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7-29 13:42:07
原標題:央媒看青島|《經濟日報》聚焦山海青島
來源:觀海新聞
原標題:央媒看青島|《經濟日報》聚焦山海青島
來源:觀海新聞
“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一種是啤酒的泡沫。”“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兩句青島人常掛在嘴邊的俏皮話里,都有大海和啤酒,足見青島人對大海的熱愛與對啤酒的鐘情。“哈”,而不是“喝”,透出在海闊天空中生長的青島人,大口干杯的豪邁。
啤酒哈成文化
假如有人說“吃海鮮喝啤酒小心痛風!”青島人看都不看你一眼,猛吃幾個蛤蜊:“真驚了!老板,打個酒!”
第一次喝啤酒剛高中畢業,親戚帶我到了中山路老字號春和樓飯館,要了杯啤酒。我拿著杯子好一個端詳,琥珀色的酒液、雪白的泡沫,煞是好看,淺淺抿了一口,涼森森、有苦味,沒覺得好喝。慢慢地,喝的啤酒多了,才品出啤酒苦中帶香的特殊味道,也漸漸地愛上了啤酒。
啤酒見證了青島的變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青島啤酒主要用于出口創匯,普通市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供應幾瓶。后來,啤酒多了,散啤成了市民的最愛,大街小巷的小賣部,每天都會有散啤桶運來,保質期只有一天,最是新鮮,當天就得喝掉。用塑料袋裝啤酒拎著回家,便成為這個時期青島街頭一景。“青島人用塑料袋裝啤酒是真是假?”曾是當年《正大綜藝》上的一個問題。
再后來,飯館成了青島人喝啤酒的主場:一桌十幾個人,人手一瓶啤酒稱之為“手把一”,喝完交瓶,放到桌子中央,再接著喝第二瓶、第三瓶,中間還夾雜著吹瓶比賽,幾位喝到興致的哥們,肩并肩比拼誰先一瓶見底,喝完掌聲響起,比者自豪,觀者高興,場面頓時就烘托起來。
喝啤酒多了,嘴也就刁了,資深喝家對啤酒的新鮮度有了更高要求,于是青島啤酒一廠門口的登州路,變成了啤酒一條街,這里能喝到純生、原漿等最新鮮的青島啤酒。每到夏季,每家餐館都訂不上房間。而這里也成了青島人招待外地朋友的最佳去處,推薦的理由無一例外:“這里啤酒新鮮”。
青島啤酒,這家今年剛好120歲的老字號啤酒企業,見證了城市的滄海桑田,也培養了這個城市一代又一代的忠實粉絲。
當地媒體人崔燕這樣描述青島人接待外地朋友的豪氣:“咱青島人的情誼黏稠如桑拿天,勸酒極少口吐蓮花,翻來覆去就是一句‘白叨叨,哈了’。記得啊,這才是拿你當自己人的‘暗語’。”
近些年,啤酒消費風向向著個性化、場景化、高端化走,人們不但追求好口味,更追求好氛圍。海邊、商場、社區、古街等地,到處能看到不同酒館酒吧根據自身位置和建筑風格,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場景氛圍。
位于市北區博山路的1903青島酒館里院店,是在1903年建成的老里院舊址上改造的酒館,古色古香,隨便一個場景便可出片。我曾看到一對退休的老夫妻,坐在靠窗的高腳凳上,每人一杯啤酒,淺嘗酌飲,那幅畫面久久印在我的腦海里。
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軍海笑稱,“青島啤酒遠銷120個國家,這是廣度。而酒館嘛,則要讓消費者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啤酒文化的深度”。
哈啤酒不能不說青島國際啤酒節,這個始于1991年的啤酒盛會,今年已是第33屆。每年啤酒節是人流量最高的時段,16天里竟然達到330萬人次。全球上千種品牌的啤酒匯聚青島,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競相涌入啤酒城。
啤酒城釋放了“哈家”們的酒量,經常會看到哈酒的小伙伴們,把哈空了的扎啤杯摞起來,鄰桌間還會比賽誰摞得最高;啤酒城也充分釋放了人們的激情,每個啤酒大棚都會有樂隊和歌手,哈到興致處,會與臺上的歌手一起歌唱、一起跳舞,那場景能帶動平靜如水的人也嗨皮起來。
作為城市消費龐大的流量入口,啤酒節近年來被青島越來越多的市區看中。之前以嶗山區為主,后來西海岸新區專門推出更大規模的啤酒節。今年,青島各個市區都開始舉辦啤酒節,市南區還舉辦了落日、庭院、藝術、沙灘等10多個不同場景的啤酒節。
衛生潔凈的農貿市場里,擺放著數十張餐桌,到旁邊海鮮攤位上買上各種海鮮,到一旁的加工點加工后,大口哈酒,大口海鮮,真是無比愜意——我在市南區浮山所的農貿市場體驗過這樣一次啤酒節。啤酒,在青島哈成了文化、哈成了流量、哈成了經濟,也哈成了生活。
大海育出豁達
海鮮是大海給青島人最直接的饋贈。資深青島老饕能清晰地分辨出海鮮是不是本地貨。不少青島人,出差多日回青島的第一頓飯,一定要“吃個蛤蜊”,因為“出去這么多天,叫蛤蜊饞得不行了”。
青島人愛洗海澡。一到夏季,各個海水浴場人頭攢動,會水不會水的都往海里撲,不會水的在淺灘歡騰著,會水的則不慌不忙往深處游直到防鯊網。
從小住在海邊,小時不會游泳,但我能從海邊深水區砌起的擋浪壩邊憋口氣一猛子扎到一人多深的海底,抓上一把沙或海藻,再潛游到壩邊把住石墻,樂此不疲。嗆了無數口海水后,慢慢學會了游泳,更練出了水性。
長大后,也曾在狂風巨浪中入海,感覺既驚險又刺激:趁一個接一個巨浪的間隙,趕緊游兩下,游到稍深處隨浪起伏,感覺像沖浪一樣美妙;在淺灘站著讓巨浪拍打到后背上,則像按摩一樣舒服。
大海的造化,養成了青島人豁達的性情。每當心情郁悶、情緒低落時,到大海邊坐下來,遠眺一望無際的大海,頓感自我的渺小,漸漸地就會驅散心中的陰霾,進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境界。
大海賦予青島最顯性的財富,便是獨具特色的風景。海岸線是青島城區最美的風景線,海邊近30公里的步行道,把這條風景線串在了一起。我喜歡沿著步行道疾步東行,沿途可盡情欣賞棧橋、小青島、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第一海水浴場、八大關、太平角、五四廣場、奧帆中心、小麥島等海濱風景點,一步一景,一灣一嘆。
