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日報
2022-04-13 10:10:04
原標題: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建引領“雙高計劃”建設 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濰坊日報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清春
通訊員 李晨歌 文/圖
2020年12月,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持之以恒落實‘三個堅決’,突出制造業主戰場,對標德國制造,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2020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提出“努力開創制造強省和數字強省建設新局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作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主動對接山東省和濰坊市先進制造業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大學”發展愿景。學院建有國內領先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形成成熟經驗,每年為濰柴集團、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豪邁集團、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輸送大量優質畢業生,支持了濰坊市制造業發展。
辦學四十余年,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緊緊圍繞行業和區域發展需求辦學,不斷深化改革,形成了“產學研一體、職場化育人、國際化辦學、現代化治理”的辦學特色。學院先后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省級文明校園、山東省知識產權優勢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學院牽頭成立了山東省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一帶一路”紡織服裝職業教育聯盟、齊魯職業院校校長聯席會議,建設了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中心、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等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平臺。
做好學院頂層設計: 高質量黨建 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代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班子,全面擘畫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建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大學”的奮斗目標,規劃了三步走發展步驟,確定了五大發展戰略和十大工程。“一三五十”思路舉措精辟勾勒出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由點到面、縱深推進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系統搭建起了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全面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學院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創新黨建工作的形式和載體,充分發揮黨委凝心聚力作用,形成黨建引領促發展的生動局面。引領和推進學院制度體系建設,推進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大力推進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促進黨建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培訓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等方面融合發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開展“一總支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學院機關部門直屬黨支部、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3個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入選數量領先全國高職院校。學院深化黨建研究成果運用,《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全面領導的研究》獲部省共建職教高地課題立項,《黨建引領“雙高”建設 助力行業轉型升級》在《中國教育報》刊發。黨建引領推動了學院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學院連續四年獲省屬事業單位考核優秀等級。
強化思想引領、鑄魂育人,出臺《學院加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方案》,形成具有高職類型特征、山科職院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堅持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舉辦兩屆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推進實現“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同頻共振,獲評山東省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5個。強化網絡育人功能,學院獲“2021年度山東教育系統新聞宣傳工作優秀單位”“山東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先進單位”稱號。
培養卓越工匠人才: 創新產教融合 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聚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制造強省、數字強省等發展戰略,制定專業群建設規劃,建立專業群動態調整機制。基于產業鏈、產業復合型人才和跨界要求等因素,圍繞制造業發展構建專業群,制造類專業占比達64.2%,在校生占比達59.5%。設有服裝設計與工藝、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軟件與大數據等11個專業群57個專業。
專業(群)品牌建設成效突出。擁有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示范院校重點建設專業7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骨干專業7個。建有五個省優質校重點專業群,覆蓋25個專業;建有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14個;學院省級及以上優質專業占比達77.8%。
近年來,學院聚焦制造類工匠型人才培養,以工匠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建立健全教學管理體制機制,制訂基于學分制的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教學管理創新,打造良師團隊,形成了“職場化教學、信息化融合”工匠型人才培養模式。新型職業教育課堂結構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為區域經濟培養了大批“實踐能力強、敬業精神強、創新意識強”的工匠型人才,被譽為“山科模式”。
學院“山科-歌爾‘雙主體、三環境、四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入選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的“十佳案例”。學院與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等專業人才培養為切入點,歷經“冠名班-訂單班-學徒制班-工匠專班”4個階段、12年的合作育人探索與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山科-歌爾”人才培養新模式。企業育人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公司專門設置部分核心技術崗位接收工匠專班學生就業,并為其提供與本科生同等的優厚待遇,合作培養學生規模由最初的每年22人,增加到現在每年200人。“我們與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合作培養,雙方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從這些年統計看,確實這種培養方式為我們企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受到了歌爾各事業部廣泛歡迎,我們同時也將這種模式成功應用到其他多所職業院校,后期還會繼續加大培養力度和培養規模。”歌爾校企合作總監李高峰說。
3月23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產教融合專業委員會公布了2021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單。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報送的《“多方協同、雙元共育、特色發展”——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專業群典型案例》《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群——“五育融合、跨界協同”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共建“山科—一汽—大眾”產業學院 創新實踐“校企雙元、四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3個案例成功入選。本次案例入選是學院在“雙高計劃”建設和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探索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標志性成果。
