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照日報
2022-09-02 10:23:09
原標題:回眸國殤,日照兒女與山河同在
來源:日照日報
統籌/策劃 中共日照市委黨史研究院(日照市地方史志研究院)課題組
執筆 尹德滿 王文杰 蔣月陽 潘維勝
穿越歷史煙云,那段浴血奮戰、救亡圖存的不屈歲月,依然震撼人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的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民族危機嚴重的關頭,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的旗幟。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當地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全民族抗戰由此爆發。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嚴重危險,面對侵略者,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戰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莒城內、甲子山上、沭河兩岸、三關口前……面對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領導日照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進行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奏響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
時序輪替,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7周年之際來到日照市抗日戰爭紀念館,這里全景展示了日照人民抗日戰爭十四年的歷史畫卷,記錄了一段段血火交融的凝重歷史,和一曲曲回腸蕩氣的英雄壯歌。
日軍侵占日照,抗日救亡風起云涌
在東夷小鎮一片仿古建筑群落里,有一處掛著紅底金字牌匾的二層建筑。牌匾在白墻青瓦、檐角飛翹間顯得肅穆莊嚴,日照抗日戰爭紀念館便坐落于此。
人無精神不立。一進展館二樓,抗戰精神躍然眼前,這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漫步館內,朱德元帥使用過的同款駁殼槍、日本占領莒縣時的歷史照片、帶有“日照、嵐山”字樣的支那事變戰局地圖……一件件歷史文物,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段“狼煙四起,熱血壯山河”的崢嶸歲月。
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領導日照人民吹響了抗戰的號角,全力以赴創建人民抗日救亡武裝,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熱潮,用血肉之軀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鋼鐵長城!處處可見戰斗的身影,處處挺立起不屈的脊梁。那段歲月里,先后創建了十字路抗日游擊大隊、高坊鄉民眾抗敵自衛團、聚寶鄉民眾抗敵自衛團、崮西抗日游擊隊、濤雒抗日自衛隊等抗日武裝。
在抗戰館的中心墻上,掛著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后的中國地圖,地圖上不僅將我國各區域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標注得十分詳細,甚至連每個地域的特產及人口數量都做了標記,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資源已久,憑借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為方便日軍侵略作戰,日本繪制的中國地圖很詳細。《支那事變戰局詳略地圖》等圖,甚至明確標注出了日照及沿海沿線的重要村鎮,如石臼所、安東衛、夾倉等。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說明了日本侵略中國早已蓄謀已久。
1937年10月初,沿津浦鐵路南犯日軍第十師團侵入山東。12月23日,日軍兵分兩路,渡過黃河,大舉南犯、東侵。1938年1月,山東大部分地區淪為敵占區。1月19日,日軍占領了青島。在接下來半個月內,又將侵略魔爪向南伸向了日照地區。
日照東臨黃海,地處華北和華東接合部,是日軍侵略的重點地區。1938年2月,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五師團沿臺(兒莊)濰(縣)公路南侵,擬與日軍第十師團會師臺兒莊,進而合擊徐州。莒城地處臺濰公路的交通要沖,遂成為日軍掃清南下通道的攻略重點。2月22日拂曉,日軍坂垣師團田野聯隊兵臨莒城。國民黨第四十軍龐炳勛部第一一五旅和第二路游擊隊司令劉震東部,與當地民眾浴血守衛莒城。劉震東冒著日軍猛烈炮火,在莒城北城墻上指揮戰斗時,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45歲。23日晨,守軍主動撤出莒城。莒城保衛戰斃敵近千人,遲滯了日軍南下步伐,為中國軍隊組織臺兒莊戰役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這場戰役是臺兒莊大捷之前奏,也是抗戰以來日照大地上發生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如今,那場浴血奮戰雖已時過境遷,但中國官兵和莒城民眾不畏犧牲、喋血沙場的精神與日月齊輝,與山河同在。
