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5-04 16:22:05
原標題:青島中院發布優化法治營商環境20條措施和典型案例
來源:青島新聞網
原標題:青島中院發布優化法治營商環境20條措施和典型案例
來源: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5月4日訊(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今天,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法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20條措施》,發布青島法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十二個典型案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家新聞媒體記者參加。
據了解,制定《青島法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20條措施》是青島中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落實《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規劃(2022-2024年)》,扎實開展“深化司法作風能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20條措施圍繞優化“六個環境”,堅持能動司法理念,聚焦重點審判執行領域,強化司法供給,聚力解決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
發布會從三方面介紹了20條措施的主要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與效果導向并重,對包括立案、訴訟費繳納、繁簡分流、案件審理和執行等關鍵節點,均提出優化提升的務實舉措,提高市場主體司法獲得感。二是堅持公正司法與能動司法并重,在產權和企業家人身保護、助企融資、護企紓困解難、為要素保障提供司法助力等領域,在依法公正辦理案件的同時,提出能動履職理念和具有實效的措施,讓法治營商環境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三是堅持抓好主責主業與延伸司法職能并重,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包括聯系法官、司法公開、案例發布、普法宣傳、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工作優化提升,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司法需求。
十二個典型案例從2022年以來青島全市兩級法院審判執行的涉營商環境案件中選取,涵蓋刑事、民商事、行政、執行等不同類型案件,涉及保障重點項目和金融借款、勞動糾紛、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等涉企法律熱點,體現了青島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在案件審判執行過程中進行的積極有益探索。青島中院通過發布典型案例,更好發揮司法裁判的規范引導和價值導向作用,努力增強市場主體的法治獲得感,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青島法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1.兩級法院聯動執行護航重點項目順利落地
——青島某銀行與青島某包裝公司金融借款執行案
【案情簡介】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在京東平臺拍賣某合同糾紛案被執行人青島某包裝有限公司名下位于萊西市的一處土地、地上建筑物及附屬物,買受人后續開發項目為北京汽車制造廠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但被執行人長期占用涉案土地、廠房,通過惡意購進原材料、惡意收取經銷商定金生產經營等方式拒不交付,并多次以暴力方式阻撓法院執行,極大損害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阻礙了實體經濟項目施工進程。
青島中院聯合萊西市人民法院,共同成立領導指揮組、強制搬遷組等5個工作小組,出動70余名警力,對上述土地及廠房進行強制騰遷。在兩級法院聯動執行的強大震懾下,某包裝有限公司于當日將廠房內大部分生產設備及原材料清理運出,順利完成騰遷面積近15萬平方米。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案件順利執結。
【典型意義】本案涉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也是青島引進的首個一線品牌整車制造全資質總部基地,項目投資大、影響廣,建成后將產生頭部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補齊做強青島汽車制造產業鏈。青島兩級法院聯動執行,依法強制騰遷已拍賣成交土地,保障項目順利落地投產,填補了青島整車制造總部企業的空白,推動了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正向激勵為守信企業“背書”
——某集團公司與某管理公司建設施工合同糾紛案
【案情簡介】青島某管理有限公司因建設施工合同糾紛案應向某集團有限公司支付欠付工程款及逾期利息,某集團有限公司在欠付工程款和抵房款范圍內對其施工的某地塊工程折價或者拍賣所得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判決生效后,青島某管理有限公司一直未履行生效判決義務,某集團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為有效化解糾紛,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首先進行“背對背”方式調解,先與某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溝通,從有利于企業更有效發展的角度分析當下形勢,再與青島某管理有限公司分析逾期履行的利弊,及時履行生效判決義務對于公司發展的益處。雙方有和解意向后,法院立即組織“面對面”調解,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城陽法院向青島某管理有限公司發出《誠信履行證明書》。
【典型意義】“執前調”程序的適用,顯著提高了執行效率,降低了司法成本,減輕了當事人訴累,有效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同時,法院在被執行人履行法律義務后,發出《誠信履行證明書》,對被執行人給予正向激勵,助推被執行人從“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的思想轉變,讓“守信獲益”成為社會共識,既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又為打造誠信營商環境奠定基石。
3.府院銀企聯動暫緩處置企業資產
——某集團公司與武某某等人勞動糾紛案
