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wǎng)
2023-07-29 13:52:07
原標(biāo)題:文物志|“至誠之音”在諸城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
原標(biāo)題:文物志|“至誠之音”在諸城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
高山流水覓知音。最近,山東省檔案館展出的一床諸城古琴,吸引了眾多觀展者的目光。它的來歷可不一般,其名為“至誠之音”,同款古琴于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作為國禮贈與俄羅斯。
那么,這床琴何以被選為國禮,究竟有何妙處?制作者、諸城派古琴第六代傳承人茅毅將其概括為“形美、音美和意美”。
眾所周知,大文豪蘇軾喜歡古琴,在會客時、文學(xué)創(chuàng)作時離不開古琴,甚至在夢中也要聽琴。其詞曰:“神閑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悲風(fēng)流水,寫出寥寥千古意。歸去無眠,一夜余音在耳邊。”“至誠之音”的外形母本,正是來自蘇東坡監(jiān)制的“玉澗流泉”琴。
蛇腹斷紋,金徽玉軫,從琴的名字便可見琴音的清泠。一般認(rèn)為,琴的斷紋使用百年以上才會出現(xiàn),這些斷紋不僅能點綴琴之高古,而且會使琴音更加松透古雅,清澈美妙。
在制作者看來,想斫一床好琴,首先要有一位演奏家,最好彈奏琴20年以上。其二是要藏有老琴。當(dāng)世斫琴名家李明忠、曾成偉等都家藏老琴。有老琴,便有了聲音的標(biāo)準(zhǔn)。“至誠之音”的聲音,出自茅毅家傳古琴,來自北宋咸平二年的“松雪琴”。宋代是琴的時代,各代帝王均雅尚古琴,琴又被奉為禮典樂器,自上而下在士大夫中極為盛行,無不以能琴為榮。
斫琴,需要積累;想要琴好,還看選材。“至誠之音”的制作用時6年,選用的“上桐下梓”。據(jù)傳,伏羲見鳳凰棲于梧桐,取其木而斫之,遂有古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九霄環(huán)佩”琴,伏羲式,傳為盛唐雷氏作品。琴以梧桐作面,杉木為底。琴上有黃庭堅手跡“超跡蒼霄,逍遙太極”。
談到“意美”,“至誠之音”的造型典雅,中正平和,是一床典型的仲尼式古琴。盛會在山東舉辦,這一國禮體現(xiàn)了儒家的禮樂思想。
仲尼式又稱夫子式,相傳為孔子所創(chuàng)制。它在所有琴里是最簡潔的一種,只在琴體的腰部和頭部有兩個凹進的線條,通體沒有任何其他的修飾,含蓄而大方。古琴中,仲尼式最為常見,存世也最多,這與兩宋時期儒學(xué)的發(fā)展密不可分,歷經(jīng)元明清至今不衰。
北宋時期琴多“垂肩而闊”,風(fēng)格上仍沿襲唐琴之風(fēng),琴身較為寬大,不若唐時肥圓,而是呈扁平狀為多,有“宋扁”之說,如浙江省博物館所藏的北宋仲尼式琴,琴身非常扁平。南宋時又出現(xiàn)了尺度較小及“聳肩而狹”的仲尼式琴,琴輕而體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宋仲尼式“玉壺冰”琴,即為此類風(fēng)格。
諸城派古琴又稱瑯琊派古琴,形成于清代,經(jīng)幾代琴家的探索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藝術(shù)個性和特定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有王溥長(既甫)、王雩門(冷泉)、王作禎(心源)、王露(心葵)、王賓魯(燕卿)等,人稱“諸城琴史五杰”。其中王露和王賓魯曾分別在當(dāng)時的北京大學(xué)和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擔(dān)任古琴導(dǎo)師,使諸城派的影響遍及全國,甚至遠播海外。
與其他派別不同,諸城派古琴的立調(diào)體系以三弦為宮而以律呂命調(diào),藝術(shù)風(fēng)格剛中帶韌,密中見疏,實中有虛,一氣流轉(zhuǎn),重而不滯,顯示出空靈回蕩的古典之美。
若問,一個古琴流派緣何在此產(chǎn)生?或許是因為當(dāng)?shù)匚娘L(fēng)極盛,蘇轍到諸城探望蘇軾時,曾發(fā)出“十萬人家盡讀書”的感嘆。古時,對讀書人來說,“左琴右書”是標(biāo)配;或許是諸城山水靈秀似江南,令人不禁在其間尋覓知音。
(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