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03-22 20:04:03
原標題:“海洋牧場”之于煙臺,遠不止“藍色糧倉”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海洋牧場”之于煙臺,遠不止“藍色糧倉”
來源:膠東在線
陽春三月,萬物生長,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海上“春耕圖”。
3月20日,山東省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網箱——“經海005號”深遠海智能網箱在南隍城海域完成坐底交付,計劃用于黑鲪魚、海鱸魚等商品魚類養殖。至此,“經海001號”至“經海008號”深遠海智能網箱已齊聚南隍城島海域,煙臺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經海005號”
“經海005號”
遠程智慧投飼系統實現投喂量提高2倍、投喂面積提高4倍,水下自動清洗系統實現工作效率提升2.4倍,通過二維碼即可追溯魚的“一生”……此外,“經海005號”集養殖、觀光、垂釣、住宿、餐飲、娛樂、科普、科研等多功能于一體,與已運行的經海系列其他7座網箱以及國鮑一號、長漁一號等,形成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深遠海養殖漁場。
把目光從南隍城海域聚焦到萊山區四十里灣海域,今年五一假期前,“耕海1號”二期項目將正式投入運營。屆時游客可乘船登上這條“項鏈”,感受“藍色糧倉”+“藍色文旅”的獨特魅力。
“耕海1號”一期項目
“耕海1號”二期項目
每年可養殖優質海水魚類20萬尾、年產約15萬公斤,年接待游客可達15萬人次以上。養殖、觀光、垂釣、住宿、餐飲、科普、科研……“耕海1號”創新性實現現代海洋漁業、海洋工程技術和海洋文化旅游一二三產業深度有機融合,開創了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新模式。
事實上,海洋牧場發展帶動了水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休閑旅游、裝備研發制造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了群眾對優質水產品和漁業服務的需求,促進了海洋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其中萊州漁業“澤潭”模式、長島“大漁帶小漁”模式、田園綜合體、“海工+牧場”聯動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
看,“海洋牧場”之于煙臺,可不僅僅是“藍色糧倉”。
“通過對煙臺海洋牧場的現狀調查,對比歷史資料,我們從基礎生產力、生物量、生物多樣性、漁業資源量以及食物網營養級五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綜合評價。”3月21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2年度煙臺海域海洋牧場建設藍皮書解讀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李寶泉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四個海域基礎生產力均有提高,如西部萊州——龍口海域牧場春季基礎生產力提高了63.9%。
——與2017年歷史資料相比,部分海洋牧場生物量增加3.5至5.6倍。
——部分海洋牧場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指數增加了1.5倍至2.42倍。
——海洋牧場內的漁業資源平均提高了39.18%。特別是北部長島海域海洋牧場內漁獲量提高了61.4%。牧場內礁石附著生物,如長牡蠣、日本蟳、脈紅螺資源量也明顯增加。
——海洋牧場建設增加了各海域營養級數量,且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某些物種的攝食結構。例如,長蛸和魷魚等之前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及懸浮顆粒有機物,隨著營養級的增加,它的食性更為廣泛,大大提升了漁獲物的質量。
2023年,煙臺海洋發展工作將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等國家戰略,力爭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500億元。目前,煙臺全市已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46處,其中國家級示范區20處,約占全國1/8,海洋牧場總面積140萬畝,數量和總面積均居全國前列。
煙臺如何保持領先地位?加速藍色崛起,創新始終是第一動力。
——推進與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建“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籌建陳松林院士團隊領銜的水產分子育種中心,重點攻關鮭鱒、綠鰭馬面鲀等深遠海養殖新品種,為深遠海養殖提供優質種源支撐。
——加快組建中國海洋科技集團北方總部,籌建山東省海洋工程裝備及材料創新創業共同體,全面提升海洋牧場裝備科技創新供給能力。
——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籌辦中國海洋經濟論壇、深遠海養殖論壇。建設研究生教育聯合培育基地、大學生實訓基地,搭建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煙臺)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臺,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牧場科技創新和人才高地。
“到‘十四五’末,力爭全市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達到50處,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達到22處,持續改善海洋生態和資源環境,不斷促進漁民增產增收,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范之城。”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二級調研員孫成列說。
聽,沖刺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藍色動能愈加澎湃。
(膠東在線記者:鄔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