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01-19 17:51:01
原標題:煙臺航空航天產業蒼穹之上開新局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煙臺航空航天產業蒼穹之上開新局
來源:膠東在線
“一箭十四星”!1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十四顆衛星一箭發射升空,其中一顆星就是“煙臺一號”。
隨著“煙臺一號”衛星順利升空,煙臺初步實現“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里有船”的目標,問鼎蒼穹譜寫華章。
“煙臺一號”,新年第一星!
“煙臺一號”衛星的成功飛天,翻開煙臺商業航天產業嶄新的一頁。
“煙臺一號”衛星是我國新一代智能遙感科學試驗衛星,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計劃集成項目建設,由武漢大學牽頭,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陸海空間(煙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它的成功發射,是我國商業遙感衛星新的突破。
“‘煙臺一號’是東方慧眼星座的首顆試驗星,用于驗證星座的‘通導遙’及在軌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入軌后將為煙臺乃至于我省提供高質量遙感數據。更為關鍵的是為東方慧眼星座的規劃、布局、衛星研制奠定技術基礎及數據參考。”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滕瑤介紹道。
這顆以煙臺命名的衛星,肩負著這個重要的使命,正平穩運行在約500km的太陽同步軌道。
“煙臺一號”配置一臺高分辨率彩色面陣相機,星下點空間分辨率達到0.7m。該星具有視頻凝視、面陣推幀、面陣推掃3種成像模式,可以在軌獲取大量動態和靜態遙感數據;通過配置X頻段擴頻測控、X頻段星地直接傳輸及Ka頻段星間中轉傳輸的通信體制,打通星地-星間傳輸通信鏈路,有助于大幅優化傳統遙感信息獲取流程,達到衛星遙感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的發展目標;具備高性能實時處理的硬件平臺和支持動態加載開放的軟件平臺,實現遙感數據的在軌實時智能處理功能。
對于“煙臺一號”衛星的應用,滕瑤用生動的例子來說明。未來,人們可以在手機上發出指令,通過平臺傳到衛星上,指揮相機按照指定的方向進行拍攝。相機鏡頭不再是朝下一個方向,它還可以歪一歪腦袋,轉一轉身子,聽指令行事。當人們想要出游時,可指揮衛星拍照查看景區實況,人多了換個景區,人少了再去;當一個地方需要規劃又沒有實際數據時,可以馬上讓衛星拍一下照片,查看實際情況,對于當場快速決策,有非常好的支持。可以說,無論是于民于商,都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利用高分辨率遙感手段,“煙臺一號”可服務于軍事國防、自然災害、公共衛生、海洋生態、交通管控、規劃設計、農業、水利、建筑、電力、旅游等領域。
“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就是分析應用‘煙臺一號’試驗星的數據,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固化技術,盡快復制,2023年我們希望能夠實現兩顆星的研制,力爭在2023年內,把兩顆星發到天上去,開始真正的商業運行。未來三到五年,希望逐漸步入我們自己的星網,五年目標是發射80多顆星。”滕瑤說道,“按照目前的設計,發射80顆星之后,在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三分鐘以內,就可以獲取到這個地方的相關遙感。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普通用戶,你在手機上提一個需求,三分鐘以內指定地方的照片就可以傳到手機上。”
“東方慧眼”星座,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煙臺一號”衛星是“東方慧眼”星座布局的首顆星,雖然是試驗星,亦是先啟星。
“東方慧眼”星座項目是煙臺市政府、武漢大學、海陽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應用產業園及其優勢企業陸海空間公司共同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成果,由煙臺市國資委旗下產業投資平臺國豐集團與海陽市政府全力推動實施。項目總投資185億元,計劃發射衛星300多顆,搭建“煙臺云”衛星數據云服務平臺,打造國家級空天信息產業園。
以“煙臺一號”為起點,“東方慧眼”星座規劃300+可見光、高光譜和SAR衛星組成的低軌對地觀測衛星星座,實現全球范圍遙感數據從獲取端到應用端的分鐘級高效信息服務。星座早日建成有助于搶占全國乃至全球空天信息產業戰略制高點,奠定煙臺在全國航空航天產業的領先地位。
同時,智能遙感衛星采取通導遙一體化和空天地一體化模式,實現與衛星通信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多網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國家航天強國、“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加快實施。
更有意義的是,可有效帶動星箭研發制造、海上發射服務、空天信息等產業發展,快速構建煙臺航天產業生態系統,推動東方航天港成為國際一流的海上發射母港和空天信息產業園,打造千億級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東方航天港,寫入中國航天白皮書
