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3-03-24 08:34:03
原標題:英國《衛報》:銀行業巨頭合并,瑞士的民族自豪感受重擊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衛報》3月22日文章,原題:銀行業巨頭合并,瑞士的民族自豪感受重擊 在蘇黎世中央火車站外,有19世紀工業家阿爾弗雷德·埃舍爾高聳的雕像,曾象征著地緣政治風暴中瑞士的平靜與穩定:他的背后是他規劃擴建的鐵路,他的臉對著閱兵廣場,以及他為自己的冒險創建的銀行。
但是,在經歷了數天的動蕩之后,曾經的確定性被顛覆。瑞士社民黨聯合主席韋爾姆斯表示:“我們過去幾天目睹的情況證明,瑞士的金融中心地位已從優勢變成了劣勢。”
“怪物正在誕生”
近日,瑞士聯邦主席宣布,埃舍爾1856年創立的瑞士信貸銀行將被規模更大的長期競爭對手瑞銀以最低價收購。這是一項緊急救助協議,旨在遏制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兩家銀行倒閉引發的金融市場恐慌。此舉雖暫時平息了人們對2008年那樣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重演的擔憂,但新的大型銀行可能會帶來更多隱患。《新蘇黎世報》寫道:“僵尸不在,怪物正在誕生。”
新瑞銀的總資產將達到1.5萬億瑞郎,約是瑞士國民經濟規模的兩倍。韋爾姆斯說:“這家巨型銀行利用其壟斷地位勒索政府,并制定自己的監管規定,這種風險是巨大的。它已經大到不能倒。”瑞銀吞并瑞信的諷刺之處在于,這家救助者曾被視為瑞士銀行業的“壞男孩”。2008年,瑞士央行為瑞銀提供了高達610億瑞郎的壞賬擔保,幫助該行擺脫困境。當時,瑞銀已開始向美國市場進行高風險擴張。瑞銀隨后轉向更加規避風險的財富管理咨詢服務,管理全球最富有人士的資金。
瑞信總部距離瑞銀總部只有幾百米遠,雖然它在沒有公共資金幫助的情況下挺過了2008年的危機,但瑞信向來我行我素。近年來,這家擁有資產管理、投資和國內銀行業務的銀行給人的印象不僅是冒險,而且是魯莽至極。
2018年,瑞信一名前銀行家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偽造客戶簽名轉移資金并進行股票押注,造成超過1.5億美元的損失,因而被判處5年監禁。兩年后,因為一樁涉及商業間諜和個人恩怨的離奇事件,首席執行官譚天忠走人。2021年,瑞信銀行受到一家英國短期貸款機構和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爆雷的沖擊,其對這兩家公司的巨額投資引發了人們對其風險管理戰略的質疑。
去年,《衛報》披露,瑞信的客戶涉及酷刑、販毒、洗錢、腐敗和其他嚴重犯罪。瑞士自由民主黨領導人蒂埃里·伯卡特表示:“瑞信偏離了謹慎的瑞士傳統,試圖模仿盎格魯-撒克遜商業模式,追求高風險高收益。”
“瑞士制造”失去光芒
近日,瑞信最大的投資者沙特國家銀行表示,不會再向該行提供更多資金,投資者和儲戶紛紛撤離,撤出了數百億美元。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謝爾登表示:“瑞信的穩固性比它看上去的要好得多,但信任問題已經出現。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家不受信任的銀行無法阻止擠兌。”在蘇黎世,人們擔心的是,對瑞信失去信任,也可能轉化為對“瑞士制造”品牌更廣泛的損害。從國足訓練服到蘇黎世美術館,瑞信的標志隨處可見。瑞信在世界各地贊助藝術展覽,其收藏包括1萬多件作品。如今,銀行業的聲譽已被玷污,人們擔心,“瑞士特色”作為一個整體可能會失去增值可能。
內部的憤怒顯而易見
瑞士評論員賓斯旺格表示:“這對瑞士聲譽的損害將是巨大的,它將摧毀高效、可靠的神話。”
瑞士自我形象的其他支柱也在動搖。俄烏沖突導致國內部分地區開始質疑政府在外交事務中奉行了約500年的中立原則,而且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支持與北約建立更緊密關系的瑞士民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數。
20年來,瑞士一直通過雙邊協議而非正式成員身份與歐盟接觸,但2021年以來,瑞士與其重要的貿易伙伴在自由流動規則和國家援助規則方面陷入僵局。就連瑞士獨特而備受推崇的直接民主模式也因銀行丑聞而蒙羞。過去12個月里,瑞士選民一有機會,便就工廠化養殖到電影投資的各種問題進行全民公投。然而,他們在瑞信的救助協議中沒有發言權。
這個國家內部的憤怒顯而易見。上周,大約200名抗議者聚集在位于閱兵廣場的瑞信總部外,高呼“革命”和“吃掉富人”的口號,還有人向警察扔雞蛋。傍晚時,在銀行緊閉的大門外擺了個簡陋的神龕,由啤酒罐和蠟燭組成,表達了這個國家的民眾對這家恥辱的銀行的情緒。(作者菲利普·奧特曼,陳欣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