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煙草報
2023-07-09 14:06:07
原標題: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舊址紀行
來源:東方煙草報
原標題: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舊址紀行
來源:東方煙草報
名片
第四站·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
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成立于濟南開埠之后,北倚膠濟鐵路。其辦公樓舊址位于今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經四路285號,2019年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涌動的磁力帶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是《老殘游記》里的濟南;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這是老舍筆下的濟南;
“樓是超然樓,燈火闌珊,一眼千潮越古今”,這是旅人眼中的濟南;
……
關于濟南敘事的外延,有諸多可依可據的線索。今天,咱們從老商埠區的一座洋樓講起,講講它與煙草、與膠濟鐵路的故事——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的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舊址。
被時間慎重地選擇
這座隱藏在濟南老城區的洋樓,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總體呈文藝復興風格。平面“凹”型,孟莎式屋頂,門廳外是古典立柱,陽臺按照石柱的布局分出層次。一層窗上刻石制直線窗楣,二層窗上做扁三角形山花。每一道雕紋、每一束老藤、每一塊白磚紅瓦……都仿佛呈現著不可磨滅的城市肌理。
它靜靜矗立在濟南市經四路285號、小緯二路東北角,仍保留著百年前的風貌。就像煙草業在濟南、在齊魯大地留下的一種語言,時間久遠,人亦消散,語法漸漸失傳,只留下微小的對話殘片。它的出現,與膠濟鐵路的修建密不可分。這些片段不足以建立起時代的整體記憶,但它們還是被時間慎重地選擇。
膠濟鐵路,承載了青島至濟南往返百余年的時光重量和風物人情,也挑起了過去一個世紀的社會發展與煙草發現。
這條連通濟南與青島、內陸與沿海的鐵路,同樣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早在1869年就有了規劃雛形。
1902年12月5日之前,周村至濟南段的路軌還沒鋪竣,火車的轟鳴聲尚在百里之外。然而,時任山東巡撫的周馥卻被那隱隱傳來的轟鳴聲震醒了。
那一天,周馥抵達青島,開始了對膠州灣的考察。青島見聞讓他感觸頗深。特別是試乘青島至昌樂段的火車之后,他仿佛看到了鐵路這種現代文明產物所帶來的無限商業可能,更從德國通過膠濟鐵路滲透至山東腹地的策略中,窺見了其在膠州灣建設“模范殖民地”的意圖。
在當年12月一份上呈皇帝的奏折里,周馥靠著對鐵路的戰略性、功能性、延展性、吸附性等層面的認知,奏議:必須通過工業和商業關系,對德國人加以控制。
經過運作,1904年6月1日,濟南歷史上的第一列火車從周村駛進了濟南。一個月后,膠濟鐵路舉行了正式的開通典禮,從此,沿線的連接點成為新的經濟抓手。一套不同以往的煙草工業體系和銷售體系,也發軔于此。
夏天里的一把火
商貿的帶動是快速及時的,是預見之內的。
周馥離任后,他的繼任者和志同道合者依舊對“鐵路是中國經濟最得力的連通者”深信不疑。
膠濟鐵路沿線“悉屬沃野,農產之盛,著于華北”。其中,濰縣煙葉在清末時就聞名遐邇。據上世紀30年代初鐵道部聯運處的調查,英美煙公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膠濟鐵路沿線的譚家坊子、坊子、蛤蟆屯等站點購買烤煙后,運抵青島,或當做當地機制卷煙的原材料,或運至上海、香港甚至日本。
