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3-11 20:19:03
原標題:山東以科技賦能智慧農業發展 助推農業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山東以科技賦能智慧農業發展 助推農業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們采用的是無土栽培技術,它的根都扎在海綿里面,通過海綿吸收營養液,促進西紅柿增長。”在菏澤市魯西新區恒然生態園,番茄棚技術員劉記峰正在對智能玻璃溫室的番茄進行管理。整個園子充滿了生長氣息,各種作物長勢旺盛。
生態園采取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棚,僅需要4個人就可以管理,極大地節省了人工成本。據恒然生態園副總經理陳欣介紹,該大棚全年產量約為20萬斤,銷售收入5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為本地農戶提供了800多個工作崗位,每年收入可以達60多萬元。
上述案例是山東加強農業科技應用的縮影。近年來,該省各地著力提升農業發展科技含量,建設智慧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以科技賦能智慧農業,促農業轉型升級。
在菏澤市牡丹區,為破解芍藥催花技術難題,該區相關部門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經過四年實驗創新,終于找到了芍藥催花技術的“密碼”。菏澤市牡丹芍藥切花協會會長周長玉介紹,通過聯合科研院所進行技術攻關,當地采用了顆粒爐、抽濕機、干燥劑等手段和技術,最終讓濕度保持在50%到60%,較好解決了花蕾蜜腺和灰霉病問題,溫室大棚芍藥理論上實現了四季花開。去年,該區有6000多萬支芍藥鮮切花投向市場,占到全國市場的50%以上。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則以創建魯南“漁業小鎮”為目標,積極開發改造1.2萬畝塌陷地發展漁業養殖,建設高標準魚塘3200畝,圍繞智能化發展方向,采取“大數據”養魚模式,建設智能化漁業管理平臺,結合大數據分析,改變了傳統人工巡塘、粗放養殖模式,每畝節約成本800元以上。
“現在通過智慧漁業管理平臺,不僅能實時查看魚塘水體環境,還能遠程控制魚塘設備,實現智能增氧、自動投餌等功能,再也不用每天進行巡塘查塘,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嶧城區九洲養魚專業合作社監事長田善平說。
當前,棗莊薛城區正加強麥田管理。借助山東省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范縣創建的契機,該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8.28萬畝,基本達到了灌溉配套、道路通暢、生態良好、優質高效的目標。
據薛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引進噴灌模式節約生產成本,采取無人機飛防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成效;大力整合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建立市場化的托管模式;積極整合化肥減量和水肥一體化項目,不斷提高項目區糧食增產的科技比重。下一步,該區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將更側重于科技的運用和信息技術的整合。
近日,在濰坊市昌樂縣西瓜科技示范園的育苗大棚內,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濰坊綜合試驗站站長孫建磊等專家正在察看西瓜新品種育苗情況,并針對品種引進示范、田間科學管理等方面進行技術指導。
近年來,昌樂縣先后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成立科創平臺3處,引進西甜瓜高端人才20余人,累計引進西甜瓜新品種4000多個,取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10余個,優化了當地的種植結構,提升了西瓜產業的質量和效益。2023年,昌樂縣早春西瓜銷售價格超過10元每斤,瓜農每畝收益預計突破8萬元。
在泰安市泰山區泰山女兒茶智能化大棚內,10余臺頻振式殺蟲燈正在誘殺小綠葉蟬等害蟲。據介紹,泰山茶種植戶通過運用園區信息化管理系統、物聯網技術和病蟲害防控技術,實現了對土壤墑情和空氣的溫濕度、水質、光照強度實時監測,并配套沼液水肥一體化、微噴、避雨、補光等智能管理設備,精準控制茶樹的生長環境。
此外,通過物聯網技術,種植戶還可以全程跟蹤茶園的種植、培育、采摘、加工、儲藏、運輸、消費等情況。同時把采集到的各類數據對接到大數據平臺,為指導茶葉生產提供決策依據。
在山東省齊河縣20萬畝糧食綠色優質高產高效(噸半糧)核心區,返青的麥田成方連片,大型農機穿梭其中。“先劃鋤鎮壓,再追一遍返青肥,3000多畝小麥預計五六天時間可全部完成。”齊河縣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種植主管李建國說。
此外,齊河縣建設智慧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普及智能機械裝備、智能植保裝備,全縣農機服務合作社擁有植保無人機100余架,統防統治實現智能操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