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3-03-07 16:12:03
原標題:煙臺黃渤海新區:助力企業探索數字化轉型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煙臺黃渤海新區:助力企業探索數字化轉型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企業也迎來了多元化、多層次、數字化的發展機遇,不少企業開始了深刻反思與優化升級。擁抱轉型創新,首要的就是開拓視野、汲取經驗。對此,煙臺黃渤海新區工委管委組織區內30名青年企業家,組團前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坂田基地“取經”。為期2天的活動,讓各位企業家們近距離感知華為,經歷了一次高端頭腦風暴。
機械手臂上下翻動,操作員工有條不紊,生產過程井井有條……在華為南方工廠里,一條60米長的生產線上卻僅有3名員工輔助制造,讓在場企業家深受震撼。“對于企業而言,自動化、數字化這條路非走不可,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后,再堅定不移地破除信息鴻溝,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山東博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海清直言。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立于新區多年的企業,如何更好更快熟悉大數據環境下的“水性”,繼而中流擊水?這次“華為行”有如一汪清泉,解了眾多企業家的發展探求之“渴”。
“四化框架”“工業數字營銷”“柔性生產”……當一個個新鮮名詞從企業家們的討論中“蹦出”時,這場培訓活動也漸入佳境。煙臺金鵬礦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慶硯結合企業現狀表示,大數據時代倒逼工業產業加快轉型,企業下一步不僅要探索自身工廠的數字化轉型、智慧產品的智能化升級,也希望能將客戶都打造成數字化、智能化礦山,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受益者。
“要做一流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是不可或缺的。”華為的企業文化,給山東恒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文帶來了啟發,他表示將更多學習如何把文化和價值觀轉移到員工的日常行為準則里,把企業發展成果與所有員工的努力拼搏形成正相關的關系。
……
一路行、一路思,短短2天的“充電”之旅雖已結束,但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企業家們的思考和實踐才剛剛開始。
誠然,其實該區近年來已組織過多次,區內的科技人才、優秀企業家代表先后出區學習考察。學員群體不同,但新區堅持發展數字經濟、以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初衷不變。
“如何避免每年大量重復數據反復存儲?”“信息化之后,企業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培訓中企業家們拋出的眾多問題,道出了企業想要抓住大數據時代發展機遇的急迫。
其實早在幾年前,黃渤海新區便在幫助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上,提前鋪好了路——2019年12月,華為在山東省布局的首家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在此正式落戶。
萬華化學是較早一批投入華為云業務的“伙伴”。依托華為數字平臺、大數據、云上EI智能算法等技術,萬華化學創新打造基于5G+AI的智慧化工園區系統,實現園區內100%自有車輛、95%危化車輛管理,園區運營“可視、可管、可控”。
論及數字化轉型給工業企業帶來的產業升級,種種改變不一而足,一組數據便可說明一切:三年來,華為創新中心已賦能510多家企業,覆蓋9大行業和90%以上的頭部企業,形成64項聯合創新案例。
關注企業家們的所思所想,設身處地為其想辦法、拓思路、解難題,黃渤海新區一直是新區對企業家最貼心的“知己”。
“從最早孵化器的房租補貼,到研發費用的補貼退稅,再到如今新園區的建設,還有可以幫我們快速投入研發的科創貸,政府一直給了我們很大的扶持力度。”企業董事長張永文直言。
培訓為企業家們打開了思路、提振了信心,新區再為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乘風破浪、做大做強送上可借力的“東風”。
讓企業持續受益。下一步,新區將在制造業三年行動計劃政策基礎上,謀劃制定數字經濟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吸引集聚更多數字經濟產業企業,全力助推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點燃新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貢獻智慧和力量。
YMG全媒體記者 童佳怡 實習生 焦建鵬 通訊員 姜乾 邱晰 焦志洋 賈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