【案情簡介】武某某等38人是青島某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該公司拖欠武某某等38名工人自2019年10月1日至12月份的工資總計721096.6元,武某某等38人申請勞動仲裁,后雙方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達成調解協議,但直至約定的履行期限到期,青島某集團有限公司仍未履行,武某某等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法院經現場調查,發現該公司受新冠疫情影響,資金嚴重短缺,外貿訂單遭到斷崖式下跌,經營狀況極不樂觀,面臨破產的風險,立即對其強制執行將產生更大的問題。法院當即決定暫不處置該企業的房產及存款,并協調當地政府、銀行對其經營提供必要的支持。后該公司陸續將拖欠工資如數支付,案件圓滿執結。
【典型意義】人民法院在執行工作中貫徹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積極協調政府和金融機構,為企業經營提供必要支持,有溫度、有力度的“雙贏”方案,既保障了民生,又護航了企業的生存發展,為市場主體營造了優質法治營商環境。
4.“以審促調”精準發力高效化解企業危機
——青島某房地產公司與青島某服務公司合同糾紛案
【案情簡介】青島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青島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承包協議》,青島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擁有的“駐青大廈”現狀承包給青島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原告負責該項目現有債務的處理、后續開發、建設等工作,直至項目完成綜合驗收、實現交付、并實現利潤分配。但青島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某某、股東楊某某將公司共計86.67%的股權轉讓給東營某工程有限公司,違反了合同約定。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法院多次聯系當事人面對面協商調解,歷時41天雙方和解,法院持續跟進,嚴格根據調解協議規定的時間表,依法指導雙方履行權利義務,僅用時62小時實現物款交接。
【典型意義】該案涉及“福鼎大廈”項目,該項目時間跨度大、牽涉主體廣,市北法院與中央商務區管委會等部門充分溝通協調,將調解工作貫穿案件審理全過程,科學運用“以審促調”,并將司法服務延伸到判后,精準施力,高效銜接,有力保障了企業合法權益,交出了讓市場滿意的營商環境優秀答卷。
5.平等保護各方權益營造穩定營商環境
——青島某輪胎公司與某清潔能源公司合作開發案
【案情簡介】青島某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與某清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太陽能清潔能源。2020年8月26日,安裝在某輪胎公司倉庫的發電裝置發生火災,雖被及時撲滅,但某輪胎公司認為能源開發應保證零事故,輕微火災也存在巨大風險,不同意繼續合作。某清潔能源開發公司則認為該項目屬國家重點鼓勵和補貼的綠色環保項目,其擔憂實際不存在,遂訴至法院,要求繼續履行協議。法院勘查現場后,深入分析發電裝置運行風險與倉庫安全是否存在根本性矛盾,組織雙方進行了六輪調解,最終簽訂調解協議,某輪胎公司負責將發電裝置從倉庫遷移至廠區其他地址,雙方繼續合作并分享能源開發利潤。
【典型意義】平等是優質營商環境的首要基礎和核心內容,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才能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該案雙方訴求不同,但實質上具有統一性,即安全高效地開發能源。調解協議有針對性地排除合同履行的堵點和痛點,全面覆蓋了雙方訴求,平等保護了各方利益,符合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要求,為落實加強環保治理這項根本國策貢獻了法治力量。
6.規制地名商標保障公平競爭
——“紅島灣”商標侵權案
【案情簡介】青島某通用新材料有限公司系“紅島灣”注冊商標專用權人,因青島某置業有限公司、某(青島)實業有限公司開發的樓盤突出使用“紅島灣”商標,青島某通用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侵害其商標權為由,請求判令兩公司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法院經審理認為,“ 紅島灣”屬于地理名稱,商標的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房地產廣告上突出使用“紅島灣”,目的是彰顯商品房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是基于說明自然屬性的需要,具有正當性、合理性。且“紅島灣”地名的知名度明顯高于“紅島灣”商標的知名度,故判決駁回青島某通用新材料有限公司訴訟請求。
【典型意義】該案是對地名商標進行認定及規制的典型案例,入選“全省十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案件”。紅島經濟區是青島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儲備空間,“紅島灣”作為地理區域名稱屬于當地社會公眾共同擁有的公共資源,壟斷使用有悖于商標法的立法宗旨和公平競爭原則。該案判決明確了地名商標的使用及其維權邊界,體現了人民法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擔當和作為。
7.高效處理跨國糾紛提振外企投資信心
——新加坡某公司與青島某公司國際貨物買賣案
【案情簡介】新加坡某不銹鋼公司與青島某五金公司簽訂不銹鋼制品購銷合同,收貨后認為貨物存在諸多質量問題,協商未能解決,遂訴至法院,要求青島某五金公司返還貨款并賠償各項損失近百萬元。因跨國鑒定貨物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時間,在此期間因貨物不能處置而造成的倉儲費等損失還將持續產生并擴大,法院遂與雙方進行了數十次溝通,兩公司最終簽署調解協議,當日青島某五金公司即支付了補償款,矛盾糾紛徹底解決。
【典型意義】法院秉承調解優先、息訟止爭理念,積極引導、鼓勵當事人通過協商、調解方式妥善、高效化解涉外商事糾紛。人民法院平等保護境內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為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投資信心、營造公平有序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8.“預重整”破解搬遷困境府院聯動助老牌企業涅槃重生
——青島某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重整案
【案情簡介】青島某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列入青島市老城區企業搬遷名錄,因負債高、職工包袱重,啟動搬遷后不久陷入困境,資產被債權人數十輪查封,500余名職工被迫辦理解除勞動合同卻無法獲得安置補償。該公司多方尋求合作無果,逐步成為“僵尸”狀態企業,其名下資產即將被法院啟動執行拍賣,若拍賣成交,500余名職工的安置費和數百名供貨商的債權均將全部損失。該公司職工債權人遂向李滄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協同管理人快速進駐企業,聯合市、區兩級政府多次調度,以職工和債權人權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協調投資人用未來運營的預期收益清償債權,確定小額債權全額受償,重整債權綜合清償率達到50%以上,重整計劃得以高票通過,穩定了職工隊伍、保全了企業財產。
