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11-11 10:03:11
原標題:濟南大學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 培養“三實一強”創新應用型人才
來源:大眾日報
□劉珂珂 趙德剛
濟南大學是一所具有70多年辦學歷史的省部共建、省重點建設、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服務地區和國家需要的使命,從創辦之初就是濟南大學的基因。在學校發展歷程中,濟南大學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理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實一強”人才培養目標,即“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35萬名校友的足跡遍布海內外。
傳承老區紅色基因
彰顯濟大人才培養特色
濟南大學的前身誕生于膠東革命根據地。1948年8月,解放后的淄博、棗莊、昌濰等重要工礦區肩負著支援解放戰爭,恢復和發展生產,以及迎接全國解放后華東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職責,急需大批工業干部和工業技術人才。華東財辦工礦部決定在山東淄博籌建一所工業學校,即華東財辦工礦部工業學校,后經歷干部學校、工業學校、工業干部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專科學校、建材工業學院等不同發展階段,成長為今天的濟南大學。在7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濟南大學始終傳承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努力打造濟大人才培養特色。
2020年,濟南大學啟動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校共組建260支實踐團隊,4434名師生參與,通過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開展“返家鄉”“青鳥計劃”實踐活動、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五大類別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經受鍛煉、收獲真知。其中,“相·信我振村服務平臺項目”將貧困村的特色資源和學校美術設計專業相結合,圍繞專家指導、鄉村建設規劃、農產品品牌塑造、產品營銷策劃、村容村貌美化、助學幫扶六方面開展志愿服務。經過5年多的堅持,團隊已服務48000余人次,繪制墻繪超過16000平方米,幫扶2300余名留守兒童,累計3200余名志愿者服務時長達36000余小時,該項目也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堅持服務社會需求
主動調整學科專業結構
濟南大學以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立項為契機,在新工科、新文科等專業領域對接山東省“十強”產業需求,推動專業優化和建設工作,全面提升濟南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能力。學校出臺了《濟南大學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行動方案》等整體規劃方案,高質量推進各項工作。一是努力構建與“十強”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專業體系。2018年以來,學校新增標準化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10個本科專業,停招15個專業,在云計算等產業專業方向設置校企合作項目13個,28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省一流專業,9個專業群入選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專業(群),5個專業(群)入選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群項目。二是充分發揮學校在先進材料、精細化工、機械摩擦、信息技術、新能源等研究領域的特色和優勢,與10余個地級市、40余個區縣、60余家大型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為助推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
同時,濟南大學全面融入“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體系,推動建立高度集成、開放共享、跨學科的高水平產教融合平臺。目前,學校獲批濟南市唯一省級大學科技園,與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合作成立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中心,與北京中科華數信息科技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濟南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與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共建清潔能源研究院,與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濟南大學互聯網與大數據現代產業學院,與中國標準化協會等共建濟南大學標準化產業學院,通過產教融合平臺培養跨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力爭建成示范性人才培養基地。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濟南大學涌現出一批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的優秀典型。化學化工學院鄭庚修教授15年來一直致力于頭孢類新藥物及中間體的合成工藝開發及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與應用催化研究,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綠色化學制造與精準檢測教師團隊”榮獲第二批“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機械工程學院王守仁教授的多項技術成果,在山東開泰集團公司進行了技術轉移轉化,自2008年以來,經產學研深度合作,助力開泰集團年產值從200余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23億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