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1-17 17:10:01
原標題:百人隊伍、耍龍舞扇、氣勢恢宏!乳山大秧歌,扭出幸福味
來源:大眾報業·農村大眾客戶端
原標題:百人隊伍、耍龍舞扇、氣勢恢宏!乳山大秧歌,扭出幸福味
來源:大眾報業·農村大眾客戶端
遙看恢弘豪放,近看節律緊湊,像行走的樂隊,像高歌的方陣,像氣派的大戲……乳山大秧歌一鬧,過節的氛圍指數瞬間拉滿。
“幾天不練練,心里就癢癢。”1月15日,乳山市城區街道夏西村村民宋文菊約上姐妹,來到村廣場練習舞扇,年后他們將奔赴新一年的大秧歌舞臺。
乳山大秧歌形成于明朝,在民間又稱逗會、耍會、耍秧歌,是流行于膠東乳山市鄉村的一種年節民俗舞蹈形式,以隊伍龐大、粗獷奔放、熱烈歡快、質樸坦率的表演風格而聞名。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城區街道夏西村的火龍大秧歌。
夏西村火龍大秧歌。
自19世紀中葉傳承至今,夏西村火龍大秧歌已傳承數百年。古時候,飽受旱災之苦的夏西群眾寄希望于龍圖騰,認為龍能布雨。碰上干旱年景,一些人就扎條紙龍,抬著走街串巷,所到之處,村民用瓢揚水,迎接龍的到來。這種古老的祈雨儀式,就是火龍大秧歌的前身。
宋文菊是乳山大秧歌代表性傳承人,由她擔任隊長、100多位成員組成的夏西村舞火龍秧歌隊,是威海市重大節目展演和比賽的常客。
她介紹,火龍大秧歌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內容,由鑼鼓隊、耍龍隊、花鼓隊、扇子隊和自由舞隊合作表演,節目有龍鳳斗(即龍扇斗)、龍與花鼓斗、扇與花鼓斗龍,主要分單隊亮相、斗做、梅花盤、大團圓和收場謝幕表演。
雄渾的銅鑼、嘹亮的镲、激熱的鈸,鑼鼓隊閃亮登場。直徑2米的大鼓是表演中的關鍵,擊鼓聲氣勢鏗鏘、大氣恢宏。
作為秧歌的節奏支柱,鼓點在整場表演中貫穿始終。“演員的步法一般采取走十字步、走八字。八與‘發’諧音,寓意讓觀眾‘發’,是喜慶的祝福。”宋文菊說。
火龍大秧歌由鑼鼓隊、耍龍隊、花鼓隊、扇子隊和自由舞隊合作表演。
一場大秧歌表演約半小時,其中最具特色、最有看點的部分當屬耍火龍。“但凡缺一人,這龍都耍不起來。”她說。一條龍為一組,共兩組。龍頭很大,需要2至3人接替配合表演,整個耍龍隊則需要30多人協力完成。龍穿尾時,擎珠人和擎龍頭人密切配合,呈現龍噴火的表演效果,演出氣氛順勢達到頂峰。
耍火龍表演效果十分震撼。
宋文菊今年58歲,受爺爺和父親熏陶,她自幼熱愛秧歌。在前輩的建議下,2004年,宋文菊將村里的婦女和青壯爺們組織起來,把婦女舞蹈隊和耍龍隊整合成大秧歌隊,并將獨特的舞火龍表演編進大秧歌,讓夏西村火龍大秧歌重煥生機。
“秧歌隊從幾十人的隊伍,擴大到百人,歷久彌新。演出陣勢更恢弘,表演內容更豐富,身臨其境準會震撼到你。”宋文菊頗為自豪地說,夏西村火龍大秧歌不光在威海出名,放到全國也是獨樹一幟。
2016年,乳山大秧歌被省政府批準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同年,乳山市被命名為“中國秧歌之鄉”。而隨著秧歌隊成員逐漸“老齡化”,宋文菊也袒露出隱隱地擔心:“現在真的需要新鮮血液了。”她表示,舞火龍秧歌隊已準備好了充足的師資,她希望有更多喜愛這項民俗文化的年輕人來支持和傳承。
宋文菊(右一)希望有更多喜愛大秧歌的年輕人支持和傳承。
“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在村里表演,大伙兒也都盼著。”除了秧歌隊隊長,宋文菊還身兼村婦女主任一職。她說,如今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猛增。“演出當天有大量群眾專門趕來觀看喝彩,一起表達對生活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幸福美滿的美好期盼。”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孫甲 通訊員 路紅 姜俏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