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3-19 20:20:03
原標題:瞄準“產業+”,山東搶灘人工智能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瞄準“產業+”,山東搶灘人工智能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瞄準“產業+”,山東搶灘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平臺引領推動發展成效明顯
□本報記者 付玉婷
“捕捉”到煙霧,第一時間將可調動的應急資源推送給救援隊員并規劃最高效的救災路線,也可基于對著火地點地形、植被、地下管線分布等綜合因素的識別判斷可能誘發的災害鏈——借助濟南能源集團所屬神思電子公司“城市應急生命線”項目,今后在各種災害救援中,救援效率將大幅提升,需要人員冒著巨大風險深入一線勘查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數據采集設施日漸完備,讓城市‘生命體征’的細微變化越發透明,再以人工智能手段進行數據整合、分析與規律挖掘,就能提供即時性研判與主動式服務。”神思電子“城市應急生命線”項目相關負責人道出其中“奧秘”。
今年以來,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人工智能熱度不斷攀升。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山東同時擁有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濟南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兩塊“國字號”招牌,目前,全省人工智能相關從業企業超過9.4萬家,其中擁有人工智能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超過1900家,已形成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的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ChatGPT向公眾展現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巨大躍升。在山東,人工智能技術也已成為數字技術創新十分活躍的領域之一,并在許多行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省人工智能協會秘書長蘇冠群說。近日,海信網絡科技公司與鵬城實驗室、北京大學等聯合申報的“特征流與模型流協同的大規模視頻智能處理技術及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斬獲2022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據介紹,海信負責研發的交通視頻特征多維大數據分析平臺目前已在青島、深圳、西安等30余個大中城市進行規模應用,在交通信控緩堵、智慧公交降本增效等方面都發揮出顯著效果。
不久前,全球首條高端VR產品智能制造生產線在歌爾集團投入使用,新產品采用人工智能算法,確保光學模組這一決定頭顯產品體驗的關鍵核心部件能實現高精度組裝、校準,由此有效規避視覺錯位帶來的眩暈感。“機器人、傳感器等硬件制造細分領域,山東的實力也在全國前列。”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創新發展研究室副研究員劉明偉介紹。
2019年5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導意見》,并確立了150家試點示范企業和項目,這是全國首個“產業+人工智能”的省級政府文件。作為實體經濟大省,山東擁有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成熟的工業制造流程,為人工智能的滲透應用提供了無限可能。業內普遍認為,“產業+”模式或將成為山東搶占發展先機的重要突破口。
“人工智能最大的活力在應用。不少人工智能企業技術產品落地難、高科技難以轉為高收益的困惑主要就來自于應用場景不足。”省工信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為進一步突破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山東在各地持續舉辦“百企百景”對接洽談會,優選100項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應用解決方案與100項場景技術需求,幫企業突破應用邊界,為技術找到用武之地。
中小企業數量多、覆蓋廣,許多潛在需求有待挖掘,對人工智能產業建圈強鏈也是有力支撐。考慮到這點,山東持續加強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獲批以來,已爭取到濟南人工智能應用發展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青島面向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和面向智慧家庭的異構系統智能交互公共服務平臺三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根據統計數據,全省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啟用時間90%以上為近兩年,70%以上為近一年,顯示近兩年我省人工智能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平臺引領推動發展成效明顯。
■專家視點
做好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結合文章
□本報記者 付玉婷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市場主要客戶來自公安、政務、國土資源等城市管理運營領域,工業在人工智能市場份額中僅占約5%,整體處于待開發狀態。“截至2022年底,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4萬戶,如此龐大的體量全國少見。”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閔萬里表示,山東如能做好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文章,所釋放的價值將是驚人的。
“數據密集、資金密集、許多場景極端依賴人的經驗,這三個特點決定了工業場景與人工智能具有極高的適配性。”閔萬里說,過去工業生產主要憑借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重要環節把關,而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對生產過程進行海量學習、深入分析并由此建立生產模型,人工經驗判斷的內容就能轉化為數字智能決策,這不僅可以在人工判斷所能實現的“最優解”上更進一步,對當前不少受困于新老更迭及人力資源成本高的企業而言,也能很大程度上減輕“一流產線卻生產二流產品”的苦惱。
近年來,山東持續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輕量化、精準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借由“雙跨”平臺走向市場,工業企業整體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但底層硬件、計算框架、開發平臺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在工業領域的建設還不普遍,導致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只能點狀分布于工業應用場景。“著眼數據價值釋放,加快突破這些硬性條件限制,做好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兩者將能實現雙贏。”閔萬里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