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7-08 14:40:07
原標題:山東造“高鐵底座”如何承載追風速度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造“高鐵底座”如何承載追風速度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從瀕臨被“吊銷資格”到走向“全國第一”
山東造“高鐵底座”如何承載追風速度
如今,乘坐高鐵出行已成為大眾日常出行方式。當列車時速飆升至300km時,是什么承載了高鐵的“追風”速度,保證了平穩運行?猶如“底座”般的高鐵軌道板是關鍵。
位于臨朐縣五井工業園內的山東高速CRTSIII型高鐵軌道板智能工廠,從外觀看并無什么不同,走進后發現這里沒有傳統設備工廠那么“震耳欲聾”,工人也寥寥無幾。一塊塊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應用于高鐵無砟軌道的高鐵軌道板正經歷多道工序生產成型,“走向”高鐵線。雖是幾噸重的“大家伙”,但在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線上卻顯得有條不紊,“步伐輕盈”。自我省主導投資建設高鐵以來,“山東高鐵”上應用的所有軌道板全部來自這里。
2015年,山東高速鐵建裝備有限公司從零開啟高鐵軌道板生產業務,保障省內高鐵建設供應。不過幾年時間,已發展為行業龍頭,先后建成工廠式CRTSIII型高鐵軌道板場和智能化工廠,技術、規模、產量等綜合實力全國領先。然而時間倒推15年,這卻是一家連年虧損,面臨倒閉的“老廠”,“逆襲”的背后有何緣由,記者走進“板廠”進行了蹲點調查。
魯造魯用
在山東高速鐵建裝備有限公司企業展廳,記錄了一家“縣辦企業”的涅槃重生。
1994年,臨朐軌枕廠建成投產,在服務完當時臨朐附近鐵路線建設后,因技術、產品等沒有緊跟行業發展,效益逐年下滑,2008年并入山東高速集團時,工廠瀕臨被吊銷生產資質。閉塞、圖安穩帶給企業的就是“滅頂之災”。
山東高速鐵建裝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興啟是第一批軌枕人,對于企業創新產品的滯后記憶猶新。
2015年我國自主研發的CRTSIII型高鐵軌道板性能已優于國外制造的Ⅰ型、Ⅱ型,處于擴大生產、拓展市場的關鍵時期。“了解到山東即將開建濟青高鐵,市場廣闊后,我們有一種‘魯造魯用’的貢獻情懷,幾乎沒猶豫就決定入局”,黃興啟說那時幾乎是壓上了“全部身家”高標準建設生產線。
從“臨朐軌枕廠”轉型“臨朐板場”,不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技術、市場等支持。黃興啟回憶,此時企業作了另一個大膽決定,利用國企混改機會,通過與技術單位進行股權合作,快速切入行業。記者在廠區內看到,“齊魯第一板”被放置在明顯處,這是山東省內生產的第一塊軌道板,也是企業“新生”的標志。
隨后的幾年里,秉持要做就做最好的生產線理念,“老廠”的老人新人們都燃起了實干熱情,珍視第二次發展機會。“軌道板初產時,因無經驗,生產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大家就從最基礎的開始學。”黃興啟說,為了保障當時濟青高鐵軌道板的用量,廠區一下子就上了三條生產線,職工們日夜頂在現場,盯在工廠,確保產品能夠如期交付。
從產出第一塊軌道板至今,鐵建裝備公司已建成國內技術最成熟、生產規模最大的軌道板生產基地,已先后為我省濟青、魯南、濟鄭、萊榮、濰煙等高鐵建設項目供應軌道板45萬余塊,高鐵鋪設里程超2500公里,為助力“軌道上的山東”和全國高鐵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創新成為“生命線”
行走在臨朐板場,記者看到“創新”是貼在墻上的高頻詞,是研發團隊說的高頻語,一番了解后會發現,創新是連接四個廠房,三種不同生產模式的“生命線”,也是企業轉型后能“活下來”并且“活得久”的關鍵。
走入固定臺座法T1生產車間,面積大、工人多、生產區固定是記者的直觀感受。山東高速鐵建裝備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廉棟介紹,作為“初代生產線”,臺座法應用比較普遍,需要在一固定臺座內,完成模具安裝、澆筑成型、蒸汽養護等所有工序。“生產過程不循環、不流動,制約了生產效益也耗費人力。”發現產能跟不上訂單后,研發團隊即刻開始CRTSIII型軌道板流水線研發。
