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2021-12-08 06:42:12
原標題:綠色供熱!濱海能源島等“煤改氣”項目投運 青島能源結構加快轉型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濱海能源島、徐家東山熱源替代一期項目投運——
“煤改氣”,青島能源結構加快轉型
綠色是一座城市最生動的底色。“雙碳”目標下,作為全國首個綠色城市試點,一場關于能源結構轉型的“硬仗”已經在青島打響。這其中,綠色供熱首當其沖。
今年,青島提出加快推進“煤改氣”清潔能源供熱項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分批次完成40余處燃煤熱源的改造任務,關停燃煤鍋爐150余臺,新建燃氣鍋爐上百臺。與此同時,所有新、改、擴建鍋爐,必須為非燃煤鍋爐。
作為“煤改氣”先行先試的濱海能源島項目和徐家東山熱源替代一期項目,無疑是其中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徐家東山熱源替代一期項目現場。
一墻之隔,兩種供熱方式“兩重天”
“正式點火!”12月2日,在市北區濱海能源島項目,一臺116兆瓦天然氣鍋爐正式啟用,在接下來的供熱季里,它將利用實現碳減排的清潔能源,將溫暖輸送至千家萬戶。而與此同時,相距十幾公里遠的徐家東山熱源替代一期項目,2臺70兆瓦天然氣鍋爐也同步啟用。
在徐家東山熱源替代一期項目現場,燃煤和燃氣鍋爐兩種供熱方式同時運行。僅僅一墻之隔,卻有著“兩重天”的觀感和體驗。在燃煤鍋爐車間,可以清晰聞到煤炭燃燒產生的氣味。盡管每天都要做清潔,但地上還是有一層薄薄的粉塵。而在燃氣鍋爐車間,卻絲毫感受不到煤炭燃燒產生的刺鼻氣味,腳下也沒有煤粉浮塵,整個車間干凈整潔。
據青島能源熱電集團第二熱力有限公司徐家東山分公司經理曲正大介紹,徐家東山供熱站位于南部區域供熱管網中心,共有4臺58兆瓦燃煤鍋爐和2臺29兆瓦燃煤鍋爐,供熱容量290兆瓦。熱源替代一期項目拆除2臺29兆瓦燃煤鍋爐,并充分利用原鍋爐位置建成2臺70兆瓦燃氣鍋爐,供熱容量140兆瓦。“據測算,兩臺燃氣鍋爐投用后,最大供熱面積可達400萬平方米。與此前的燃煤鍋爐相比,兩臺燃氣鍋爐啟動后,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0.6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5萬噸,此外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量約4萬噸,減少灰渣排放量約1.5萬噸,減少運輸車輛2600余車次。”
濱海能源島項目計劃建設3臺116兆瓦燃氣熱水鍋爐及余熱回收系統,總供熱能力432兆瓦。目前,項目一期1臺116兆瓦燃氣熱水鍋爐及余熱回收系統已成功投運,另外2臺116兆瓦燃氣熱水鍋爐及余熱回收系統也將陸續建設、投運。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區域內清潔能源供熱全覆蓋,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5萬噸,減少顆粒物排放量1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6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2.65噸。
正是這兩個項目的投運,標志著我市清潔取暖“煤改氣”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全市能源結構轉型邁出重要一步。
市內供熱一張網,“煤改氣”底“氣”更足
除了將燃煤鍋爐“大刀闊斧”地改造成燃氣鍋爐,“煤改氣”的相關配套工程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市內三區配套供熱燃氣管網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煤改氣”市內三區配套供熱燃氣管網工程共計20公里。“項目的投入使用,對于構建、完善市內熱源動脈,提高氣源保障能力,實現市內供熱一張網及燃氣熱源專線供氣,具有重要意義。”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煤改氣”后,如何保障氣源穩定,進而保障供熱穩定,直接關系著市民的生產生活。
今年正式投產的中石化青島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二期擴建工程,增加了青島的底“氣”。接收站LNG年接轉能力將達700萬噸,可滿足1500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使用量。
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青島能源集團與中國石化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董家口LNG碼頭三期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青島將由“西氣東輸”管輸天然氣的末端變為液化天然氣(LNG)氣源的首端,進而可以滿足全市未來中長期的天然氣用氣需求。
記者手記
下好“煤改氣”這盤“棋”
“雙碳”目標下,青島提出實施“煤改氣”三年行動計劃。根據計劃,將分批次完成40余處燃煤熱源改造,關停燃煤鍋爐150余臺,新建燃氣鍋爐上百臺。
來自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市將“推進綠色供熱900萬平方米”列入市辦實事,分別為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工業余熱和清潔能源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截至10月底,完成新增城市供熱配套面積582萬平方米,工業余熱和清潔能源供熱能力704萬平方米,均超額完成既定任務目標。
綠色是一座城市最生動的底色,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進清潔取暖“煤改氣”工作是調整能源結構的必然要求,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清潔取暖“煤改氣”項目落實落地,對于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意義重大,要統籌各方資源下好“煤改氣”這盤“棋”,讓青島綠色發展的動力更強勁。(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系列評論④
和諧共生 美美與共
城市是一個生命體,生態環境不僅關系到城市之美,也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今年以來,青島重點進行公園體系建設,通過升級“綠肺”,扎實做好“美”的文章,讓群眾生活更加舒心。
升級“綠肺”,優化城市品質,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年康有為夸贊青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青山綠樹,碧海藍天”,可見山體綠地一直是青島城市特色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多年來,不少山頭公園存在設施荒廢、私搭亂建、圈地占地等問題。今年6月,青島啟動山頭公園整治工作,明確到2022年底前,重點整治七區60個山頭公園,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和“因地制宜、一山一策、突出主題”的原則,打造各具特色的山體公園。整治山頭公園,既是城市生態修復的過程,也能讓市民享受到更多綠色福利,滿足人們對城市“綠肺”的渴求。
公園既是一座城市的“生態擔當”,也是“流量擔當”。公園不僅要為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的綠色空間,還是城市經濟、文化、人文氣質的集中體現。青島對于口袋公園的建設,就秉承了這種思路。一方面,公園成為家門口的一抹綠,可以讓群眾“推窗可見綠、抬腳即進園”,有效提升公共福利。另一方面,在滿足健身和社交需求的同時,公園也成為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空間。比如,在侯家莊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市民曾進行捐資助綠。該公園還以“全民義務植樹”歷史和文化作為公園文脈,通過“互聯網+”形式,營造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這是可貴的嘗試,而緊緊抓住文化這個“靈魂”,則有利于讓綠色種子深植市民心中,進一步豐富城市精神。
建設公園城市,是對城市治理能力的挑戰和檢驗。其間,首先需要還山于民、還綠于民。全市下大力氣拆除違法、私搭建筑,合理處置利用歷史遺留建筑,收到了良好成效。通過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步打造起山水相依、生態相連、文脈相融的城市新形態,讓群眾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但是也應該看到,公園城市建設仍是一個新命題,需要管理者進一步開闊視野,多學習借鑒成都創新,也需要街道、社區用更多的細心和巧思,來扎實推進,精細管理。要充分傾聽群眾聲音,調動群眾積極性,提升參與度,以便建設好、管理好、愛護好公園中的設施,樹立起全民共建美好家園的理念。
公園城市建設,事關綠色可持續發展,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我們一起努力,美美與共,不斷推進“人、城、境、業”和諧統一,全面展現青島的獨特魅力和靚麗風采。(王學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