【典型意義】本案是老牌化工企業深度陷入困境后,通過破產重整解決職工安置和歷史債務問題的典型案例。通過府院聯動,創新啟用了預重整工作機制,優化債權清償方式,提升了抗風險能力弱的小微企業債權人清償比例,切實維護了債權人的利益,充分發揮了破產重整的拯救作用,助力老牌化工企業磐涅重生,起到了穩市場、保民生、促發展的良好作用。
9.審執聯動雙向發力助企紓困解決難題
——某銀行訴五被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
【案情簡介】在某銀行訴五被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依申請查封被告某公司名下12個銀行賬戶,實時查封金額約2000萬元。后某公司主張其一賬戶陸續入款并已足額查封,申請解封其他賬戶。法院組織聽證過程中,某銀行以無法確認該賬戶是否足額查封及能否足額扣劃為由拒絕同意該公司解封請求。
市南法院統籌考慮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的合法權益,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一方面聯系雙方當事人釋法析理、明晰利害,做好雙方當事人工作,另一方面打通審判與執行之間的環節,審判部門與執行部門雙向發力,調解協議簽訂后當即立案執行,扣劃某公司賬戶存款3400余萬元,同時立即解除對該公司其他賬戶的查封,既保障金融機構的權益,也最大限度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實現了銀企雙贏。
【典型意義】該案運用審執聯動模式解決金融糾紛案,是審執聯動互促的有益嘗試。市南法院有效整合司法資源,通過審執聯動,提前介入,既保障了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又解決了實體企業資產被凍結影響發展的難題,提升了金融司法服務水平,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法治營商環境。
1 0.依法保護高新企業暖企護企促發展
——青島某設備公司訴某房地產公司定作合同案
【案情簡介】 2017年5月,青島某設備有限公司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安裝合同,約定由青島某設備有限公司制作安裝機械停車設備93個,金額1972500元;5%作為質保金,質保期滿后七日內一次性結清余款,設備質保期為24個月,質保期起始時間自設備通過當地特種設備檢測部門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該設備質保期于2019年12月24日屆滿,質保金未支付。青島某立體停車設備有限公司起訴索要貨款98625元及利息。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青島某設備有限公司貨款98625元及利息11538元,依法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典型意義】青島某設備公司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黃島法院進一步提升司法服務水平,通過高效審判,暖企護企,聚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依法保護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優化了法治營商環境。
11.打擊假冒注冊商標行為保護知名品牌權益
——某貿易公司、王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案情簡介】某貿易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王某為實際經營人。2019年至2020年間,王某為謀利,明知上海某公司銷售假冒注冊商標Champion(冠軍)商品,仍以1370萬余元的價格購入12萬余件該商品,以1727萬余元的價格銷售至某購物平臺,違法所得356萬余元。上述涉案商品注冊商標的所有人系HBI公司,經其鑒定,上述涉案商品均侵犯HBI公司商標專用權。
某貿易公司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王某作為實際經營人、控制人,在實施犯罪中起決定、指揮作用,系直接主管人員,其行為均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法院以某貿易公司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罰金人民幣三百六十萬元;以王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另責令某貿易公司退賠違法所得人民幣三百五十六萬余元。
【典型意義】注冊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凝聚著企業的智慧和勞動。法院運用財產刑加大對知假售假行為的懲處力度,嚴厲打擊市場流通領域“造假”“售假”犯罪行為,對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正版貨品、維護品牌形象及品牌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保證了罪責刑相適應,強化對知識產權犯罪的刑罰威懾,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1 2.“首違不罰”柔性執法彰顯司法溫度
——青島某包裝公司訴某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復議案
【案情簡介】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青島某包裝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一輛電動叉車未經檢驗登記,無操作人員證,遂現場作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該公司收到指令書后,將涉案叉車報廢處理,購置了經登記檢驗合格的全新叉車并申請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資格。某區市場監管局后續作出對該公司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該公司訴至法院。
萊西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行政處罰的目的是通過懲戒性措施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從而達到預防違法的實際效果。《行政處罰法》中的“首違不罰”制度,是處罰與教育相結合、過罰相當原則的具體體現。案涉公司初次違法,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法院綜合考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因素,判決撤銷本項罰款處罰。
【典型意義】本案準確把握“首違不罰”的適用條件,推動行政機關在適用懲戒性措施上保持克制,通過包容審慎的監管行為,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處罰程序中接受教育,及時主動糾正違法行為,達到更加理想的監管效果。“首違不罰”“不罰清單”是示范不是限制,容錯糾錯機制符合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以對行為主體權益減損最小的方式實現法律目的,提高了市場主體的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