月23日,進駐剛解放不久的魯南重鎮臨沂城;
1946年3月,根據新華總社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局1945年10月山東分局與華中局合并成立)指示,改稱“新華社山東總分社”,下屬魯南、魯中、濱海、膠東、渤海五個分社;
1946年底(一說1947年2月),新華社山東總分社與北撤山東的新華社華中總分社合并,組建為新華社華東總分社,下轄魯南、魯中、濱海、膠東、渤海、江淮、鹽阜、淮北、皖江等分社,以及兩個前線分社、一個支前分社。
1947年,根據形勢的需要,建立不久的華東總分社跟隨華東局、華東軍區、山東省政府等領導機關撤離臨沂,進駐莒南、五蓮山區。
1947年春夏,華東總分社的兩個前線分社劃出,組成新華社華東野戰軍總分社,解放軍各兵團、各縱隊均建立了分社、支社,隸屬華野總分社,形成專門的軍事報道系統。新華社老社長穆青曾說:“是山東這塊土地造就了山東分社,造就了解放軍總分社,應該感謝山東人民?!?/p>
1947年夏秋,華東總分社奉命抽調大批新聞干部和報務人員隨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兵團西進,到達新開辟的中原解放區,建立了中原總分社。
1948年麥收之際,華東總分社跟隨華東局和華野領導機關,從五蓮山區駐進昌濰平原上的益都縣城南農村(今青州、臨朐境內)。
1948年9月下旬,濟南解放。華東總分社第一副社長惲逸群率一批新聞干部隨先頭部隊進城,組建了新華社濟南分社,創辦濟南市委機關報《新民主報》。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華東局南下,山東分局重新成立。華東總分社改為山東總分社。《新民主報》和濟南分社的大部分人隨華東局南下。
1949年4月1日,山東總分社離開益都遷到濟南。
1950年4月,山東總分社改名為山東分社。
山東分社——山東總分社——華東總分社——山東總分社——山東分社。
作為新華社歷史上第一個以省份命名的分社,飽經血雨腥風,一步一個腳印,竟然走出了如此對稱的軌跡。
站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透過80年的煙云,回望那段崢嶸歲月,回望那段苦難輝煌,仍然讓人心潮激蕩、嘆服不已。分社前輩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趟出一條光輝大道,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21年4月3日,利津縣烈士陵園。霏霏細雨中,山東分社的干部職工祭掃了中共新聞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長、分社第一任社長李竹如烈士墓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年以來,分社先后組織黨員干部和黨務工作者參觀大眾日報社社史陳列館,邀請分社退休老領導給干部職工講分社社史、奮斗史,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學習新聞前輩和新華先烈。4月3日,利津縣烈士陵園。霏霏細雨中,山東分社的干部職工祭掃了中共新聞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長、分社第一任社長李竹如烈士墓,在烈士紀念館深入了解李竹如生平事跡,深切緬懷革命先烈。一系列活動,使干部職工受到精神的洗禮、思想的啟迪。
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紅色基因是新華社山東分社人最可寶貴的財富,是我們代代相傳的精神譜系、力量源泉。為迎接分社80華誕,我們完成了分社簡史第一輯(1941-1949)的編纂出版,以此向那段歲月致敬;我們正在努力完善分社烈士名單,讓英魂得歸安處,讓思念熠熠發光;我們正在整修分社誕生地臨沭舊址,重新布置展陳,以重現那段光榮歷史,從中獲取前行的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導航儀。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赝麣v史,是為了更好前行。不忘來路,才能看得清出路。80年來,正是在紅色基因影響下,山東分社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為人民歌與呼。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分社先后推出郝建秀、張海迪、許振超、王樂義、朱彥夫、崔學選等一大批典型人物,先后推出厲家寨、九間棚、濟南交警、青島制造、上合青島峰會、煙臺萬華等一大批重點報道,弘揚了社會正氣,引領了時代風潮。
80年風云激蕩,80年篳路藍縷。
今天的紀念,是為了錨定方向、激發力量。我們接續奮斗,只為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執筆:余孝忠 王海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