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2-09-25 14:30:09
原標題:從兩位陜西人力推山東小吃說起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從兩位陜西人力推山東小吃說起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王紅軍
采訪中,來自寬喜堂的陜西人王喜慶、張永勝,不約而同地提了一條建議:山東有2000多種小吃,但大多是地方小吃,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應該大力往外推,讓更多的人吃到山東小吃。
在山東工作了五六年的張永勝,跑遍了全省所有的縣市區,當地的特色美食是什么,哪一家賣得好、品質高,他都了如指掌。“說起山東小吃,外地人知道最多的是煎餅,但還有什么?許多人不知道了。山東不是沒有小吃,而是太多了。”他說,在陜西,如果有朋友來,自己肯定會帶他去吃小吃,一天三頓不重樣,吃到不同的口味。但是,山東人習慣于吃桌餐。
具體怎么推廣?
一是創新。在漁燈巷街區,有一家做粉皮的商戶,是張永勝極力引進的,他覺得“地瓜粉皮質量太好了”。但是,粉皮與周邊的餐飲商戶,似乎有點“格格不入”。因為傳統的手工粉皮是晾干后售賣,而市場上大多是機器制作的粉皮,手工粉皮進入商業街區有多大意義?
這家石泉粉皮,來自棗莊市嶧城區石泉村,過去這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粉皮。現在,村子里會做粉皮的村民已經所剩不多,這門曾經很普遍的手藝,如今也成了非遺項目。其傳承人孫啟考辭掉了原來的工作,跟妻子一起進入了街區,除了銷售粉皮外,還現場制作粉皮卷大蔥、涼調粉皮等特色小吃,讓人感嘆“粉皮變涼皮、非遺變網紅”。
二是平臺。王喜慶說,山東有很多名優小吃,但是這些小吃大多存在于宴席的“兩頭兒”:一個在涼菜、一個在主食范圍內。這么多名優小吃,需要一個推廣平臺。那么,最好的平臺,就是各地打造的各類街區和小鎮,以及網紅打卡地點。
王喜慶從事餐飲實踐和研究多年,走過上千條餐飲街區、小鎮,走過三千多個shopping mall,最大的感覺就是“量的繁榮,質的單一”。他說,我們的小鎮或街區,幾乎逃不過“三年定律”,三年不停地換商戶;Shopping mall則在六個月時,商戶開始陸續撤離。為什么這些街區做不好?
他說,在這些街區、小鎮建設和經營中,商戶和開發商的關系,要么就是租賃關系,要么就是買賣關系,從而形成了某些地方滿街滿巷都是賣銀器的和賣玉器的,這對整個街區的一店一品,還有統一經營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
特色小鎮、特色街區大多以餐飲為核心主題,每一個地域的餐飲,都有其鮮明而突出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街區植入特色餐飲時,一定要研究、尋找最合適的美食,既要對街區負責,也要為商戶負責,這樣才能讓美食在當地生存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顧客就餐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滿足飲食方面的需求,其外延效應更加重要。
為此,王喜慶提出了“四維互動”理論,即:建筑與游客互動、傳統技藝與游客互動、食品與游客互動、街景與游客互動。以傳統技藝與游客互動為例,就是游客在體驗美食的同時,能否在傳統技藝的傳承中實現情感的寄托?能否將單一傳統技藝的情感寄托升華為對整個街區的情感寄托?如果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就能實現游客來了不想走,還要帶自己的親戚朋友再來的推廣效果。
山東小吃多,山東好品更多,如何更好地推廣出去,這兩位陜西人的提議值得思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