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5-07 23:17:05
原標題:“一號工程”發令!“可閱讀、可漫步、可記憶”,青島老城區:從歷史走進未來!
來源:青報觀象山
未來三年,青島老城區這28平方公里將“大變樣”。
5月7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市南區、市北區聯合發布《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根據《行動方案》,青島將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和系統工程去推進。聚焦民生關切、打造民心工程,持續推進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歷史街區環境,重聚歷史城區人氣,打造兼具歷史文化風情和活力時尚元素的特色街區和“5A級景區”。
目標是通過三年攻堅行動,讓百年老城區增添新動力、煥發新活力,成為全國城市更新典范。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青島是一座年輕而文化厚重的城市。
作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島較早地開展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涵蓋了當代人對城市的精神訴求,深化了市民對本土文化的認識,更為城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源頭和動力。
作為重要載體的歷史城區是青島的根和魂。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定的歷史城區保護范圍總面積28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市南區、市北區。
青島高度重視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把“推進歷史城區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寫進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列為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八大攻堅戰之首,開啟了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的新篇章。
4月28日,總投資40億元的72個項目集中開工,重振老城活力的決戰在基礎設施建設、建筑保護修繕、全新業態導入等領域紛紛打響。
《行動方案》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青島歷史城區保護的目標、任務,細化了方法、路徑,將推動這項工作走深走實。
01
“根”和“魂”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青島建置僅百年,是一座年輕的海濱城市。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賦予青島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宗教、民俗、鄉情、節慶,賦予青島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
由齊魯文化、海洋文化和工商業文化共同滋養出的歷史城區,則是青島的風韻和精華所在。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青島成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劃定28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
該區域位于青島主城區西部,東沿延安三路至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海岸線,曾經是獨一無二的城市中心。
這里有棧橋、天后宮、小青島、信號山等一眾景點,吸引著大批海內外游客前來游覽;這里匯聚了24個國家的建筑風格,素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這里德式建筑眾多,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德國膠澳總督官邸舊址、德國警察署舊址、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共同形成了歐陸風格的城市風貌。
保護好歷史城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重心轉移,越來越多的市民離開,歷史城區曾經的繁華不在,逐漸沉寂。
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歷史城區是百年青島的發祥地,是城市文化的源頭,寄托著無數青島人的記憶和情感,絕不能斷。
如何加快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喚醒、激活老城區,是青島面臨的一個時代課題。
02
“一號工程”
推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是彰顯城市風貌、激發發展活力、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內容。
事實上,回首過去,青島盤活歷史城區的傾心努力從未止步,也為如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打下基礎。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城市中心東移,中山路周邊城市功能逐漸衰退,配套交通不足、公共環境衰敗、產業業態低端等問題凸顯,中山路周邊區域的復興發展一直是市、區兩級政府的重要任務。
2000年以來,青島老城區十幾年來實施過多輪改造,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保護更新工作。2012年,市南區、市北區啟動棚改房屋征收,累計騰空危舊房屋約1.9萬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為振興歷史城區和中山路周邊區域的復興發展,2019年,市北區先行先試,率先啟動已征收房屋保護修繕試點項目,2020年5月,市北區(海泊路63號廣興里)等試點項目開業……
在此過程中,青島清楚認識到,若想做好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首先要堅持科學規劃引領。近年來,青島除編制城市總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等上位規劃之外,還編制了中山路及周邊區域的交通設施、基礎設施配套、公廁布局、業態策劃、店招導則、眺望視廊等專項規劃。