還有一種風景能感受到青島經濟的繁榮,那就是港口林立的橋吊和往來的巨輪。偌大的自動化碼頭上,集裝箱鱗次櫛比,橋吊、軌道吊等機械設備轟鳴作響,一個個集裝箱被輕巧抓取、精準碼放,自動導引車往來穿梭、秩序井然。
“港通四海,青島港既是起點、終點,也是節點。”山東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說起港口眼睛放光,“這里連接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貨物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廣州港,躍居世界第四位;集裝箱吞吐量趕超釜山港、廣州港,躍居世界第五位;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充分體現了城市和港口以大海為紐帶的雙向賦能。”
青島人深知,面朝大海,不能只想著春暖花開,也要擔負起向海圖強的使命和責任。青島把發展海洋科技作為向海圖強的基點,迄今已建立了全國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產出了全國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擁有海洋人才約37萬人……這些數據意味著,青島人沒有辜負大海對這座城市的期待。
而向大海要產業,更透著青島人的豪邁。青島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均有布局,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馳騁深藍,國際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藥物BG136獲批臨床試驗……在15個主要海洋產業中,青島80%的產業規模居山東前列,部分海洋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而中國同類城市海洋生產總值第一名的桂冠,更讓青島人倍感自豪。
這個夏天,浮山灣畔的青島奧帆中心成為一大熱門景點,這里的前身,是曾經見證青島工業文明的北海船廠。百年青島,從港灣發端;未來青島,又將賦予古老的港灣以最新鮮的活力。
山城生機勃發
生活在青島,有一件看似平常卻又有些奢侈的事——可以在每個季節自然而然地擁有一片山海。
人們習慣把青島稱作“島城”,其實青島更是一座“山城”——愛騎山地車轉悠的李奉利說,青島許多路環山沿海而建,布局方式看上去有一些散漫,實際上又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機理,城市的迷人之處,就在這兜兜轉轉間。
青島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山海城融為一體的城市,山在城里、城在海邊、山海相連、城海相依。小魚山、信號山、太平山、北嶺山、浮山……諸多山巒與城市相依相融。
小魚山離海近,登上其塔樓北望老城區,各類歐式風格建筑掩映綠樹中,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山坳間;南觀海岸線,近處是第一海水浴場、連著八大關濃郁的綠蔭,遠方則是碧波蕩漾的大海。這一刻,能充分理解康有為描寫的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中的意境。
今年,太平山建起了7.9公里環山綠道,把中山公園、植物園、櫸林公園等多個園區串為一體。當地人胡秀娟大姐每次都和姊妹們約在太平山不同的地點,感受不同的美景,這份美好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
樂山,怎能少了嶗山?詩仙李白說,“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將嶗山“海上仙山”的氣質表達得淋漓盡致。
最近,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的嶗山景區日平均接待游客達2萬人次,周邊民宿、農家宴等也進入接待高峰期。
這是游客的嶗山,也是青島人的嶗山。青島人有句名言“千難萬難不離嶗山”,足見對嶗山的感情。嶗山也確實擔得起這份信賴,“海上名山第一”,即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天下第二叢林”,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叢林。
游嶗山分三條線路,每條線路都很精彩。我最喜歡從南線進入,山間公路像一條玉帶纏繞在綠山腰間,山頂云霧繚繞,俯瞰大海蔚藍,蜿蜒山路、無垠大海,賦予嶗山仙境之美。
嶗山更有田園風光。這里分布著青山、黃山、返嶺等村落。青山漁村依山而建,被譽為中國的“五漁村”,從瑤池峰頂俯瞰,層層茶田綠意盎然。嶗山茶作為中國最北方的綠茶,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有“江北第一名茶”之說。
這片山海美景與田園風光,引無數鐘情者奔赴而來。高端民宿在嶗山雨后春筍般生長,便彰顯了這種吸引力。
青島市區一家公司的高管周文玨被嶗山美景所吸引,在人生過半之際,辭職跑到嶗山和好友一起開起了民宿柿子小樹,“我因這片山海而來,為了欣賞朝霞輝映下的旭日東升”。
坐在二樓大落地玻璃的客廳,舉杯品茗,遙望大海,讓人想起李白詠嶗山詩里的另一句,“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山海之間,青島蓬勃生長。(劉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