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12-29 12:05:12
原標題:“品質”背后的濟南教育溫度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品質”背后的濟南教育溫度
來源:濟南日報
新建學校—天橋區興麓小學茶藝課程。(本報記者梁大磊攝)
11月27日,卡塔爾世界杯激戰正酣。而在江西于都舉行的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全國總決賽中,歷城二中女足以5比2戰勝對手,捧起冠軍獎杯。
這不僅是2022年歲末之際,濟南教育收獲的又一“高光時刻”,更成為過去一年濟南教育精耕細作、勇毅向前的真實寫照。
“泉家共成長”家庭教育工程獲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樣態入選教育部“雙減”典型案例;48項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獲評省級獎項,獲獎項目占全省11.91%;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獲獎人數及成績均居全省首位;完工中小學校30所,新增學位5萬余個,完成率全省第一;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3所,超額完成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任務……
過去一年,濟南市教育局緊緊圍繞實施強省會戰略部署,聚焦群眾所思、所盼,在“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質量”上精準施策,一項項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創新舉措,一件件辦到群眾心坎兒上的教育實事,寫滿濟南教育的“年終答卷”,“有溫度有品質的濟南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政府為民辦實事事項”超額完成“家門口上好學”美好愿景照進現實
“哥哥出生時,我們周邊沒有小學也沒有初中;到了妹妹出生時,哥哥進了新建的幼兒園,家門口的經綸小學也已經啟用,今年經綸初中也開始招生了……”過去15年,楊曉旭完成了就業、落戶、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動作,也親眼見證了濟南教育的變化。新幼兒園、新小學、新初中,與家中兩個孩子一起迅速成長的,還有她所在小區周邊的一所所學校。
讓楊曉旭夫妻最開心的不只是學校離家“近”,還有學校的各種“好”。“學校不僅基礎設施‘高大上’,課程體系更是‘豐富多彩’,不僅人人都能學舞蹈,在校園里還能體驗‘太空艙’等高大上的項目。”楊曉旭說。
為滿足家長們“家門口上好學”的美好愿景,2022年,我市完工中小學校30所,新增學位5萬余個,完成率全省第一;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3所,超額完成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目標任務。2023年,作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全市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55所。
“市教育局將持續強化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力度,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增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家庭。”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纮表示。
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所學校發生真實的改變和質量提升,是濟南教育人的愿景;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則是濟南教育人的承諾。
要兌現承諾,強師必須先行。
為此,市教育局不斷優化隊伍建設,提升效能,強化濟南教育支撐體系。8月21日,濟南市教育局第二期優秀年輕干部培訓班正式開班。僅僅兩天后,8月23日,濟南未來卓越教師成長共同體成立暨新一期濟南名師優秀教育管理者建設工程啟動,首期119名未來卓越教師成長共同體成員和170名新一期濟南名師優秀教育管理者,也正式進入培養周期。
按照培養目標,濟南教育將聚焦教育前沿熱點和先進教育理念,著眼于開闊視野和提升專業素養,著力于培養具有高尚師德修養、精湛專業素養、獨特教育教學或學校管理策略和風格、較強研究與創新能力的教師,為濟南教育儲備教育家型的“大先生”,從而更好地賦能濟南教育的發展。把“關鍵小事”辦成“民生大事”濟南教育因服務而更有“溫度”
“我們在全市組建了一支由18名高校和醫院專業人才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智庫’專家隊伍,一支由4205名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等組成的專兼職心理教師隊伍。”11月15日,濟南市醫教結合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促進中心揭牌成立,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工作處處長王翔宇介紹,“這一中心的成立,讓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準的醫教結合心理健康診療服務。”
這不僅成為濟南教育積極打造“全員育心、全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的一個縮影,更成為濟南教育以實際行動繼續積極回應家長“呼聲”,把每一件教育的“關鍵小事”辦成“民生大事”,讓濟南教育因“服務”更有溫度的真實寫照。
2022年,市教育局再次將課后延時服務“提檔升級”,建立并豐富了可選擇的市、區縣、校三級課后服務“課程超市”。
據了解,“課程超市”的“菜單”由學校提供,包含“基礎拓展類”和“個性特色類”兩大類“菜品”,學生和家長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主下單。這一“超市化”的服務模式充分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而課后延時服務的這一次升級,也標志著“官方帶娃”模式進入了3.0時代。接下來,濟南教育還將遴選確定并儲備具備進校服務資格的公益性第三方機構進入課后服務“白名單”,并通過課后服務云平臺融入區縣課后服務“課程超市”,供學校、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
疫情防控期間,市教育局積極落實“一校一策,一班一案”,探索線上教學的新策略、新方法、新路徑,優化實施“學習資源+網絡教學+線上答疑”線上教學模式,并實施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形式,市級教學平臺上線名師優課資源5萬余節。
與此同時,市教育局創新性地提出了“線上巡課”,平時“推門聽課”的教研人員“潛伏”進各班級的網課平臺,教研員們如同踩上了筋斗云,一天能聽七八節課,上午在平陰、下午到商河,晚上又可以和市中的老師們一起教研,為直播的老師們挑毛病、解難題、支高招,總結好經驗、金點子進行推廣,最大程度實現“停課不停學、在線不減質、居家不降效”的目標。
家長們都說:“哪里有瑯瑯讀書聲,哪里就有成長和希望。”
一流的城市呼喚一流的教育五育融合賦能學生全面成長
“恰逢其時、意義重大,是腳踏實地‘蹚路子’。”這是來自教育部及知名院校的專家們對濟南“雙貫通”思政課的一致評價。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是新時代的“教育三問”。如何回答好這“三問”?
市教育局在全國首提思政課“雙貫通”理念,旨在通過“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厚植新時代中小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構建“五育并舉”的全面培養體系。
一直以來,濟南教育在落實“五育并舉”上做足文章,今年4月,市教育局推出濟南市幼兒園勞動啟蒙教育、濟南市幼兒園幼兒居家勞動啟蒙教育“兩張清單”,與2021年3月出臺的《濟南市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行動方案》《濟南市中小學家庭勞動教育清單》等制度相銜接,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基礎教育層面勞動教育的“全學段全鏈條”整體推進。
過去一年,泉城學子更是在各種舞臺上嶄露頭角,成為濟南人民的驕傲。在山東省第十五屆中學生運動會上,濟南學子以16金21銀15銅的成績斬獲“省長杯”“優秀組織獎”“體育道德風尚獎”3個獎項;歷城二中女子足球隊在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總決賽中獲得冠軍;原創舞蹈《黃河岸邊蘆花開》登上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開幕式的舞臺;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國賽25個獎項,獲獎總數、一等獎數均列全省前列,高職院校斬獲國際賽事獎項1金1銀,均是全省唯一;55名濟南學子走進清華、北大開啟大學生涯;同時,151人保送至國內名校,近500人被世界排名前100位高校錄取;2022年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斬獲20金25銀……
一流的城市呼喚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的城市。“當前,濟南正向著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大步邁進,濟南教育將把對城市發展的期待化為教育遠行的意志,心懷‘國之大者’,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定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好,堅持把教育這個關乎千家萬戶的大事辦好,以更加有溫度、有品質的濟南教育,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王纮表示。(本報記者史春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