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2-07-04 20:22:07
原標題:走在前開新局|“三個十大”見行動:“十大創新看青島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6月27日,在青島華大智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實驗室里,四個長方體形似放大版的電腦主機與另外四個“放大版的打印機”交相錯落,桿狀的機械臂穿梭其間,將載有組織切片的基因測序芯片依次放置到“打印機”上讀取信息……這是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測序儀的工作情景。
“這款儀器體積小,操作簡單快速。以新冠病毒的測序為例,最快3.5小時完成測序,完成測序后可在10分鐘內輸出新冠病毒變異位點基因注釋、變異支系鑒別、全長序列,精準助力疫情防控。”青島華大智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總監薛瑜指著一臺便攜式基因測序儀說,這些由華大智造研發的基因測序儀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大智造在青島戰略布局、發展壯大,是青島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縮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島將自身發展放到全省、全國、全球發展格局中來審視與規劃,圍繞“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發展新愿景,提出強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引領型、創新型、樞紐型、共享型四個發展導向。“引領”與“創新”的互動,成為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特點。
海洋是青島的特色優勢: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海洋經濟規模全國領先。深度融入海洋強國戰略,青島提出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將自身置于現代海洋城市最前端,突出引領價值。
瞄準科技前沿,發揮優勢特色,青島海洋科技創新集聚“國之大者”。長249.9米、排水量近13萬噸,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約3700噸,比查干湖一年的捕獲量還要大……今年5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深遠海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運營。“‘國信1號’已經形成3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突破了船載艙養、水體交換、減搖制蕩、減震降噪、清污防腐、智能集控等六大關鍵技術。”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深藍漁業工程聯合實驗室副主任諶志新說,“國信1號”實現了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產業由0到1的重大突破。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實現,離不開戰略科技力量的強化和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的提升。青島瞄準源頭創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積極打造重大科研平臺,在承接國家重大戰略科技任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大平臺產生大能量。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下線便是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的“杰作”。圍繞工程化產業化,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青島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成了專業的高速磁浮集成實驗中心和試制中心,聯合國內協作單位,成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系統解決了速度提升、復雜環境適應性、核心系統國產化等難題,實現了系統集成、車輛、牽引供電、運控通信、線路軌道等成套工程化技術的重大突破。
提升城市引領與創新力,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生態。青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大幅提高創新效率。在軟控股份有限公司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年初,該公司就開始尋求乘用車輪胎智能成型系統的工業設計合作團隊,在一籌莫展之際,青島市創新推出的市場化“揭榜掛帥”對接平臺幫了大忙。
“前不久,我們在平臺發榜,尋求解決方案。青島致友機電開發有限公司的臧家平團隊憑最優的技術方案設計成功揭榜。”發榜方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侯東云說,“從發榜到揭榜簽約,只用了半個月,技術難題有了破解路徑。”
把創新主導權交給企業,“揭榜掛帥”制度開啟了青島科技服務新模式。截至目前,平臺發布榜單165個,榜單累計金額8.55億元;已有76個人才團隊揭榜競爭61個項目,揭榜金額2.38億元;共有20個項目進入到實質性簽約階段,簽約金額7115萬元。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當下的青島,“引領”與“創新”的互動猶如巨石入水,在各領域激起層層波瀾。“沃土計劃”“強鏈”計劃等全方位的支持,匯聚起科技創新的澎湃勢能。今年以來,青島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由41%提升到61%,全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999家。
青島增強創新資源集聚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
激活創新密碼,澎湃發展動能
□記者 楊國勝 白曉 張忠德
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機全球領先;國內首個、全國最大的多模塊自動化集成測序酶試劑青島智能生產基地投產使用;引領世界家電趨勢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開工……一段時間以來,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重大項目在青島落地。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今年以來,青島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著力增強創新資源集聚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密碼”,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步履鏗鏘。
集聚資源,為科技創新添活力
6月27日,在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的展廳,記者看到一臺按照1:7比例縮放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機PS2A,其同步反包等6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這是行業內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半鋼成型機之一,38秒就可以做一條輪胎,這個速度是行業最快的。”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劉云成介紹,目前PS2A機型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肩德國、荷蘭的兩家頂級供應商,累計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