服務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省智能制造 公共實訓基地國內領先
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以下稱“基地”)經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六部門聯合批復籌建,投入資金1.56億元。基地圍繞山東省智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路徑,建設設備條件與產業技術發展同步、區域共享機制先進、培養培訓質量高的省級公共實訓基地。2019年7月,省工信廳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學院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共建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中心。學院申報的智能制造(西門子)公共實訓基地,于2020年7月獲批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并被評為2021年公共實訓基地績效評價優秀單位。圍繞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精心規劃實訓中心布局和功能,有針對性地開發實訓項目,引入西門子“數字化”雙胞胎理念,結合西門子先進的自動化技術產品和數字化平臺軟件,從產品設計、生產規劃、工藝配置、生產制造以及服務五大環節,打造成了統一、完整的數據平臺,形成了基于數字模型的虛擬企業(數字化雙胞胎),較好地滿足了學生實訓、裝備制造類企業員工培訓以及社會服務需求。
學院與行業龍頭企業成立魯泰、歌爾、豪邁、一汽-大眾、中安等共建產教融合基地。學院牽頭172家企業、32所院校、11家行業協會成立了山東省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學院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有效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2020年集團入選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
2021年,學院與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豪邁集團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提升了雙方合作內涵。截至2021年,已有400余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在公司就業,一批畢業生已成長為公司重點崗位骨干人才。目前,數控技術、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等8個專業80余名學生在豪邁頂崗實習,負責龍門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以及五軸數控加工中心等技術崗位。
服務區域產業發展: 著力打造 技術創新服務高地
學院建設了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等兩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及省內高職唯一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擁有30余個市廳級以上科研平臺。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省級項目128項、市廳級項目170項、橫向科研與技術服務項目300余項,授權專利450件,較好地服務了區域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產業轉型升級。學院建有省企業職工技術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等20個培訓基地,2019年入選國家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學院依托擁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及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6個省級、14個市級科研平臺,發揮產業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作用,實施科研項目反哺教學計劃,推進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引導教師將應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項目及成果轉移轉化為案例,融入到課程教材;以專業工作室、創新性實訓等模式,吸收學生參與技術項目,實現科研育人,促進科教深度融合。學院建立了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致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發展型技術技能人才。在國家級與省級星火計劃項目、省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項目等方面實現突破,學院成為“當地離不開、行業都認同”的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學院獲得立項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7項,省級星火計劃項目9項,省博士基金、科技計劃等省級科研項目16項。機械類專業開展農機技術改造,“氣流循環低破碎5HYL-35批式循環(混流式)干燥機”獲批省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項目。學院獲批教育部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課題、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取得了人文社科項目新突破。生物化工系專業師生先后承擔《濰坊市市區聲環境功能區劃》項目兩次;紡織服裝類專業教師為服飾公司提供服裝設計等技術服務,年技術轉讓費數十萬元。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學院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先后開發13個與國際標準對接的專業標準,與德國、英國等合作開展6個跨境合作辦學項目,共培養長短期留學生1900余名。學院牽手“走出去”企業及境外合作院校聯合共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東非(烏干達)國際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BSC教學工作站、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歌爾越南培訓中心、泰國素叻他尼技術學院海外分院4個海外國際學院。學院榮獲“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榮譽稱號。2020年,學院牽頭成立了“一帶一路”紡織服裝職業教育聯盟。2021年4月
,學院與德國萊茵科斯特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學院。以此為依托,雙方在引進機電一體化教學資源,培訓專業骨干教師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選拔專業優秀學生成立中德智能制造班。“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鳶都濰坊,擁抱藍天”體驗線上冬令營》與《“時尚霓裳”中國紡織服裝文化體驗之旅》獲得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批準,獲資助資金合計64.77萬元。“時尚霓裳”中國紡織服裝文化體驗之旅”項目系首次由職業院校獨立承辦的“中文+技能”線上團組交流項目,也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群境外辦學機構——紡織服裝“魯班工坊”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活動將采取“直播+錄播”課程相結合方式進行,全面搭建疫情下國際“中文+技能”教育在線學習交流平臺。 “職業素養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山科品牌效應形成。技能大賽成績優異,學院學生參加省賽與國賽成績優秀,獲國賽一等獎20項,獲省賽一等獎40項。近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8.19%、專業對口率81.27%,畢業三年職位晉升比例達59.92%,用人單位滿意度達100%。27.18%的畢業生就業于大企業、龍頭企業。制造類專業群38%的畢業生在濰柴、歌爾、豪邁等企業就業。
站在新的起點,展望新的高質量發展篇章,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將發揮國家示范校、國家優質校、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輻射帶動作用,整體提升辦學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肩負起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重任,推動學院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優先發展、開放發展、內涵發展。“學院將進一步緊密對接濰坊市‘一二三’目標,落實‘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聚焦制造業主戰場,打造區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深化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品質城市貢獻‘山科智慧’。”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