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6-30 10:21:06
原標題:“青島工匠日”:以城市之名致敬工匠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工匠日”:以城市之名致敬工匠
來源:青島日報
自2023年起,將每年的7月26日設立為“青島工匠日”
“青島工匠日”:以城市之名致敬工匠
打造“工匠之城”
●青島擁有“大國工匠”3人、“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6人、“全國技術能手”138人、“齊魯大工匠”5人、“齊魯工匠”25人、省級技能領軍人才237人
●共有國家級技能人才工作平臺19個,建成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2000余個、帶動全市各級培育工匠人才8000余人,年均涌現應用型職工創新成果5000余項,產改以來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逾30億元
1952年7月26日,新中國第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徐徐駛出青島四方機廠南大門,順利駛入膠濟鐵路試行軌道。這一臺名為“八一號”的蒸汽機車成功試制,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蒸汽機車的歷史,揭開了中國機車工業史上新的一頁。
7月26日,也成為青島制造歷史上不能忘卻的一天。
71年后,這一天被賦予新的含義——6月29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青島工匠日”的決定。決定自2023年起,將每年的7月26日設立為“青島工匠日”。這既是對青島歷史工匠的致敬,更是對青島“世代匠心”的傳承,讓“時代匠心”的精神源遠流長、與時俱進。
以市人大常委會決定的形式設立“青島工匠日”,以城市名義致敬工匠,對于進一步提升工匠人才榮譽感,激勵職工建功立業,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叫響“青島工匠”品牌,打造“工匠之城”和現代產業現行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屆青島市歷史建筑價值要素保護工匠技能比武大賽現場。
“青島工匠日”的設立旗幟鮮明地亮出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立場導向,將更好地推動全市努力建設一支勞模工匠創新攻堅之師、建設一支產業工人隊伍鐵軍,在“工匠之城再出發”的征程上再立新功、再譜新篇。
備受鼓舞
有了更多歸屬感和榮譽感
“我們產業工人、技術技能人才遇上了一個好時代、趕上了一個新時代!”聽到設立“青島工匠日”的消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最美職工、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輝高興地告訴記者。“設立工匠日,是青島對工匠、對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視,也讓我們產業工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青島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下大力氣、見真功夫的信心與決心。在青島,我們產業工人、技術技能人才只要有本領,就能有舞臺、有奔頭。”
“心在一藝,其藝必工。設立‘青島工匠日’,是一座城市致敬技能人才的最高誠意,也讓這座城市的技能人才有更多歸屬感和榮譽感,一定可以激勵更多年輕人走技能報國、技能成才之路。”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獎獲得者、青島市技師學院正高級教師徐丕兵表示,作為技工院校的老師,將以“工匠日”設立為動力,積極創新工學一體、產教融合教學模式,讓更多家庭和年輕人轉觀念、學技能。
“產業工人、技術技能人才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更當奮斗其時。”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鉗工首席技師郭銳表示,社會為產業工人、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空間和舞臺,技能人才更應秉承匠人初心,發揚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轉化為技能報國的實際行動。勤學苦練、深入鉆研,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永不停止對專業技能的探索和對產品極致的追求,以懷匠心、鑄匠魂、守匠情、踐匠行的責任擔當,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管益輝也表示,將秉持“感恩”之心,不斷反哺企業和社會,廣泛組織開展創新攻關、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活動,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大力推廣絕招、絕技、絕活,帶動身邊更多的產業工人學技術、練技能、強本領。
在青島,越來越多年輕人走上技能報國、技能成才之路。
“開學第一課老師給我們分享了首屆國賽獲獎選手的故事,分享了青島工匠們的光榮事跡,讓我深深理解了‘一技之長能動天下’的道理。”第一屆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軌道車輛技術項目金牌獲得者、今年只有19歲的青島市技師學院2022級學生郭士博告訴記者,青島對于“匠人”的尊崇也堅定了自己技能成才、立志成匠的夢想。為實現夢想,郭士博和隊友告別周末和假期堅持訓練,最終成功獲得了國賽入場券。“匠心筑就夢想,技能成就人生,很榮幸搭上了這趟列車,我將以‘工匠日’設立為動力,拼搏奮進,力爭在國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匠心”傳承
制造業名城“星”光熠熠
青島是中國實體經濟大市、制造業名城,制造業一直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興市之源。青島的工業門類更是涵蓋了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并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孕育了青啤、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五朵金花”,以及中車青島四方股份、青特集團等一系列馳名中外的“青島品牌”。這些產業“家底”決定了這座城市發展離不開各條戰線上能工巧匠的精耕細作。