為了提升鐵路沿線的農工商各業增加生產的能力,向全國推薦像濰縣煙葉一樣“知者尚鮮”的好產品,從1933年開始,當時的鐵道部舉行全國鐵路沿線出產貨品展覽會。1935年7月10日到8月10日,第四屆全國鐵路沿線出產貨品展覽會來到了青島。《都市與農村》出版了四期鐵展特刊,收錄了吳承先的《許州煙葉產銷調查》、高鳳介的《鐵路沿線重要貨品之產銷運的情形與鐵展之意義》等專項調研報告,介紹鐵路沿線各種出產貨樣及其產量、運量成本、售價、捐稅及產銷情況等。
展覽會期間,參會市民和游客會獲贈一本小冊子——《鐵道部全國鐵路沿線出產貨品展覽會膠濟鐵路物產一覽》,類似今天的形象宣傳冊。膠濟鐵路沿線物產分為礦產品、農產品、森林品、禽畜品和工藝品5大類。其中,農產品多達52種,煙葉亦在名錄;雪茄則與啤酒、阿膠、香皂等270多種商品,分到了工藝品類中。
琳瑯滿目的商品,就像夏日里的一把火,點燃了消費者的熱情,機制卷煙、陶瓷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膠濟鐵路的修建,原本是德國侵華策略的一部分,而以煙草業為代表的近代山東農業經濟體系的趨新和變革,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又是這一歷史現象的產物。
“行人嘆息風土好,居人生計何草草。”
在可以改變一切的時間面前,煙草,特別是以英美煙公司為代表所生產的機制卷煙,攪動了齊魯大地。它猶如一條涌動的磁力帶,吸附著膠濟鐵路沿線的礦產,參與著濟南開埠之后的重組,裹挾著侵略者的貪婪,也加速了各方利益在山東的角逐。
一片葉子的鐵路之旅
近代中國是一個變動劇烈的社會,這種劇烈變動同樣體現在煙草業。
與明治鐵路之于日本的重要性一樣,膠濟鐵路對于當時的青島、山東乃至整個中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直接影響,而在于它對未來的承諾:煙草能夠沿著經濟的路軌不斷鋪陳,沿線因煙草運輸互動關系得以增強,并結織成一張密實的網絡,讓經過的每一個城市有了擴容的準備。
倒影
利用膠濟鐵路跨越空間的能力,英美煙公司將濟南府和青島港的輻射價值,轉化為在山東的擴張引擎。
隨著膠濟、津浦鐵路的通車,濟南成為華北一帶重要的物流中心。1919年2月,英美煙公司在上海設立駐華辦事處時,北方的濟南,由于主動自開商埠,近代工商業漸成規模。又因鄰近英美煙公司的主要烤煙原料生產基地濰坊,外國人在此從事文化活動和商貿交流也逐漸增多。于是,英美煙公司便選擇在濟南設立分支機構,成為入濟較早的外資企業之一。
膠濟鐵路途經濟南、辛店、楊家莊、譚家坊子、濰縣、廿里堡、坊子、青島等62站,快捷、安全的交通,引起了英美煙公司的注意。
1903年之后,英美煙公司陸續在漢口、沈陽、上海、哈爾濱建設煙廠。為就近取材、擴大制煙原料來源,1913年,英美煙公司派人到膠濟鐵路沿線的濰縣、坊子,試種烤煙并取得成功。
之所以決定在這一帶試驗推廣美種煙草,理由有四:一是土壤、氣候適宜烤煙種植;二是清末時這里已成為重要的曬煙產區,當地農民有種煙的傳統和經驗;三是緊鄰膠濟鐵路,便于運輸;四是靠近坊子煤礦,烘烤用煤方便。
于是,英美煙公司常駐濰縣,大力推廣烤煙品種取代晾煙。為了便于煙葉的揀選、復烤、打包,他們還借買辦張桂棠之手在廿里堡購地,再以“租用”“租廠”的名義,建成兩個頗具規模、技術精良的烤煙廠。
經過諸如此類瞞天過海的操作,上世紀20年代,英美煙公司利用與買辦官僚、地方士紳之間的良好關系,分別以山東濰縣、河南許昌、安徽鳳陽為中心,建立起三個煙草種植基地和完善的煙葉采購、卷煙銷售體系。其在青島港的對外出口狀況也開始見諸海關記載:“煙草一物,向來不甚重視,今忽變為大宗出口貨,且能持久而不衰。”
港口與腹地之間,交通助推煙草生產經營朝著專業化、區域化方向發展。煙草實現了最大經濟價值的轉化,且表現高效。如果以這些轉化為線索,或許可以在灰塵遮蔽的歷史深處,看到時代萬種風情的倒影。
星辰
1900年左右,20多歲的劉子山為修建膠濟鐵路的德國工程師做翻譯。
