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3-09-08 14:46:09
原標題:濟南著力筑牢“山泉湖河城”法治屏障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濟南著力筑牢“山泉湖河城”法治屏障
來源:大眾日報
□張霞 王春雷
用法治守護泉城青山綠水,擦亮“山泉湖河城”特色城市名片,是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中一直努力做的事。近年來,濟南市人大常委會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圍繞名泉、山體、濕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規20余件,通過一部部“泉城味兒”的地方性法規,構筑了保護“山泉湖河城”特色風貌的堅實法治屏障。
為泉立法
凝聚保泉護泉共識
泉水是濟南人的驕傲,愛泉護泉是濟南市民的共識。“泉水歡騰地噴涌,泉水周圍的環境也有了很大提升。”談起濟南的泉水保護工作,市民趙曉麗豎起了大拇指。在她看來,濟南泉水持續噴涌與立法保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為了守護泉水,市人大常委會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濟南市名泉保護管理辦法》,將名泉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2005年制定《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將泉池保護擴展至泉水源頭保護,并在2017年、2022年作了兩次修改。
“泉水保護立法是依法保泉護泉的重要手段,極大地推動了泉水保護工作。”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主任白龍說,條例以“加強泉源保護,保持泉水噴涌,確保泉水水質,合理利用泉水,弘揚泉水文化”為目標,開創性地將645個名泉名錄作為附件一同公布,同時授權政府命名和公布新的名泉。在名泉保護條例的有力推動下,濟南因泉施策,1209處泉水得到有效保護,讓千泉之城,泉涌荷香,美得格外動人。
名泉保護條例的制定實施,使保泉護泉成了全市上下的共識,同時也對全市依法保泉、維護完整的泉水生態系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濟南市共維修整治100余處名泉,封閉380余眼深層自備井,使水源涵養能力得到提升,趵突泉實現20年持續噴涌,創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持續噴涌時間最長紀錄,2022年趵突泉最高水位達30.27米,創1966年以來最高水位,泉城文化景觀申遺進入國家預備名錄,進一步擦亮了泉城城市名片。
為山水立法
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如果說泉是濟南的靈魂,那么山和水就是靈魂的源泉,承載著泉城特色風貌和歷史文脈。
每逢周末,市郊山體公園便熱鬧起來,市民三三兩兩,沿著山道漫步,一路感受著將自然擁入生活的愜意。2017年制定的《濟南市山體保護辦法》,將全市山體全部納入保護范圍,至此全市872座山體有了“護山符”,標志著濟南市山體保護正式步入法治軌道。
在山體保護立法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將“生態優先”作為該市立法守護綠水青山的重要原則,還制定了《濟南市綠化條例》《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濟南市水土保持條例》等法規,統籌城鄉綠化事業發展,創造宜居生態環境。市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將制定《濟南市南部山區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條例》確定為大會議案,市人大常委會迅速提上立法議程,致力于將南部山區打造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新樣板。
“一城山色半城湖”映射出濟南的獨特風光,136條河道分屬黃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總長2000余公里。為了更好保護水資源,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了《濟南市水資源管理條例》《濟南市河道管理保護條例》《濟南市節約用水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圍繞加強河道管理保護,發揮河道、湖泊的綜合效益,強化水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構筑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在多部護“水”法規的共同加持下,小清河從昔日的“又黑又臭”變為現在的“水清宜游”,實現美麗蝶變。
在此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踐行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以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為契機,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中積極完善地方立法,按照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沿黃九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協同立法部署,制定《濟南市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規定》,嚴格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以法治力量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濟南樣本。
為古城立法
“搶救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濟南早在1986年就被國務院確定為歷史文化名城,這是泉城特色風貌的另一張名片。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立法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制定出臺一系列有地方特色、具有較高質量和較大影響的地方性法規。
《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精準聚焦古城、商埠區、圩子壕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系統保護“一核、五廊、十片”總體格局,全面彰顯古城與商埠并舉的名城特色。目前,在該條例推動下,濟南市已編制古城、商埠重點片區規劃設計和全部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完成了對陳冕狀元府、題壁堂、壽康樓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性修繕;推動東湖大廈、齊魯賓館等建筑物、構筑物的拆除,打通了千佛山—大明湖觀光主軸;推進雙忠祠街、芙蓉街、芙蓉巷等10余條老街巷歷史風貌整治,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風貌。古城片區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也由此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條例》是濟南市首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法規,它不僅有助于把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還填補了濟南市立法空白,多層次多角度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保駕護航,有利于‘搶救式’保護一批歷史文化遺產,對濟南市旅游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也具有示范和指導作用。”市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法治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馮威說。
此外,諸如《濟南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濟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濟南市文明養犬管理條例》《濟南市物業管理條例》等一部部有針對性、有特色、解難題的地方性法規相繼出臺,為城市精細化治理插上了翅膀,讓濟南這座千年古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天太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將把立法保護濟南特色風貌作為重要任務,通過開展相關立法和法規貫徹實施工作,推動解決實際難題,為濟南的“山泉湖河城”構筑堅實的法治屏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