“集體從畫圖開始學,從最基礎的機械設計入手練習。”廉棟回憶,在反復核對數萬份設計文件,通過仿真和試驗改進了6項核心技術后,團隊才終于成功研發流水線的生產工藝與成套設備。記者在流水線車間看到,作業工序在生產軌道上依次排開,在不同工位同時展開工作的生產方式,生產能力達到每10分鐘一塊軌道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業人員減少50%,生產效率提高25%,新車間帶來的效益讓公司的效能升至全行業第一,然而就在流水線還沒“轉熱乎”的時候,公司開始了智能工廠的籌建。
“讓生產中的每個環節都做到智能化、無人化,是為了提高產量,也是為了帶動全行業高鐵軌道板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迭代,讓中國高鐵的設備同樣走在世界前列。”更高的追求賦予了團隊持續創新的動力,一次次推倒重建后智能工廠才有了輪廓,為了驗證關鍵技術的可行性,研發團隊要在既有車間的工位進行整體試驗,為了不耽誤正常生產,試驗一般都在換班和夜間進行。“寒風凜冽的冬夜,研發人員趴在機器上觀測試驗數據、趴在辦公桌上挑燈研究資料”,終于經過600多個日夜,200余次整體試驗,在持續攻克16項核心技術后,2022年6月智能制造生產線正式建成,成為全國首個。如今高鐵軌道板智能工廠最高日產量可達150塊,創造了軌道板工廠化生產的最高紀錄。
“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處處皆可創新”。廉棟說,在工廠車間搞創新的門檻并不高,人人參與,在應用創新、集成創新上集聚合力,是山東造“高鐵底座”全國領先的制勝法寶。
憂患立業
幾天的蹲點采訪中,“這個活干完了怎么辦?”這一問題反復出現。
打開計劃表,廉棟說訂單已經排到了三年后,“這幾年就算躺著也不愁”。再看山東的高鐵規劃,“十四五”期間高鐵營業及在建里程將達4400公里,僅今年就要推進6個項目,開工2個項目,怎么盤算“活”都不少。
帶著“中國技術”走向世界,是公司正在謀劃的發展“長久之計”。瞄準東南亞、非洲等鐵路發展中國家,鐵建裝備公司正在積極醞釀如何“走出去”。“一是賣我們自主研發的設備,另一種是通過與當地合作把工廠建到國外”,黃興啟說,自己目前正在加緊熟悉當地的法律、環保、勞動等各項制度,接下來將依托山東高速集團旗下相關國際公司通過產業協同,進軍海外。
即便已經建成國內最為先進的軌道板生產工廠,廉棟說他們的創新仍在繼續。“鋼筋籠的捆扎環節很快也能做到無人化了,后面的幾個環節還可以通過技術改進,減少一部分人工,我們的工廠還可以做得更加綠色環保一些。”參觀工廠的過程中,他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也在梳理下一步的革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軌道板業務發展正盛,鐵建裝備公司已開始全產業鏈布局。“你看那一片廠區,是我們近期建立的化工版塊生產線,目前主要做產業鏈上的一些混凝土外加劑制品,未來要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順著廉棟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化工廠區已具備規模。早在2020年,為延伸主業產業鏈,鐵建裝備公司出資另成立交通裝備公司,依托鐵路混凝土制造的經驗優勢,從事高速公路、民用建筑等行業混凝土制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而化工版塊則是近幾年企業沿產業鏈向上探索的“原材料”領域。
蹲點采訪中的幾天里,記者偶然聽到附近村民說起這家“老廠”,沒人想到當年“接近倒閉”的工廠如今變成了現代化的產業園,并源源不斷地生產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的“高鐵底座”。幾乎隔幾天這里就會迎來一批省外觀摩團,大家在學習生產技術的同時,也感嘆著一家山東“老廠”的蝶變重生。
(大眾日報記者 常青 通訊員 王思云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