軟控是橡膠機械行業的引領者,是全球唯一能夠為橡膠行業企業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成型機是輪胎生產所需機械中最復雜、最核心的裝備。“我們依托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整合青島科技大學、賽輪以及各方橡膠研究資源,實現了技術研發的突破。”劉云成說。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在青島,不少企業以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建立創新平臺、增強科創力量,在創新創造中站“C位”唱主角。
當前,青島下好“先手棋”,在頂層設計上以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目標,瞄準科技前沿、關鍵領域、短板弱項,增強自主創新實力,持續開展重大科研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6月20日7時40分,我國又新增一條按照時速350公里運營的高鐵。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制造的CR400AF—Z復興號智能動車組“瑞龍智行”擔當的G66次列車,從武漢站點首發駛出,以350公里的時速駛向北京西站,京廣高鐵京武段(北京至武漢段)成功實現常態化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
“‘智能版’復興號融合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將為旅客帶來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中車四方股份公司首席設計師王浩說,中車四方將繼續以創新為最強勁動力,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動力機車產品不斷更新迭代,跑出更多中國高鐵“第一”。
據了解,今后五年,青島將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提升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創新能力;實施全鏈條、一體化關鍵技術攻關,集中突破智能芯片、工業傳感器、網絡控制系統等“卡脖子”技術;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建設一批國際國內聯合實驗室,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搶占新賽道,做強產業生態圈
良好的產業生態,是集聚產業、催生創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作為一個工業起家的城市,近年來青島在最前沿領域搶占新賽道,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青島創造”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構筑良好產業生態。
7月2日,膠州灣北岸旌旗招展,重卡轟鳴。備受關注的重量級項目——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項目在上合示范區開工。這是海爾創立以來在中國投資最大、產業鏈條最完整、生態體系最健全的項目,總投資達130億元,占地約4100畝,未來將在膠州構建起千億級的產業生態,構筑全球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高端智能家電產業集群。
“卡奧斯生態園將引領世界家電產業走向高端、成為新產業和新業態的發源地;將強化園區內生增長機制、從創業企業中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大公司;將吸引全球一流高端要素和專業集群,并創造新時代前沿的管理模式、制度和文化。”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
構筑良好的產業生態,必須為之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上合示范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新竹表示,膠州把服務保障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項目作為一號工程,成立工作專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從立項到開工只用了4個月時間,自3月29日征遷啟動以來,僅用12天完成71個地塊、128家企業評估100%,38天完成簽約100%,為項目順利開工夯實了基礎。”項目征遷指揮部推進組組長李廷江說。
這一項目的落地進程是青島營商環境更加開放高效的見證,也是青島大項目好項目加速落地的一個縮影。
6月27日,在青島華大智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實驗室,記者看到,MGICLab-LT系列存儲設備可自動完成樣本核對、轉運、定位、緩存、分揀全流程,一鍵智能操控出入庫,避免了傳統存儲模式帶來的繁瑣流程和人工失誤操作的風險。
華大智造是青島市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鏈主企業,在其帶動下,青島自貿片區集聚清原農冠、銳翌生物、百邁客等基因科技項目,加速打造基因谷,預計今年基因科技產業產值將突破40億元。
“公司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自貿區優越的營商環境。360度服務企業線上平臺、‘自貿全鏈幫’幫辦代辦等,極大提升了便利化和體驗感,自貿區還為我們提供金融、法律、科創等全周期服務。”青島華大智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總監薛瑜說。
根據省重點項目督導服務平臺反饋數據,截至5月底,青島市入列省重點項目的122個實施類項目中,開工在建項目110個,開工率達90.16%;年度累計完成投資391.36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65.27%,超計劃23個百分點。
搞活關鍵人,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歸根結底需要搞活關鍵的人。
近年來,青島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市委組織部對現行人才政策進行整合完善,形成《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的意見》,涵蓋了從頂尖人才到技能人才、從引進到服務的各個環節。
青島人才最大特色是海洋人才、海外人才、產業人才,實施這3項人才計劃,助力青島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現代產業先行城市。
去年11月,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王軍成教授、中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向海圖強,逐夢深藍,兩位新當選院士都是青島自主培養的海洋領域科學家。王軍成是中國海洋監測浮標研究的先行者;陳松林是我國水產生物技術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今年4月召開的青島市委人才工作會議上,青島市對王軍成、陳松林進行嘉獎,授予了“青島市頂尖人才”稱號,每人獎勵500萬元。
頂尖人才是擔當國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領軍人物,是提升城市創新力的關鍵支撐。自2017年青島市頂尖人才認定獎勵政策實施以來,青島共認定獎勵頂尖人才20人,其中自主培養6名,全職引進2名,柔性引進11名,創業引進1名。
政策精準性提高了引才精準性。青島市委組織部針對“藍色藥庫”人才團隊建設中遇到的海外引才成本高、薪酬負擔重等高校體制內難以解決的問題,量身定制專項政策,對團隊擬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按照勞動報酬的30%給予補助。
今年5月,該團隊成功引進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后張家祥,其研發的熱熔擠出技術,將有效解決海洋多糖類藥物只能用針劑注射、不能口服的世界性難題。同時,其掌握的先進3D打印制劑成型技術,將能高效、精準地調控藥物遞送,有助于實現未來海洋藥物精準醫療的需求。
截至目前,青島人才總量突破251萬,比2016年底增長82萬人;在青院士達到85人、國家級人才達到1085人、省級人才達到1473人,青年人才持續集聚,2021年駐青高校畢業生留青率達到52%,實現“四連漲”。
今年,青島提出引進人才25萬人以上、完善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促進政策、招才引智工作站總量達到20家以上等一系列人才目標任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