在此基礎上,按照“真實保護、完整保護、永續利用”的思路,采取“分層規劃、精準發力,逐一攻破”的策略,編制了每一棟建筑的規劃設計方案,從而堅定了從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到建筑單體三個層級的保護規劃體系。
今年以來,青島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作為事關城市長遠發展,提高城市能級和城市競爭力的重大工程來部署。
發起三年攻堅,利用三年時間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再破解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建設難題,完成一批基礎性、全局性的重大城市建設工程,建成一批利民惠民的民生項目,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聚力實施八大攻堅戰,排在首位的就是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總體思路是以保護、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導,重塑產業與空間關系,重聚歷史城區人氣,讓歷史城區成為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文化客廳”。
4月28日集中開工的項目,包括市南區中山路片區、劈柴院片區等9個片區和市北區四方路片區、館陶路片區等,共72個項目,總投資40億元。涉及老建筑的保護修繕、外立面整治、老舊街區改造、停車場等基礎配套完善、夜間亮化等多個方面。
備受市民游客關注的中山路主街、劈柴院、浙江路廣場,四方路、館陶路以及“沉睡”多年的伊都錦大廈、東方貿易大廈等都要有新動作。
03
“6大任務”
隨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全面展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也隨之走向縱深。
據介紹,今后三年,青島將堅持規劃引領、保護優先和問題導向,著力打通堵點、奮力突破,統籌推進歷史城區和郵輪港區2個重點片區的保護更新。
其中,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聚焦中山路及周邊區域2平方公里核心區及4個零星片區,總計開展約171萬平方米建設工程,整體打造“老建筑+新消費”“原場景+新體驗”等業態場景,建設集聚青島特色、兼具商貿活力和人居品質的歷史城區。
郵輪港區啟動14個項目建設,2024年實現竣工建筑面積約43萬平方米,在建項目約35萬平方米,集聚郵輪旅游、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四大產業,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承載區,與歷史城區業態互補、產業融合、相得益彰。
根據《行動方案》,今后三年,青島將緊緊圍繞“抓開工、抓開業”這一主線,進一步提升標準、提升效率,集中資源力量,力保各項工作快速推進、早見成效。將歷史城區三年攻堅行動細化為6大任務,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一是全面完成已征收房屋保護修繕。為重聚“老街里”的“煙火氣”,激發“老青島”記憶,重點推進中山路及周邊區域共46萬平方米已征收房屋修繕。
二是全面完成中山路兩側立面修繕。邀請了國內頂級設計團隊,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中山路兩側建筑歷史風貌,塑造可親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間,使百年老街呈現新面貌。
三是全面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今年,將啟動中山路及周邊區域2平方公里核心區460處、約64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改善人居環境,提升老城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四是全面完成協同區域整治。對毗鄰區域內的一般建筑、高層商務樓宇及環境進行協同整治提升,總面積約46萬平方米,實現街區整體風貌和諧統一。
五是全面完成停車場建設和道路整治提升。充分依托城市邊角地,重點利用既有人防工程,建設12個停車場,提供2000個停車位,建成后將極大緩解老城區停車難問題;結合管線下地、配套升級等工作,提高老城區基礎設施水平。
六是加速推進郵輪港區啟動區更新改造。今年,郵輪港區啟動區10個項目全面開工,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涵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基礎設施提升、商務樓宇開發、文旅地標打造等方面。
歷史城區范圍全部位于市南區、市北區,兩區任務艱巨,信心很足,舉措很實。
市南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西提東優”的戰略部署,強調“提升西部城區功能、空間、活力,打造歷史文化保護區”。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局長張衛平表示,市南區重點對中山路區域0.81平方公里歷史城區核心區實施精致化全域管理,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中山路區域保護更新典范,全面推進10大戰區、6條攻堅戰線路徑措施落地落實。
市北區歷史城區面積共有14平方公里,6個歷史文化街區,565處保護建筑。市北區歷史城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袁濤介紹,市北區以5A級景區標準全面提升歷史城區品質,積極導入新興業態,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打造“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全國歷史城區更新典范,重現百年青島“華商云集之地”的“煙火氣”,持續提升城區宜居宜業宜游水平。
“硬骨頭”要一個個的啃、問題要一個個的解決。為了讓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步伐越走越快,青島還摸索出了一系列創新工作打法,比如縮短方案審查周期、突破消防驗收瓶頸、規范建設手續辦理路徑等等。此外,還將結合地鐵建設實現里院“重生”,對接地鐵集團,實現地鐵設施與歷史街區巧妙結合。當下,青島正站在未來看現在,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與業態重塑、基礎設施建設、整體環境提升等緊密結合,相信煥然一新的青島歷史城區,將繼續傳承歲月積淀,留下更多、最寶貴的城市財富。
作者|北影 冰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