鐵路鋪設在野外進行,蒼涼的荒野上,迎著干澀的風沙,劉子山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日后會富甲一方,并與煙草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松動的土地上,舊制度和大革命的較勁、新世界和小單位的沖突或明或暗。變化的愿望出現在善于利用機會的劉子山們身上。
故事如此開啟了。
英美煙公司貸放資金、免費發種、指導耕作,更以現款高價收購煙葉,吸引著離開家鄉的謀生者。長期固定在土地上的人們,打破了慣常約束,“其獲利甚厚,有非稻粱等所可及者,宜乎該處種煙之人,莫不趨之若鶩也”。
“余方自濟南向濰縣進行之間,默見兩旁田野,每見蓬蓬勃勃如菘圃如菜圃者,詢之則曰:此煙草也。”1919年8月中旬,中美新聞社一位調查員從濟南乘膠濟鐵路列車東行,記下了沿途所見。這位調查員姓甚名誰,史料沒有記載。但是他的描述證實,在廣大農民的勞作下,膠濟鐵路沿線的烤煙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到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產地自岞山站擴大至辛店站長約121公里鐵路輻射的區域。
膠濟鐵路沿線不僅是烤煙的集中產區,也是其集散地。大大小小的煙葉收購機構密布,“一般始于十月中旬,至十二月為止,中外煙廠皆集中于此”。
卷煙引進中國,不僅是新的技術、商品和消費形式從工業化的西方單向轉移到處于農業社會的中國,而是更加復雜的近代化進程的一部分。例如,廿里堡這個小小的市鎮,每年要分散給魯東農村近千萬元收煙款。煙葉收購刺激了當地金融業的發展,金融機構很快出現,反過來作用于煙草的貿易流通。其間,便有劉子山的身影。1918年,靠著木材、汽車生意發家的劉子山,在青島創辦東萊銀行,之后分別在濟南、天津、上海、大連開設分行,介入煙草購銷環節。外商、買辦、種煙農民、收煙雇工、小商小販、碼頭工人……在膠濟鐵路的極化效應與英美煙公司的生產、銷售網絡的互動磁場中,對人的需求出現了一呼百應的場景。
人,成為一片葉子鐵路之旅的一部分,以不同姿態讓煙草流動起來,繼而實現了更廣泛的資本、商業、文化的流動。
宛若星辰。
奮爭的血脈
煙草是鐵路沿線沉默不語的煙葉,是冰冷機器上周而復始生產的煙支,它更像觸及各個階層末梢的觸手。
時間長河中,記憶無可避免存在盲點。但是,源于這種“極宏”和“極微”,工業遺產留下的故事在紛紛擾擾中余音回響,民族工業涌動的奮爭血脈從未停滯。
抵貨運動風起云涌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在困頓中成為列強逐獵利益的戰場,卷煙恰在中國國力跌入谷底時傳入。
濟南,這座人口稠密、推崇中庸之道的城市,已經安享了百年的平靜。1906年1月10日(一說1905年11月15日),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其迎來了近代史上的一次嬗變——自開商埠。東起館驛街西首,西至北大槐樹,南接長清大道(今經七路),北倚膠濟鐵路,數年間,商埠格局基本確立。相繼落成營業的外資銀行、商行中,便有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它在山東編織了一張輻射社會各階層的卷煙銷售網絡。近代科學技術、較為先進的經營理念、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也隨之而來,這些成為刺激中國區域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因子。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英美煙公司的“紅錫包”在濟南市場上幾乎無處不在。機制卷煙是工業時代第一批大規模銷售的產品之一,經常被認為是現代消費文化中“西方力量”的典型代表。英美煙公司對山東市場的絕對掌控,政府在政治上的無所作為,本土企業在經濟上的萎靡不振,使社會上醞釀已久的民族主義情緒一觸即發。
上海的顧正紅事件提供了一個契機。
