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3-03-07 10:19:03
原標題:肉桂面包卷,北歐的“國民甜點”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薇琪】在日本治愈系電影《海鷗食堂》中,女主人公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獨自經營一家日本餐廳,陌生的日式菜品最初無人問津,直到她入鄉隨俗嘗試制作了有著濃郁香氣的“肉桂面包卷”,這才吸引到在櫥窗外駐足張望的芬蘭老太太們走進店來,讓當地人逐漸認識和接納了這間致力于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小小食堂。筆者就是從這部電影中第一次知道了這種在北歐國家最具代表性、廣受歡迎的傳統甜點。
肉桂面包卷起源于瑞典,主要原料為發酵面團、肉桂以及糖和奶油,出爐后在表面撒上小顆粒的珍珠裝飾糖,以增添口感和美化外觀(如圖)。肉桂本身具有一定的醫療功效,可以暖身、抗病菌和舒緩經期疼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瑞典當地的面包店和咖啡館就開始出售肉桂面包卷,但是當時肉桂等源自東方的香料價格昂貴,并非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直到20世紀50年代,歐洲經濟復蘇,一般家庭才能普遍使用肉桂。
1999年,瑞典的“家庭烘焙協會”提議將每年10月4日定為“肉桂面包卷日”,旨在呼吁人們更加關注北歐的傳統烘焙美食,促進酵母、面粉、糖、黃油等原料的消費,肉桂面包卷因此一躍成為瑞典的“國民甜點”。在“肉桂面包卷日”當天,幾乎所有餐飲店鋪都會擺出肉桂面包卷,走在路上遠遠就能聞到肉桂飄香。瑞典各地都會舉辦烘焙活動,很多家庭也會帶領孩子一起制作自家配方的肉桂面包卷。據統計,每位瑞典人每年平均要吃下超過300個肉桂面包卷,全國全年消耗的肉桂面包卷總量近15萬噸。
有趣的是,肉桂面包卷在北歐各國有著不同的名字。在瑞典就叫“肉桂面包卷”;在丹麥及其鄰國德國,因其盤成卷狀的外形很像蝸牛殼,而被命名為“肉桂蝸牛”;在挪威被稱為“肉桂螺旋”;在芬蘭的名字則直譯為“被打耳光”,據猜測是因為當地版本的肉桂面包卷形似小巧可愛的耳朵。
18世紀,肉桂面包卷被德國移民帶到美國費城,當時是將多個面包卷放在撒滿蜂蜜、紅糖、核桃的烤盤上,讓面團在烘烤過程中充分吸收糖漿,烤完再翻轉過來,這種會“黏手”的甜點的正式名稱為“黏面包”。今天,在北美地區流行的肉桂面包卷與北歐原版和費城版本相比,在原料、做法、外觀和風味上都發生了變化。
北歐人將肉桂面包卷視作咖啡的最佳搭檔,冬季也用來搭配熱紅酒,是他們在休息時間和親友相聚時最常享用的點心之一,而美國人則喜歡在早餐時食用肉桂面包卷。
時至今日,為符合世界各地顧客不同的飲食習慣和不斷變化的需求,一些餐飲機構會提供不含乳制品的純素版本或無麩質版本的肉桂面包卷,有好酒人士還在制作肉桂面包卷時加入威士忌或紅酒。紐約的一家手工精釀啤酒公司甚至推出過肉桂面包卷口味的啤酒,味道就接近新出爐的肉桂面包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