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12-23 09:30:12
原標題:【環時深度】打擊“非法捕撈”?警惕美“海上聯防隊”遏華圖謀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菲律賓特約記者 陳陽 肖巖 環球時報記者 胡雨薇】編者的話: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發表聲明,妄稱“不斷增加的中國船只干擾了菲律賓漁民的生計”。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發言人駁斥美方言行“旨在服務自身地緣政治私利”。為了這種私利,今年5月,美日印澳在東京召開“四方安全對話”峰會期間還推出所謂的“海上安全新倡議”——“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IPMDA)。該倡議宣稱以打擊“非法捕撈”為目標,實現海上信息共享,提升太平洋、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各國的海域監控能力,以“維護自由而開放的印太地區”。大半年過去,被國際觀察家視為專門針對中國的IPMDA顯得有些虛張聲勢。在警惕和防范充當“世界海警”的美國搞“海上聯防隊”圖謀的同時,中國與印太國家構建藍色經濟伙伴關系是對“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的最好回擊。
為給IPMDA造勢,美國用上“組合拳”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看來,美國將通過技術合作、輿論造勢、敘事競爭和外交層面推進“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
胡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技術合作方面,美國聲稱IPMDA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遙感和無線電等商用數據,整合與擴展位于印度的印度洋信息整合中心、位于新加坡的信息整合中心、澳大利亞資助在瓦努阿圖設立的太平洋融合中心,以及太平洋島嶼論壇漁業局在所羅門群島的區域漁業監控中心等四個信息中心的數據。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打算向美國鷹眼360公司購買其天基無線電檢測系統獲得的船舶監控信息,并通過美國海軍的“海洋視野”平臺等渠道向其伙伴國發布數據。
在輿論造勢方面,據胡波觀察,9月以來,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及專門炒作中國海洋威脅的美國智庫“亞洲海事透明倡議”開始造勢,刊發多篇污蔑中國漁船行為的文章,夸大中國漁船的活動及對海洋環境甚至地緣政治的影響。
一些美國媒體在10月底、11月初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訪華期間發文,炒作和渲染IPMDA推出3個月后,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船首次派出全副武裝的艦船在東太平洋地區“執法”時,與中國遠洋捕魚船隊發生“對峙”,聲稱“拜登政府正考慮是否對相關中國漁船采取制裁措施”。
在這則8月的“舊聞”背后,明眼人看出:所謂“對峙”發生在南美國家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的公海海域,美國的軍艦是不請自來,故意挑事。厄瓜多爾海軍6月就發布消息稱,在厄加島專屬經濟區以外公海作業的中國漁船與厄專屬經濟區保持約300海里的安全距離。中國駐厄瓜多爾使館新聞發言人也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漁業大國,高度重視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保護,已實施全球最嚴格的監測管控措施。中方共加入包括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PRFMO)在內的8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遠洋漁船嚴格執行相關養護和管理措施,履約記錄良好。而且,今年2月,厄總統拉索應邀訪華期間,雙方發表關于深化中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其中就涉及推動漁業領域深化合作、加強漁業領域對話溝通和信息交流以及推進在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框架下的合作。
在敘事競爭方面,美國近年來將炒作重點轉向遠海大洋,以期調動更多的成員來牽制和對抗中國。跟隨中國遠洋漁船的足跡,美國的炒作已遍布全球,在全球各大海洋制造虛假信息和謠言。
在外交層面,美日印澳四方希望利用衛星共同監測印太地區船只和潛艇的動向。對此,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一位印度陸軍退役少將的話說:“雖然四方聯盟目前還不是一個安全組織,但‘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由美澳日印四個參與國的海軍來推動,事實上表明該倡議的軍事性質?!?
