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9-30 09:03:09
原標題:【環時深度】想當“全球軍火庫”,印度實力如何?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計劃在2047年成為發達國家的印度,也打算成為“全球國防制造中心”。在莫迪政府“印度制造”計劃的加持下,該國國防工業生產和出口取得不少成績,包括過去5年武器出口增長334%、與菲律賓就出售“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系統達成價值3.75億美元的合同、2020年首次躋身全球武器出口國25強等。印度希望成為武器制造和出口強國,然而現實卻是該國長期居于國際武器進口國首位,且只有約30%國防設備是“印度制造”。一邊是政府不斷加碼的推動措施,一邊是難以在短期改變的困境,印度距離武器出口大國還有多遠?
“印度已成為新興軍火出口國”
印度國防部門現在正處于“風口浪尖”——9月25日,印度新聞信息局發布消息稱,新德里國防出口大增,現在已向超過75個國家出口國防產品。相比之下,兩年前印度僅向42個國家出口武器。
近年來,印度國防工業似乎好消息頻傳。今年7月,印度國防部門表示,2021-2022年度,印度國防產品和技術出口總額達到1300億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11.4印度盧比),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是5年前的近8倍。據印度live mint新聞網報道,在這些出口額中,70%由私營企業貢獻,其余30%來自國有企業。雖然印度the wire新聞網對這一數據的可靠性提出懷疑,但長期在印度駐站的《環球時報》記者認為,印度武器出口額大增是事實。
今年1月與菲律賓簽署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系統購買合同,則被稱為印度多年來“里程碑式”的武器出口項目。該系統由印俄聯合研制。按照計劃,新德里將向馬尼拉提供3套上述系統以及相關的培訓和后勤支持。在達成這一訂單之前,印度最拿得出手的國防設備出口合同就是2009年與厄瓜多爾簽署的價值5000萬美元的輕型直升機合同。然而,在遭遇一系列墜機事故后,厄瓜多爾2015年取消了購買計劃。除了菲律賓,越南和印尼等國也表達了對于“布拉莫斯”導彈系統的興趣。
“過去5年,印度(國防出口)令人印象深刻”,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稱,印度政府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印度的軍火出口額翻了兩番,從2.75億美元增長至11.3億美元。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則顯示,到2020年,印度已經首次躋身全球25大軍火出口國。印度《論壇報》認為,該國已經成為新興軍火出口國,防務設備制造領域的“印度制造”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據《新印度快報》報道,2021-2022年度,美國是印度國防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此外,東南亞、中東和非洲是從印度進口國防裝備的主要地區。SIPRI的數據還顯示,2017年至2021年,印度國防出口的近50%都流向緬甸,其次是斯里蘭卡(25%)和亞美尼亞(11%)。
印度國防部國務部長巴特曾表示,出于戰略原因考慮,無法透露主要國防產品出口商的名稱。不過SIPRI的報告顯示,在2020年全球100大防務公司中,有3家印度公司入選,包括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軍械工廠委員會和巴特拉電子有限公司,“2020年,這3家公司加在一起的軍火銷售額為65億美元,在全球100大防務公司中占比為1.2%。”
印度向其他國家提供的出口武器和裝備包括導彈系統、戰斗機、軍艦等。印度《德干先驅報》稱,除了“布拉莫斯”導彈外,印度的“阿卡什”導彈系統也很受歡迎,沙特和阿聯酋對該系統表現出濃厚興趣。今年6月,亞美尼亞國防代表團訪問了印度,在他們的“購物清單”上,無人機占據重要位置。
莫迪政府推出強力刺激計劃
南亞問題專家、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莫迪的“印度制造”計劃是該國國防工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該計劃旨在提振印度經濟發展的短板——制造業,而國防軍工在制造業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據《印度教徒報》等媒體報道,莫迪2018年推出“國防卓越創新”(iDEX)計劃,以此作為印度國防生產部的旗艦項目。該計劃由隸屬于國防部國防生產部的國防創新組織實施,旨在鼓勵初創企業和其他實體從事國防研發創新,為它們提供共同發展的平臺。
為提振本土國防制造業,印度政府發布了兩個本土化清單,規定209項軍工產品不得進口,只能從國內防務公司采購。在過去8年,印度政府不僅提高國防預算,還采取措施確保一定比例的國防支出被用于促進本土國防制造生態系統的發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印度是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防務支出國,其國防開支為766億美元,相較于2012年增長33%。印媒稱,2021-2022財年,印度國防預算開支中的63%被用于從國內防務企業采購產品。在2022-2023財年的財政預算中,莫迪政府將國防資本采購開支68%的份額預留給本土軍事工業。