2019年6月,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作為出海母港,成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發射。
2020年9月15日,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應用發射任務在海陽順利完成。
2021年11月,山東長征固體火箭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在海陽建成投產,首次實現了火箭“山東造”。
2022年4月30日,我國首次在海陽實現運載火箭海上“一站式”發射,即總裝、總測、出港、發射一體化。
2022年10月7日,中國首次近岸海上衛星發射在山東海陽黃海海域順利實施,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把微厘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2年12月9日,捷龍三號固體運載火箭(簡稱“捷龍三號火箭”)在海陽黃海海域點火起飛,以“一箭14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D47-50星、豐臺少年二號衛星等14顆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
作為中國唯一的海上發射母港,截至目前,東方航天港累計成功保障中國海上發射任務5次,發射衛星37顆。
“五戰五捷”,東方航天港實現了火箭總裝、測試、轉運、出港、發射一體化的重大突破和海上冷發射到海上熱發射的重大技術跨越,海上發射寫入中國航天白皮書,常態化海上發射態勢正逐步形成;簽約落地航天產業項目15個,總投資263.7億元,煙臺海陽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列入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園區已建成項目及配套設施6個,在建項目13個,國家級空天信息產業園區已雛形初現。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東方航天港以現有海上發射經驗為基礎,將全力打造包括一個港口、兩艘船、三套系統、四套核心裝備、N個技術廠房的海上發射支持系統;全力打造火箭技術準備、星箭對接、系統合練、運控測發、測控通信、出海轉運標準化海上發射功能模塊;全力打造“固液兼容、冷熱兼備”“機動+半固定”“一次出海、多次發射”的海上發射模式;全力打造專業化商業海上發射服務公司,加快形成“常態化”海上發射態勢,鞏固海上發射行業地位和先發優勢。
在穩健筑基的同時,厚植星上天、船下水、箭落地的發展優勢。“星上天”,構建空天信息服務新能力。加快推進“東方慧眼”星座項目建設,研制發射“1+2”遙感衛星,利用“煙臺1號”智能遙感星打造煙臺市衛星應用案例示范樣板;加快推進航天宏圖“煙臺云”衛星數據云服務系統建設,牽引龔健雅院士團隊能力落地,構建數字地球服務體系;全面完成衛星數據產業園一期建設,加快數據存儲中心建設,利用清潔能源優勢,建設山東省唯一的衛星行業節點數據中心;“船下水”,實現海上衛星發射新能力。完成國內首艘專業化海上發射船和坐底式發射平臺建造并投入使用,形成“機動+固定”的海上發射新能力;組建海上發射商業公司,推進發射規范化、商業化、市場化;加快建設火箭發展測運控能力建設,完成垂直共享廠房建設,滿足多種商業型號裝測、試驗條件。“箭落地”,搶樹商業航天發展新地位。全面推動東方空間“引力一號”、星河動力“谷神星”本地化生產,加快航天一院型號和軍貿能力轉移,重點聚焦山東長征火箭公司、中科宇航裝備等商業公司特種資質辦理,繼續在商業航天賽道贏取搶跑優勢。
全產業鏈布局,大步邁向500億元大關
1987年2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3所搬遷來煙,翻開了煙臺航天事業的第一頁。如今,煙臺航空航天產業已實現全鏈布局,在東方航天港的強勢引領下,正謀取新的突破。
火箭端。東方航天港將打造國內首個產業鏈完備的商業火箭總裝測試及配套產業基地。鼓勵落地企業利用優勢港口條件,圍繞海上回收、低成本可重復使用、大推力等火箭進行試驗測試和技術攻關;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牽引發動機、火箭結構加工等重大配套產業落地,延伸發展航天新材料、智能化加工、3D打印等鏈條上游產業,建立多元化、全覆蓋、高質量的產業供應體系,打造專業化商業火箭總裝測試及高端配套產業鏈條。
衛星端。東方航天港將集中整合資源,以陸海空間公司為主體,加快推進“東方慧眼”星座項目建設,推動牽引整星總裝測試和試驗、載荷和關鍵零部件研制生產等優質項目集聚,打造衛星工廠。依托“煙臺云”衛星數據云服務平臺,聯合武漢大學,充分引進高端技術、高端體系、高端人才,促進衛星產研、地面終端設備、核心軟硬件、系統運控、網絡運營全鏈條產業聚集,打造空天地一體、星座運營與信息服務一體的產業和服務體系,形成“裝備制造—數據服務—運營平臺—行業應用”的閉環驅動增長模式。
應用端。東方航天港將依托海上發射優勢,打造集海上發射觀禮、航天科普研學、航天文化旅游、高端論壇會展、康養生活服務于一體的航天文旅產業鏈條。加快推進中科院空天院浮空器生產基地建設,牽引無人機生產試飛、空天及海軍靶機、靶彈、飛艇、亞軌道飛行器、天地往返飛行器、通用航空設備產業等高端制造類產業聚集,延伸發展發動機、電機、電池、載具、操控平臺等配套產業,打造特色航空產業鏈條。
“煙臺一號”問鼎蒼穹,是煙臺航空航業產業起勢騰飛的新起點。在東方航天港的強勢帶動下,煙臺還規劃了位于高新區的煙臺衛星產業園和位于黃渤海新區的空天海裝備智造城,計劃到2025年全市航空航天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向建設國際一流的海上發射服務中心和空天信息產業聚集區大步邁進。一座航空航天新城,正奮力書寫新的篇章。
(膠東在線記者:王向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