“如果孤立中國,將使菲律賓處于新冷戰”
東南亞國家如何看“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馬來西亞太平洋中心首席顧問、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胡逸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IPMDA美其名曰“促進和加強亞太海洋領域的信息交流”,但美國是否會免費提供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資源仍有待觀察,“如果這些資源和經費需要參與國來分擔,那么這項計劃也將注定失敗”。
今年11月下旬,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前往泰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后,特地前往馬尼拉活動。11月22日,哈里斯來到菲律賓巴拉望島,登上菲大型多功能巡邏艦,聽取菲律賓海警簡報。哈里斯還前往一個名叫塔布洛斯的小漁村,與村長和居民座談,討論“非法、未報告、不受規范的捕魚活動”對當地的影響。哈里斯表示,美國承諾將“與巴拉望人民在一起,保衛菲律賓漁民的利益”。
哈里斯帶來了美國在“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框架下對菲律賓的一系列援助。比如美國宣布援助750萬美元,幫助菲提升在南?!按驌舴欠ú遏~的能力”。華盛頓將通過美國貿易發展署支持菲海警升級和擴展“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協助菲主要港口開發綜合船舶交通管理系統,以改善海上安全、搜救行動和環境監測。此外,美國國際開發署還承諾與“菲律賓西海岸利益相關者”建立新的“伙伴關系”,捐款幫助當地組織,支持“可持續漁業”,推動南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應對氣候變化。
IPMDA還涉及提高印太地區“應對自然災害、人道主義災難和非法捕魚等挑戰的能力”。作為計劃的一部分,美日印澳將搭建南?!皩崟r水路船只行動圖像”,以“提高透明度并發現及打擊非法海上活動”。哈里斯訪問期間,美方表示,將與菲律賓共享上述行動的所有實時信息。
如果說上述合作還傾重于“監控與感知”的話,那么一些西方專家的建議就更顯得對抗色彩十足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訪問學者、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員外崎浩二郎(音譯)撰文稱,菲今年斥資3.74億美元從印度購入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可以與IPMDA合作,從而提高菲反艦導彈打擊對手的能力。
不過,一些東盟國家的學者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對“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提出質疑。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博格-烏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美國推出IPMDA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減少印太地區非法捕撈,就不應該將中國排斥在該框架之外,而應當與中國合作。而如果IPMDA的目標是孤立和疏遠中國,就可能導致美日印澳及其他參與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升級,進而刺激中國加強其國防和安全威懾能力,使菲律賓及東盟處于新冷戰之中。她希望亞太國家就漁業管理、環境保護、能源開發等問題展開多邊對話,通過經濟及海上合作加強彼此互信。
中國和東盟共建“藍色經濟朋友圈”
實際上,美國至今都沒有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直企圖推行自己的海上“叢林法則”。據報道,美國圍網漁船在公海作業的天數,大幅超出了有關漁業管理組織所規定的天數,而且是連續多年違規。相關專家建議,中國除了對“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進行風險評估、構建基于事實和數據支撐的遠洋捕撈話語體系外,還可以在建立民用、共享的“周邊海域態勢感知信息平臺”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與相關國家的區域海洋漁業治理與合作。
當美國借“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倡議,試圖以“非法捕撈”為由打壓中國、破壞中國與東盟國家關系之際,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學者正在為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合作建言獻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近日聯合主辦以“加強藍色經濟合作共促海洋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22構建藍色經濟伙伴關系論壇”。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杰給出的數據顯示,2015年亞太經合組織區域海洋經濟的估值為2.06萬億美元,僅占亞太經合組織GDP的7.1%,這意味著發展海洋經濟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則表示,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若按照可持續的最大產量捕撈,未來的海洋魚類產量將在目前基礎上提高20%,比沒有干預的情況要高40%;若實施可持續管理,海洋產出將提供比目前多6倍的食物,成為全球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翁詩杰表示,推進中國-東盟漁業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制度建設將加快COC(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他建議開展漁業資源聯合調查,促進雙方漁業治理部門間信息共享,加強中國-東盟多層次漁業合作機制建設。同時,協調遏制非法、未報告和不受管制的捕魚行動,開展可持續水產養殖和捕魚合作等。
遲福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方面,世界經濟對海洋的依賴度全面提升,目前全球30多億人口依賴海洋為生,超過3.5億個就業崗位與海洋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全球海洋生態治理有效性還比較低。如全球僅有7.9%的海域面積得到有效保護,有近40%的海洋漁業資源被過度開發而瀕臨枯竭,只有8.5%的海洋漁業被聯合國認證為可持續漁業。近40多年來,全球可持續魚類種群從90%下降到66.9%,提高全球海洋治理的有效性迫切要求全球行動。”他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南海周邊某些國家不執行南海休漁期,并將海洋經濟占比作為自身發展戰略的約束性目標,加大了南海資源枯竭壓力。例如,有些周邊國家的人均捕魚量為中國的2-6倍。為推進南海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遲福林建議盡快成立東盟與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以推動南海海域相關國家間海洋戰略對接、涉海政策協調、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檢測、指導與監督等。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和東盟合作,最重要的是邁出關鍵一步,即探索海洋環境保護等領域合作,終止非法捕撈和無管制的捕撈活動,保護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發展可持續的水產養殖和捕撈方法。比如,有專家提出中國可以與東盟國家在綠色海洋牧場與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方面開展合作,將金槍魚、三文魚等魚類圈養。遲福林還建議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原產地規則,多支持區域內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資源供給特點,在相關國家合作設立跨境漁業加工園區,合理布局捕撈、加工、保鮮、運輸等產業鏈。
“東盟國家廣泛支持促進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倡議,特別是歡迎中國倡導的‘藍色經濟’?!焙萆礁嬖V《環球時報》記者,藍色經濟合作涉及一系列技術和經濟合作,他期待中國為“藍色經濟朋友圈”提供更多的技術援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