1938年2月5日,日軍出動飛機2架、軍艦3艘,從空中、海上連續夾擊石臼所與日照縣城,僅在石臼所一地,日軍飛機就拋投炸彈48枚,軍艦發射炮彈136枚,房屋大部化為焦土,死傷人員不計其數,發生了一幕幕家破人亡的慘劇。
然而,人們尚未從日軍轟炸中平靜下來,新的災難又接踵而來。2月20日至5月上旬,偽華北自治聯軍張宗元部和漢奸、土匪劉桂堂部沿海青公路由北向南開進日照縣,占領了兩城、日照城、傅疃等地,先后制造血洗簸箕掌、申家莊等一系列罄竹難書的慘案。其中,最令人發指的便是南湖慘案。
在抗戰館內,一尊銹跡斑駁的桶狀鐵制品陳列在玻璃展柜內,在解說員的介紹中得知,這尊鐵制品便是日軍轟炸南湖時所用的炮彈彈殼。透過彈殼上的斑斑銹跡,那場慘案仿佛歷歷在目,也將人的思緒拉回至1938年5月12日(農歷四月十三)。這一天,是日照縣西部的南湖村逢大集的日子,集市位于村中的一片開闊河灘上。臨近中午時分,大集上人群熙熙攘攘,聚集達高峰。突然,5架日軍飛機從村東北方向呼嘯而來,向手無寸鐵的人群狂投炸彈。河灘上血濺肉飛,到處橫陳斷肢殘臂。敵機轟炸過后,附近居民急忙沖向河灘,哭天搶地尋找親人。然而,離去不久的日軍飛機又折回河灘,像怪獸一樣嘶鳴,追趕驚惶四散的人群,從河灘的集市到村中的院落,又投下數十枚炸彈,整個南湖村變成了人間地獄。
南湖慘案,造成集市上的死亡人數為468人,傷殘者無從統計;村中的死亡人數為169人,傷殘者273人;毀壞房屋1292間、家具4900多件、糧食73300多公斤,死亡牲畜79頭。慘案給日照人民帶來的傷痛和屈辱難以隨歷史硝煙散去。
開辟抗日根據地,筑起抗日銅墻鐵壁
在艱難的抗戰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日照抗日軍民,以無比的勇毅、無畏的犧牲、無私的奉獻,開辟出日照抗日根據地,樹起了一座座英雄豐碑,讓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上升到主要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根據洛川會議的決定,著重向敵后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爭。
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必須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敵后游擊戰爭是同國家的總后方脫離的,是無后方作戰,又遭遇日本侵略軍的反復“掃蕩”,環境十分艱苦,若不在敵后地區建起根據地,游擊戰爭便不能夠長期堅持和發展。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山東省委在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建立抗日武裝和開辟根據地的同時,陸續派黨員干部到全省各地恢復黨組織、發展壯大黨的力量,以促使黨組織擔負起領導各地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責任,適應新的斗爭形勢發展。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直接領導發動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
1938年3月,根據中共山東省委的指示,以莒縣民眾抗敵自衛團為主體的莒縣抗日武裝與沂水縣抗日武裝在沂水縣的公家疃村集結,成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簡稱“四支隊第六大隊”)。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決定將四支隊第六大隊由沂水縣開往莒縣,開辟魯東南抗日根據地。7月中旬,四支隊第六大隊進行整編,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二支隊(簡稱“第二支隊”),成為開辟魯東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武裝力量。8月中旬,中共魯東南特委在莒縣大店村成立,轄莒縣、日照縣、諸城縣、贛榆縣的全部和高密、膠縣等縣的一部分,景曉村任書記。魯東南特委的建立,使魯東南地區的黨員與黨組織有了統一的領導機構,為這一帶發展黨組織和創建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12月,魯東南地區的八路軍主力部隊被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支隊,劉涌任司令員,景曉村兼任政治委員。年底,魯東南特委機關順利進駐桑園。第二支隊和魯東南特委的建立,拉開了開辟魯東南抗日根據地的巨幕,也推動了日照地區黨組織的重建與發展。
1938年8月,中共莒縣縣委在岳家溝成立。它是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以來魯東南地區成立的第一個縣委。12月中旬,經魯東南特委決定,中共日照縣委在小曲河村正式成立,對外稱“八路軍駐日照辦事處”。在各級黨組織的艱苦努力下,至1939年夏,日照縣黨員數量已達500余人,各區相繼建立起分區委。
此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各級政府設置重重障礙,阻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民主政權,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八路軍或地方游擊隊,如無政權,則決不能發展鞏固根據地。因此,已得政權決不能放棄,并還應努力爭取成立新的政權。”1940年2月,中共中央和山東分局緊急指示:立即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大量發展武裝。3月17日,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洪凝鄉長蘭村宣告成立,公推劉鴻若為縣長。隨后,縣政府發布《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布告》(第一號),頒布施政綱領。