1925年5月30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卅運動爆發。北平、天津、寧波、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的學生、工人,號召抵制洋貨、提倡國貨、挽回利權,很快掀起了反對帝國主義的浪潮。英美煙公司濟南分行感到壓力重重。
端午節過后,隨著北京、上海等地學生代表的到來,青島外交促進會、學生會、國貨維持會相繼成立,領導全省抵制英貨運動。英美煙公司在山東的銷售額大幅度減少。
抵貨運動,成為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表達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外煙在中國的蔓延,也喚醒了民族資本家的愛國意識。在濟南,民族工商界有識之士紛紛倡議開辦中國自己的煙廠,以堵塞漏卮,實業報國。
這片土地積蓄了抗爭的巖漿。
國貨打開市場縫隙
在中外煙草業競爭的這部劇中,無論名角還是龍套都粉墨登場、奮力演出,讓人看到百年風雨眾生相,更看到屬于中國人的工業精神。
民族卷煙工業從誕生的那天起,不僅得不到政府的有力保護,還面臨著英美煙公司的排擠,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迎面而來的時間風暴,影響著每一個人,包括于耀西:如果不能摧毀舊狀,那就試著改變。
膠濟鐵路開通,大運河航運式微,天津商人對山東的控制減弱,青島方面的新勢力,為濟南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貿易機會。
為修建膠濟鐵路的德國工程師做過翻譯、創辦銀行介入煙草購銷環節的劉子山,將總部在青島的東萊銀行開到了濟南。于耀西與他素有交往,便被聘為濟南分行經理,統掌諸項事務。雖非股東,分行經理的身份卻為他涉足工商業帶來諸多便利。
據《濟南市志·大事記》記載,1928年濟南商埠商會會長于耀西出資改組東裕隆榨油廠,創辦北洋東裕隆煙草公司(后更名“華北東裕隆煙草公司”,以下簡稱“東裕隆”)。濟南第一家機制卷煙企業誕生。
東裕隆主要有“嘉禾”“斗雞”“進德會”“華北”“大明湖”等品牌。特別是關于“斗雞”牌,有一種說法是,當時英美煙公司下轄的大英煙廠,有一款“雞”牌煙(ROOSTER)銷量不錯。于耀西為了與之相斗,將自家卷煙命名為“斗雞”。歷史細節已無從考究,但是,從中足見民族企業家勵精圖治的精神和不懼列強的氣節。“斗雞”煙,也與抗戰時期誕生于八路軍115師的“大雞”煙,冥冥之中產生了一種歷史關聯。
1934年,東裕隆的投資數額、工人總數和卷煙產量,均為濟南同期民營煙廠之首。所產卷煙全部由濟南當地煙行代銷,其中多數由煙行轉銷當時的滕縣、兗州、泰安、濰縣、青州等地,打開了英美煙公司忽視或力所不及的市場縫隙。
上世紀30年代后期,英美煙公司采取降價、賒銷、傾銷以及假冒民營煙廠產品等手段,全面擠壓中國民族煙草工業。它還通過國民黨當局,大幅度增加民營煙廠賦稅、強迫搬遷,使其生產時斷時續。
多數華資煙廠像東裕隆一樣命運多舛、舉步維艱。盡管如此,它們依舊向大企業沒有瞄準的社會群體提供產品。
1948年濟南解放后,在革命勝利的曙光里,東裕隆被人民政府接收,更名為“濟南煙廠”,迎來新生;1950年,濟南煙廠遷至黃臺,更名為“濟南黃臺煙廠”;1958年,黃臺煙廠與天橋煙廠合并,更名為“濟南卷煙廠”并沿用至今。經過95年的奮斗,在黨的領導下,濟南卷煙廠正以“裝備一流、工藝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產品一流”的姿態大步向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英美煙公司在中國大陸的生產、經銷宣告結束;1953年,英美煙公司將在華財產轉讓給中國政府,并將縮減之后的業務遷至香港。它在濟南的痕跡,只留下經四路285號那座洋樓。與這座樓有關的種種,讓現在與過去之間,讓塵埃落定的歷史與不可估量的未來之間,發生了關照。豈止一片煙葉可道完?
本組稿件均由本報記者李季采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