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8-20 10:19:08
原標題:臨沂盤活1.2萬畝“插花地”
來源:大眾日報
□ 本 報 記 者 杜輝升 紀 偉
本報通訊員 薛桂燕 沈國慶
8月17日,臨沂市蘭山區,中通快遞魯南(臨沂)智能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工程正在緊張施工。該項目是2021年山東省重大項目,總占地面積516畝,擬規劃建設智慧便捷、倉配一體、業態融合、服務多元的智慧物流平臺,預計年發件量超過10億件。在項目籌備之初,卻因129畝地塊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造成項目無法統一規劃建設。
“這樣零散分布的不合規地塊,被稱為‘插花地’。”蘭山區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規劃科科長潘娜介紹,了解到相關情況后,蘭山區自然資源局到項目現場核實用地情況,本著以少量增量撬動大量存量,保障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快速落地建設的目標,蘭山區自然資源局將本地塊納入“兩規”一致性調整范圍,編制了蘭山區“兩規”一致性調整方案,順利通過技術審查。今年7月份,困擾該項目的“插花地”難題順利解決。目前,該地塊已進入征地程序,預計明年6月底前就能全部投入使用,可保障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在整個臨沂市,像這樣經過系統調整后重新入市的“插花地”,共有1.2萬畝。記者從臨沂市委改革辦獲悉,為了有效激發土地要素活力,臨沂市抓住國家“兩規”一致性調整的政策機遇,以“兩規同調”“兩權同入”“兩區同建”為著力點,積極探索實施“三同”工程,以點帶面,化零為整,靶向發力,深度挖掘存量土地潛力,用活用好有限土地資源,為臨沂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據了解,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臨沂市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用地不符合“兩規”、盤活存量土地難度大、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偏低等問題不斷顯現,尤其是有些區域的項目用地由于缺少土地規劃或城市規劃支撐,不符合報批使用條件,形成了不能建設的“插花地”,造成許多建設項目已征地塊與未征地塊交叉,國有地與集體地混搭,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交織,面積大小不一,邊界縱橫交錯,不僅自身不能利用,與之相鄰的地塊也不能開發建設,沉淀了大量土地資源,影響了地塊整體連片開發,導致園區項目落地建設延期。
同時,部門地區由于歷史原因造成建設用地分布零散,企業投入少、產出低、不愿騰退,形成“老的難盤活、新的難落地”的用地梗阻現象。如蘭山區國際陸港片區規劃面積約4.9萬畝,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其中零星分散的建設用地有3.19萬畝,多為小散亂企業,整合難、退出難,阻礙了新項目落地建設。
為此,臨沂市按照“兩規”同調,分類施策的思路開展系統整治。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但不符合城市建設規劃的,依據城鄉規劃空間布局和管控原則,重新編制或調整項目所在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城鄉規劃管理要求。對既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也不符合城市建設規劃的,編制“兩規”一致性修改方案,采取預支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的方式,對“兩規”同步進行一致性修改。
臨沂市按照國有和集體建設用地“同地同權同價”“兩種產權、一個市場”的原則,換道超車、另辟蹊徑,在全省率先推行國有、集體兩種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標準地”模式同步入市。
推行國有建設用地“標準地+工業用地”入市,在全省率先出臺“臨沂市‘標準地’出讓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對工業用地實行出讓標準化、評價區域化、受理容缺化、審批模擬化、監管全程化“五化管理”,為臨沂市71宗、3800畝工業“標準地”已全部辦理供地手續;推行集體建設用地“標準地+工業用地”入市,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按照國有建設用地“標準地+工業用地”模式,采取出讓、出租等形式入市交易,按照“標準地”模式已掛牌出讓集體建設用地4000畝;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了《臨沂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暫行辦法》,打通了企業融資抵押的堵點難點。6月1日,莒南農商銀行成功發放莒南某汽貿公司“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登記貸款500萬元,該筆貸款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后全國首筆抵押登記貸款。
目前,臨沂市通過“兩規”同調共盤活“插花地”12000畝,帶動周邊近6萬畝關聯地塊得以同步開發建設,為6個縣區125個項目提供用地規劃保障,調整的宗數、面積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