3月31日,莒縣抗日民主政府在上澗村成立,公推謝輝為縣長。日照縣、莒縣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標志著日照縣、莒縣抗日根據地的初步形成。
在抗戰館內,有兩幅日本明治天皇發布的宣戰詔書,雖已年代久遠卻字跡清晰,從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尤其是明治三十七年發布的《宣戰之招勒》,其中處處充斥著“和平”的字眼,卻掩蓋不了血腥味!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勢力極端猖獗和中國人民抗戰處于極端困難的時期,也是日照抗日斗爭最為艱苦的時期。日軍在華北連續推行5次“治安強化運動”,有針對性地進行“掃蕩”“蠶食”和封鎖,以縮小抗日根據地,擴大、鞏固其占領區。國民黨頑固派企圖消滅共產黨的決心絲毫沒有改變,集中更多的力量來限制、削弱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將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最高峰。
在日照地區,日軍加強了在泰石、臺濰、海青等重要交通沿線的軍事力量,增筑大量碉堡,挖封鎖溝,派偽軍嚴密把守。同時,國民黨頑固派和地方反共勢力“萬仙會”愈加猖獗,日照抗日根據地處于嚴重困難之中,抗日民主政權和武裝遭到極大破壞,根據地大為縮小。對此,各級黨組織率領抗戰軍民,既對日偽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蠶食”、反封鎖斗爭,又頑強地抗擊國民黨頑固派及“萬仙會”的進攻。特別是1942年底,取得甲子山反頑戰役的重大勝利,從而堅持了已有的抗戰陣地,爭取了抗戰時局的好轉。
1942年8月至12月,山東軍區第二旅、第一一五師教二旅等部隊先后發起三次甲子山區反頑戰役。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代師長陳光、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朱瑞親自指揮了第三次甲子山戰役。第三次甲子山區反頑戰役斃傷頑軍1000余人,俘頑軍1137人,繳獲各類槍支500多支,取得反頑戰役徹底勝利。甲子山區的收復,從根本上扭轉了日照的抗戰困難局面,擴大了濱海抗日根據地,為以后開辟路北抗日根據地、打通與膠東抗日根據地的聯系,創造了重要條件。
在抗戰館的拐角處,陳列著一份日本出版的《支那事變畫報》,畫報四開本,黑白印刷,每期約36頁。畫報以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為主,以配合日本軍事進攻、宣傳戰果、鼓舞日軍士氣為主要目的。圖片中反復出現的“血染”雨彈”“炮擊”“刺刀”“武運長久”等血腥字樣,有力戳穿了日本自我宣傳的所謂“共存共榮”的謊言。
進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擺脫嚴重困難局面,逐步進入恢復和再發展時期。日照抗日根據地的形勢也明顯好轉,1943年6月,八路軍主力部隊挺進泰(安)石(臼所)公路以北,首占街頭,奪取三關口,收復了諸(城)日(照)莒(縣)山區大部分地區,解放村莊300余個、人口30余萬,并恢復了與魯中地區抗日根據地的聯系。
千山萬壑,銅墻鐵壁!抗日的烽火,燃燒在日照大地上。日照黨組織按照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濱海區黨委的指示精神并結合具體實際,深入開展了減租減息和增資運動,調動了農民群眾的抗戰和生產積極性;加強抗日根據地的政權、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建設,全面鞏固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分散性、地方性、群眾性游擊戰爭,進行全面對敵斗爭。根據地的創建極為不易,槍林彈雨中,日照人民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展現出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英雄氣概。根據地的開辟、發展、堅守、鞏固,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浴血奮戰,奪取抗日最終勝利
在紀念館二樓,有一處用玻璃墊高的地板,里面陳列著形狀各異、大大小小的地雷,這些都是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帶領軍民發明創造的武器。日照作為魯南和濱海抗日根據地,也發動地雷戰,直到今天,陳疃鎮不少百姓還會傳唱一首抗戰歌謠:“青冬瓜、紅西瓜,我到橋頭埋黑瓜,我的瓜個不大,鬼子最怕踏了它……”這首抗戰歌謠描寫的就是日照地區人民制作地雷、埋地雷的故事。群眾就地取材,制成各式各樣的地雷,埋在村口、路口、門庭院落,使日、偽軍進村入戶就有觸雷喪命的危險。敵后軍民還把地雷埋到敵人的碉堡下,常常把出發的日、偽軍炸得血肉橫飛。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舉行開羅會議,商討聯合對日作戰及日本戰敗后的處理等問題,并發表《開羅宣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曙光已經露出了地平線,日本帝國主義戰敗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1944年初,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根據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及山東抗戰形勢,適時作出對敵軍事斗爭全面部署,即開展1944年春、夏、秋、冬四季和1945年春、夏季戰役攻勢,把大股偽軍、頑軍和深入根據地的日、偽軍事力量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同時,加強對日、偽軍的分化瓦解,爭取偽軍反正。