細數青島的建設史、發展史,是200余萬產業工人隊伍聚力奮斗史,更是一批批“勞模工匠”的榮耀史。他們腳踏實地、銳意創新、游刃毫厘,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業績,不斷擦亮愛崗敬業、勞動光榮的價值原色,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充沛動力。
中國高鐵疾馳向前,背后有他在守護安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研磨工寧允展在0.05毫米的空間里追求完美,細琢高鐵“腳踝”,在研磨錘煉中精益求精,屢出絕招神技;
在“超級工程”崛起處,用汗水和巔峰技術,挺起了民族自信的脊梁。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總技師管延安憑借一把扳手、60多萬顆螺絲,以及零失誤的超高業務水平,用雙手擰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跡;
“大國工匠”管延安
在世界吉尼斯挑戰舞臺,駕駛裝載機以60秒內成功開啟30個啤酒瓶瓶蓋的“絕活”技驚四座。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內燃港機裝卸機械特級技師郭凱先后22次打破鐵礦石卸船效率世界紀錄,成為港口裝載機大王。
山東港口青島港郭凱是青島工匠的杰出代表
還有“金牌工人”許振超,用工匠精神締造“中國速度”的郭銳,高鐵“工人教授”周勇,橋吊上的“大工匠”郭磊,“動車醫生”劉波,“中華第一尺”闕衛平……據不完全統計,青島擁有“大國工匠”3人,獲得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獎項——“中華技能大獎”的有6人。除此之外,青島還擁有“全國技術能手”138人、“齊魯大工匠”5人、“齊魯工匠”25人、省級技能領軍人才237人。
在青島,高技能人才達到58.15萬余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4.99%,呈現出繁星滿天、群星璀璨的景象。他們用勞動創造幸福、以奮斗詮釋擔當,在改革發展洪流中各盡所能、大顯身手,展現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充沛動力。
致敬“工匠”
讓他們有“面子”更有“里子”
“工匠”是千千萬萬一線工人的佼佼者,他們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是聯接技術創新與生產實踐最核心最基礎的勞動要素。
助匠心傳承,向工匠致敬,國內早已有多所城市設立城市“工匠日”。
2019年,杭州將錢塘江大橋建成日——9月26日設立為“杭州工匠日”,這也成為全國首個“工匠日”。
2022年,蘇州、柳州、無錫分別將每年的4月28日、4月26日、4月27日設為“蘇州工匠日”“柳州工匠日”“無錫工匠日”。
今年,揚州追溯“天下玉、揚州工”的歷史肇基,根據《清宮御檔》中記載的兩淮鹽政署設揚州玉局的最早日期——乾隆三十五年五月九日,將每年的5月9日定為“揚州工匠日”。
縱覽這些城市,都以制造業、工業而興,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技術工人充滿渴求,并十分尊崇工匠精神。青島同樣如此。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雙試點城市,青島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將“島城工匠”培育計劃列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上升為全市戰略,無不彰顯著青島對工人階級“主力軍”的重視。
“匠心筑夢·薪火相傳”2023年青島市勞模工匠進校園宣講活動啟動現場。
政治地位和榮譽表彰能夠最直接地體現黨和國家以及社會主流的認同,青島著力暢通工人參政議政渠道,逐步提高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工匠人才比例,全市3名黨的二十大代表中,2名為工匠型技能人才,占比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全市95%以上的工匠、80%以上的勞動模范、60%以上的五一勞動獎章從產業工人隊伍中產生。
除此之外,青島更注重讓勞模工匠在生活細節中感受到尊重和關愛。開通機場、火車站、長途站等勞模VIP通道,協同區市開通就醫綠色通道、享受景區旅游免費政策;全國首創勞模工匠服務區塊鏈系統,實現全市勞模工匠信息線上管理,妥善解決勞模津貼待遇落實、身份認證等歷史遺留問題1200余件次。同時,發布《關于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從獎勵激勵體系、工作支撐平臺、收入分配改革、頂層制度設計、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15條具體意見,尤其是明確要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貢獻大者多得”的分配原則,支持工匠人才憑借技能提高經濟收入。讓各級先模工匠有“面子”更有“里子”。
一系列彰顯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的“組合拳”,讓“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在青島蔚然成風、深入人心。
持續發力
讓更多產業工人由“工”向“匠”躍升
匠心聚,百業興。
為了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讓更多產業工人實現由“工”向“匠”的躍升,青島先后出臺《關于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關于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青島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五年規劃》《關于進一步提升全市產業工人隊伍技能素質的實施意見》等40余項涉及人才培育、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措施,進一步打破職工職業發展的“天花板”,釋放惠工助企催化劑,為打造“工匠之城”提供堅實的政策支撐。
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和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建設,全市年均開展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3000余項,帶動崗位練兵160余萬人次,24條產業鏈覆蓋率達90%以上。2022年,1600多家企業參與勞動競賽,推動完成投資總額1642億元,實現提質增效超7億元,產生全國性比賽一等獎20個、省級比賽獎項176個。