錢峰表示,在莫迪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印度私營企業參與國防生產的積極性提高。印度《論壇報》稱,印度私營企業現在已經可以為印度軍隊、全球軍工制造商生產完整的武器系統和零配件。位于班加羅爾的動力科技公司為空客、波音等跨國公司制造航空零部件;思想打造公司最近從印度陸軍獲得了小型戰術無人機的訂單;拉森圖博公司正在生產軍艦和核潛艇外殼,而新太空科技公司則與印度國防部簽訂合同,為后者生產高空通信設備。
此外,印度私營企業與外國制造商聯合,重新整合全球供應鏈。印度塔塔集團分別與空客合作在印度生產C-295型運輸機,與波音公司建立合資公司為直升機制造航空構件,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生產戰斗機機翼。印度阿達尼集團則為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制造“赫爾墨斯900”型無人機的全碳復合材料構件,而印度汽車制造商馬恒達則與英國BAE系統公司合作生產M77榴彈炮。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與法國賽峰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來制造直升機發動機。
在本土國防工業發展的同時,莫迪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提升軍工出口,包括簡化國防工業許可制度,放寬出口管制等。印度還根據外國貿易政策推出具體的刺激舉措,該國外交部也在推動為一些國家提供信貸額度,用于進口印度防務產品。此外,印度海外使館的武官也被授權推動國防出口。
在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印度國防出口大增,進口穩步下降。相較于2012-2016年,印度2017-2021年國防進口額下降21%。2021年,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就“印度75年以后”這一主題發表講話,強調希望印度在未來成為全球國防制造中心,創建一個強大的自力更生的國防工業。如果印度實現其目標,新德里在全球的政治影響力將進一步提高。
僅三成國防設備是本國制造
雖然印度國防工業取得不小發展,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顯示,在武器進口方面,新德里長期居于世界第一,僅在短期內“遜于”沙特。
印度總理莫迪表示,國防上的“自力更生”對21世紀的印度非常重要,而且“由印度向世界供應(武器)在戰略性上不可或缺”。據美媒報道,按照莫迪的計劃,印度國防裝備的30%至60%組件應為國產,但印度《經濟時報》今年4月披露,印度只有大約30%的國防設備是本國制造。
那么,印度國防工業的真實現狀是什么?南亞問題專家、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獨立后經過多年的發展,軍工制造業整體上門類齊全,關鍵武器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但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對外依賴性很強,一些大型裝備制造需要進口零件。彭博社指出,印度還不能生產諸如柴油動力潛艇和雙引擎戰斗機等復雜軍事裝備。
研發資金不足和生產制度缺陷是制約印度國防工業發展的一大障礙。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系高級講師、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副研究員拉德維格表示,在研發和生產方面,印度私企可能更靈活、更具創新力,莫迪政府也比之前的政府更加重視私營企業并向它們提供激勵措施,但這些企業參與國防生產的時間短,無法與幾十年來一直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的國有企業相提并論,而國有企業能力則參差不齊。此外,印度國有軍工企業長期以來主要從事許可生產,使用外國制造的部件組裝坦克和戰斗機等,盡管已有數十年經驗,但并不一定能成功向價值鏈上游移動。
印度為自己的國防生產和出口定了一個“小目標”——到2025年,國內防務生產總值每年要達到250億美元,防務出口要達到每年50億美元。印度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并成為全球國防制造中心呢?錢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關系不錯,這有利于促進新德里的武器出口。不過,印度制造業實力較弱,這會制約印度武器出口的增加。
印度《金融快報》分析說,該國是否能夠實現上述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德里能為買家提供什么產品、能提供產品的數量以及其他影響國際軍火貿易的復雜因素,如俄烏沖突有可能會刺激美歐國防產業擴大。印度缺少可以用于出口的本土設計、開發、制造并經過驗證的重大防務裝備和系統。印度大量防務制造業都是許可生產,或者進口關鍵零配件再組裝。印度國防部國務部長巴特去年8月表示,印度國防出口包括武器定位雷達、高頻無線電設備等,這個產品清單聽起來很厲害,但巴特也承認,所謂出口這些產品其實只是出口這些產品的配件和零件。
在一些低價值軍工產品上,“印度制造”也不是“物美價廉”的代表。2005年,尼泊爾批評印度步槍質量差,造成尼士兵傷亡。印度士兵也經常抱怨該國步槍卡殼、低溫環境下彈匣破裂等問題。印度甚至也不出口消耗品,如彈藥等。美國《外交政策》雜志還表示,印度國有防務企業給外界留下糟糕印象——無法按時、按原價交付產品。
即使不考慮上述因素,印度想打破國際軍火貿易現狀也不容易。SIPRI 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全球前五大武器出口國占據全球軍火出口市場的75.9%,其中美俄占據前兩位。要從這些國家手中“搶生意”并不容易。此外,印度國防出口的最大獲益國是緬甸、斯里蘭卡等國,這些國家并不能提供可持續的市場前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