從1944年春開始,在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統一指揮和適時部署下,各區黨委、軍區積極主動地展開了攻勢作戰。1944年1月,日照縣、莒中縣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濱海軍區部隊在泰石公路上的石溝崖全殲了漢奸朱信齋部,拉開了1944年山東春季攻勢作戰的序幕。
1944年1月21日(臘月二十六)夜,濱海軍區第六團等部隊發起了攻打石溝崖據點的戰斗。22日拂曉,戰斗打響,至24日凌晨,戰斗結束。共斃傷日偽軍120多名(其中日軍2名),俘敵409名,活捉了惡貫滿盈的漢奸頭子朱信齋。29日(正月初五),濱海軍區部隊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召開了有2萬人參加的公審大會,朱信齋等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實現了20萬人民“殺豬過年”的愿望,掃除了濱海區中部與北部聯系的障礙,使日照縣、莒中縣、日北縣聯系日漸暢通,極大地鼓舞了日照人民的抗戰熱情。
在抗戰館內陳列著一本封面泛黃的連環畫冊《安東衛連》,是一位老人在館內參觀后又專程送來的。連環畫由中國人民解放軍4800部隊某部繪制,遼寧人民出版社1973年8月出版,共100頁。展現出八路軍戰士憑著頑強毅力殲滅7倍于己的敵人,勝利收復安東衛的故事。解說員張鳳儀說:“有不少參觀者會在一件件陳列品前駐足,仿佛透過物件看到了那段歷史,感悟千萬中華兒女百折不撓、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1945年5月6日晚,濱海軍區第二十三團一營二連接到上級命令:突襲安東衛日寇,配合兄弟部隊奪回海防重鎮。戰士們連夜趕到安東衛西南的李莊,做好了阻殲敵人的準備。7日凌晨,從安東衛竄出來的1000多名日偽軍被八路軍打得節節敗退,戰斗持續到晚9時,斃傷敵人270余人,取得保衛戰的最后勝利。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等領導簽發命令,命名二連為“安東衛連”,追認連指導員鐘家全為戰斗英雄。安東衛保衛戰戰斗激烈,以少勝多,被濱海軍區列入戰史范例。
這支英雄的部隊在和平年代下也將革命精神傳承,2009年參與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2015年,參與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2017年11月,“安東衛連”隨部隊赴蘇丹(朱巴)執行維和任務,多次獲得上級表彰。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7日,山東解放軍野戰兵團第二師第五團(原濱海軍區二十三團)在解放蘆山縣后乘勝北上,攻克棧子、濤雒、夾倉。同時,山東解放軍警備第十旅第十九團(原濱海軍區警備團)、第二十團和濱中軍分區特務團,由西東進,先后拔除沈疃、堰東嶺等敵據點。9月6日,第五團將石臼所圍困,殲敵大部,殘敵逃到日照城,石臼所解放。8日,第五團和第十九團攻打日照城,下午5時,敵棄城北逃。隨后,第五團、第十九團各一部追擊至王家灘,殲敵百余人。殘敵逃離日照縣,日照全境解放。
英烈精神永存,賡續抗戰精神
槍支、鋼盔、行軍包、望遠鏡……3000余件藏品的背后,是數不清的民族忠魂,整個館內陳列的已不僅僅是一件件記錄歷史的物件,而是一份不能忘卻的紀念,讓那段戰爭歲月重現于大眾視野,讓塵封已久的歷史,變得可觀、可聽、可感。抗日救亡、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抗戰精神,在一件件抗戰文物,一幀幀黑白影像,一段段圖文記錄中鮮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館內拐角處的英烈墻上,一個個年輕英勇的面龐讓人肅然起敬。在抗日戰爭中,許多優秀中華兒女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在日照這片大地上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英勇獻身。
王玉璞,莒縣小店鎮前山頭淵村人。抗日戰爭時期,王玉璞傾其家產資助八路軍,先后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六團三營營長、莒中行署主任。1941年8月,國民黨第五十七軍百十一師三三一旅頑固旅長孫煥彩派出兩個營,竄進莒中根據地的陡山、橫山一帶搶糧,王玉璞親率莒中縣大隊及公安局一個班奮起反抗,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
羅仲選,莒縣城陽鎮大菓街人。1937年8月,參加“十字路抗日游擊大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六團二營副營長。1942年1月5日夜間,在拔除日偽據點的戰斗中,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在撤退時不幸被俘,壯烈犧牲。
惠恒智,女,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惠家沈馬莊人。1940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11月14日,惠恒智在豎旗嶺村開展抗日工作,被敵人包圍,敵人對其嚴刑拷打,并以殺頭、活埋相威脅,她堅定地說:“殺就殺,埋就埋。共產黨員寧可犧牲,也決不向你們這些土匪投降!”犧牲時僅21歲。