在全省率先開展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試點、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試點,全力推進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試點,創新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深入推行“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八級工制度,大膽將資源、政策、待遇向創新型人才傾斜,設立市級職工創新特等獎50萬元,一、二、三等獎分別給予8萬元、5萬元、2萬元的獎勵,推動勞模、工匠等先模選樹向創新型技術工人傾斜,省、市創新大賽一等獎以上獎項第一完成人優先參評市級以上工匠。
工匠的成長源自個人的拼搏奮斗,也離不開組織的關懷培育和廣闊的發展平臺。即發集團依托范玫苓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從周圍村鎮的女工中培養出了楊敬雙、姜正濤、楊帆等一大批全國比賽冠軍和行業勞模工匠。截至目前,青島共有國家級技能人才工作平臺19個,其中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3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9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7個,建成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2000余個,帶動全市各級培育工匠人才8000余人,年均涌現應用型職工創新成果5000余項,產改以來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逾30億元。
青島因工而美,因產而興,以匠而榮。
當前,乘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制造業提檔升級的東風,青島以“工匠日”設立為契機,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褒揚工匠情懷、厚植工匠文化,激勵年輕人走技能報國、技能成才之路,拓寬拓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育才之路,讓更多技能人才奔涌而出,讓“青島匠人”生生不息,讓“青島制造”熠熠生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任曉萌)
相關鏈接:
優化營商環境振興實體經濟
青島連續三年設立全市性節日紀念日
2021年10月21日決定——
每年11月1日:“青島企業家日”
2022年6月25日決定——
每年7月17日:“青島品牌日”
2023年6月29日決定——
每年7月26日:“青島工匠日”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29日上午,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青島工匠日”的決定,將每年的7月26日設立為“青島工匠日”。
將這一天設立為“青島工匠日”,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民心所向作出的決定。經過前期大量調查研究,在6905份調研問卷中,6363名被調研者認為有必要設立“青島工匠日”,占比高達92.15%。98.22%的職工建議將工匠日設在7月26日。在2020年市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設立“青島工匠日”的建議和提案。市總工會提議設立“青島工匠日”,被市委列為全市改革創新建議十大“金點子”。
事實上,“青島工匠日”并不是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重大事項決定設立的第一個全市性節日、紀念日。2021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已先后設立了“青島企業家日”“青島品牌日”,通過人大履職盡責為優化營商環境、振興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1年10月21日,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青島企業家日”的決定,將每年的11月1日設立為“青島企業家日”。會議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不斷創新和深化“青島企業家日”內涵,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多為企業家辦實事,切實發揮企業家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1日“青島企業家日”當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市領導為我市民營企業百強代表、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和民營制造業企業等系列榜單代表、“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代表進行頒獎授牌,向企業家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同時也為企業家之間更好溝通交流搭建了平臺。
加強品牌建設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的重要舉措。2022年6月25日,青島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青島品牌日”的決定,將每年的7月17日設立為“青島品牌日”。會議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堅持目標導向,充分借鑒國家和先進省市在品牌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精心組織實施,豐富“青島品牌日”的內涵和形式,強化品牌培育,講好品牌故事,營造良好生態,推動青島在新一輪品牌競爭中走在前列。
2022年7月17日“青島品牌日”期間,中國品牌卓著發展論壇暨青島品牌日啟動儀式舉行。活動中,發布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青島行動宣言》,成立了“工賦青島”專家智庫,并為2021年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代表授牌。2022“青島品牌日”由中國品牌卓著發展論壇暨青島品牌日啟動儀式、“綻放的力量”青島品牌體驗秀、青島品牌發布會暨青島國際啤酒節“工賦青島”之夜、青島品牌采購季暨“嗨購一夏”促銷活動、青島品牌開放日、青島品牌保護宣傳講座等六大板塊活動構成,從不同層級、多個維度提升品牌內生引領能力,擦亮“青島制造”金字招牌,推動青島產業轉型升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