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3-03-16 10:13:03
原標題:山東美陵集團:3年技改 破繭成蝶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山東美陵集團:3年技改 破繭成蝶
來源:淄博日報
編者按:
工業技改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也是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重要基礎。
全市“三提三爭”活動實施方案提出,我市將滾動實施“千項技改、千企轉型”,年內完成市級重點技改項目300個以上,到2025年,傳統產業基本完成改造升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眼下,我市的工業企業正掀起新一輪的技術改造之風,生產換線、裝備換芯、機器換人……處處是朝氣蓬勃的繁忙景象。
工業技改,如何“改”出高效益、“改”出新動能?今起,本報推出“工業技改一線故事”專題策劃,講述技改故事、挖掘技改典型,為更多企業提供可借鑒的技改路徑。首篇聚焦山東美陵集團。
□本報記者 沙紅翠 趙培珊
一臺臺機械臂靈巧地上下揮動,看似隨意的定位,但精度卻達到了0.1毫米,通過更改參數可同時用于50多個規格的汽車半軸產品……
這是3月9日記者在山東美陵集團全國首條汽車半軸自動化生產線現場看到的生產場景。
山東美陵集團坐落于臨淄區,始建于1958年,主要從事大型高壓容器、汽車零部件、高強度緊固件、重型鍛件、空調風機的設計與制造。雖然坐擁中國名牌產品,但作為典型的制造業企業,2020年山東美陵集團有了強烈的危機感。
疫情突發、設備老化、成本增加,加之智能制造企業如雨后春筍……“市場變化太快,不技改真的會被淘汰。”山東美陵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效華從事機械制造多年,深知一個道理: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工藝、裝備、產品、模式和理念。面對智能制造帶來的質量與效率雙優勢,山東美陵集團如果還是“機打手敲”的傳統方式,只能維持現狀,無法做大做強。
說干就干,先從汽車半軸下手。
汽車半軸產品是山東美陵集團的汽車零部件主打產品,整條生產線含有鍛造、熱處理、精加工、表面處理、檢測等23道工序,傳統制造大約需要100多名工人。
山東美陵集團總裁趙克強回憶說:“很多企業技改選擇委托第三方機構,而美陵技改的一大特色,就是完全由企業技術專家主導進行。”那段時間,趙克強帶著七八位技術骨干,畫圖紙、選設備、做平臺,日夜兼程,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便于2021年8月上線運行了全國首條汽車半軸自動化生產線,并大獲成功。
改造后的生產線,新上機器人18臺,更換數字化、智能化設備47臺套。“項目建成后,年生產半軸70萬件,23道工序只需要十幾名工人,平均節省人工70%以上,提高生產效率2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至少降低40%。”趙克強說。
降本增效,是技改的初衷,也是技改的魅力,產值躍升與成本下降畫出的兩條反向數據曲線,打開了企業的“效益想象力”。
“技改真的會上癮!”劉效華說,企業嘗到甜頭后,將1年技改延長為3年技改,又相繼實施了機加工智能改造項目和高效節能換熱器自動化焊接平臺及高強度緊固件自動化改造項目。
前者投資1億元,引進數字化、智能化設備69臺套,機器人12臺,改造建成5條底板自動化生產線,可年產80萬件汽車零部件;后者投資8000萬元,開發引進20臺機器人,建設三套高效節能換熱器智能化焊接平臺,并開發引進高強度緊固件自動化設備20臺套,技改后的效益指標與汽車半軸自動化生產線基本一致。
3年技改,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攪動著效益曲線,提升著車間顏值。一臺臺或橙或黃,或高或低的機器人代替了粗黑笨重的原始設備,企業面子里子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華麗變身。按照國際標準通算,山東美陵集團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500臺/萬人,而2022年全國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是322臺/萬人,全球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是141臺/萬人。
智能制造,需要產線改造,更要軟件支撐。2020年技改起步以來,從自動化設備到自動化產線,再到智能管理系統,美陵技改“點線面”年年提檔升級,智慧工廠已現雛形。
“這3年是美陵史上變化最大的3年,很多老客戶來到企業后都給予高度評價。”劉效華自豪地說,企業技改,改出新顏值、改出新動能,美陵集團已連續三年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的框架招投標中獲得第一名。
記者采訪時,美陵集團正搶抓后疫情時代的發展黃金期,加大馬力生產,一批批產品運往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化工,中國重汽、陜西重汽、德國采埃孚集團等大客戶,目前部分產品訂單已排到8月底。
誠信致遠,同步未來。趙克強說,美陵技改將永遠“未完待續”,一批新的技改項目正蓄勢待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