王延周,曾用名王延洲,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路街道大孫家村人。1938年,考入黃埔軍校西安分校16期。1943年春,在“飛虎隊”任中美空軍混合團飛行員。抗日戰爭期間,先后擊落5架日軍飛機,先后8次穿越“駝峰航線”。1946年4月20日,駕機起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分別擊落、擊傷美軍F-86飛機各一架。1983年12月,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審定,他是中國空軍中既擊落日本飛機又擊落美國飛機的兩人之一,被譽為“空中斗士”。
日照這片熱土,還有眾多革命英雄浴血報國沙場:宋延琴、王新民、鄭世東、董振彩、曹吉亭……在民族存亡之際,他們同仇敵愾,攜手赴難,在槍林彈雨中用身軀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這方土地,還有無數淳樸百姓放下鋤頭,投入到抗日洪流中,他們從田間地頭中來,憑借血性和智慧守衛家國,有的九死一生,終老壟畝,有的血灑疆場,埋骨青山。這片紅色熱土的抗戰歷史和英雄事跡,猶如一座巍峨豐碑,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上,鑄就了寶貴的抗戰精神。他們的英靈是刻畫在日照大地上的一個個坐標;他們的精神是矗立于山河歲月間的一座座豐碑。
據統計,日照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犧牲烈士1582人。他們有的犧牲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有的被捕后堅貞不屈英勇就義。正如市委黨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長尹德滿所說:“將塵封的痛苦記憶再次打開不是為了讓人記住仇恨,而是讓人了解真實的歷史,銘記那些曾為了中華民族獨立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激發我們對和平的向往以及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情懷。”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劉軍華介紹:“日照市抗日戰爭紀念館充分發揮抗戰文物的社會教育功能,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日照地區的一筆寶貴的歷史遺存,也是日照市抗戰歷史考證、抗戰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已接待中央、省以及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生、社會團體游客230多萬人。”
日照市獻唐學校“探尋者”班班主任汪雯靚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苦難,也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原點,學校常常會組織學生到館參觀,以抗戰實物與圖文資料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感悟中華民族披肝瀝膽、艱苦卓絕、前赴后繼的浩然正氣與民族大義。”
新營小學2018級11班鄭婼心說:“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侵略者的罪惡,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好好學習回報先輩!”父母帶她看過很多地方的抗戰紀念館,但日照的抗戰館卻是她印象最為深刻的,因為其中記錄了太多日本侵略者在家鄉土地上作惡的罪證。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拂去歷史的塵埃,當初為國家、民族解放的抗戰精神已融進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里。山河為證,精神不朽,薪火長傳。賡續精神血脈,汲取奮進力量。
后記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面對日本侵略者,日照無數英雄兒女義無反顧、視死如歸,他們將名字寫在美麗的山河大地,將青春定格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風云歲月,像一盞盞明燈,照亮民族奮斗、解放的道路。
日照,浸透無數英雄兒女的熱血。不可戰勝的承諾,鐫刻在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豐碑里。今天,當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回眸,追思那段浸透著血與火的崢嶸歲月,仍然感受到那種超越時空的強大力量和永恒價值。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當時光蕩去昔日戰爭的滄桑,抗戰精神依舊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成為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的精神基因和制勝密碼。銘記歷史,砥礪奮進。站在歷史的坐標前,新一代日照人民正繼承先烈遺志,賡續革命精神,在復興征途上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