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3-09-25 19:30:09
原標題:魯企多維度布局減碳降碳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魯企多維度布局減碳降碳
來源:經濟導報
山東企業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加速推進,山東高速集團、萬華化學集團、青島啤酒集團、濟鋼集團等多家魯企在產業布局等方面減碳降碳
◆導報記者 王偉 濟南報道
9月24日,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濟青中線濟濰段零碳智慧高速正式通車。作為全國首條零碳智慧高速,濟青中線濟濰段建成通車,標志著山東高速公路綠色低碳轉型的新飛躍。項目建設中,按照“全路段感知、全過程管控、全天候通行”的建設定位,圍繞“智能管服、快速通行、安全保障、綠色節能、車路協同”五大體系,以智慧隧道為突破點,以零碳目標為導向,打造了全國領先、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零碳智慧高速公路。
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歷史使命。意見發布一年來,山東企業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也在加速推進。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包括山東高速集團、萬華化學集團、青島啤酒集團、濟鋼集團等在內,多家魯企在產業布局等方面減碳降碳。
以智慧化推進減碳
交通運輸行業是全國的碳排放大戶,占排放總量的1/10。山東高速作為全省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商,此番零碳智慧高速通車,正是其在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的舉措之一。“我們建設了零碳隧道,零碳管養區和一體化光伏。經過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這條路年可以減少碳排放6.1萬噸,遠遠大于道路3.1萬噸的碳排放。”山東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其峰如是介紹這條全國首條零碳高速公路的減碳成效。
此前,山東高速集團已經打造了全國第一個零碳服務區——濟南東服務區。這個服務區日發電量可以達到1萬度,用電量只有6000度,可以每年減碳3400噸。
“在運營上,我們積極推進運營的智慧化,目前全省的ETC車道使用率達到了70%。自主研發的云收費、發票紙改變等技術,可以使車輛通過收費站減少4-6秒。我們還加大道路的保暢力度,有關專家測算,因為節省了時間,每年減少車輛碳排放14萬噸。同時我們還在所有的服務區建設了充電站,在部分服務區正在建設電動重卡的換電站,這樣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動汽車的推廣。”王其峰進一步補充說。
山東高速集團還在高速公路沿線范圍內開展光伏建設,打造全國領先的交能融合模式。“目前我們已經出臺了全國唯一一個,也是目前最早的一個高速公路邊坡光伏標準,而且整個光伏產業帶已經建成370多兆瓦,每年減少碳排放達到37萬噸。力爭到‘十四五’末,全路網建成2.4GW,年均發電量達到26億度,可以減少碳排放200多萬噸。”王其峰如是介紹減碳目標。
此外,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在工程施工方面,山東高速集團將煤矸石、爐渣、赤泥等固廢用于修路材料,已累計使用500多萬方,僅僅是對土地的節省就達到了2500多畝。在高速公路的養護上,山東高速集團創新綠色養護新技術,目前已實現道路廢舊瀝青百分之百的循環利用,已累計完成2000多萬方的再生路面工程。據測算,可以減少碳排放11萬噸。
發展未來產業
在產業布局上,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未來產業也是魯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方向。
“濟鋼現有產業每年碳排放300萬噸;污染物排放停產前是3.5萬噸,現在只有600噸。我們也在策劃實施了碳捕捉,通過碳捕捉、碳固化,把新增的300萬噸消化掉,維持在300萬噸碳排放。”談到目前在減碳領域的策劃,濟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薄濤說。
薄濤表示,濟鋼產業布局是金字塔型,底層是停產以后的存續產業;中間這一層是圍繞綠色低碳發展新上的產業。“第三層是圍繞未來產業布局的產業。存續產業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升級智能化,通過升級來實現它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然后提高效率,把它的潛能挖掘出來。”薄濤說。
據了解,濟鋼集團現在新建的綠色環保產業園、四新產業園、冶金研究院產業園等,都圍繞著綠色低碳來布局,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撐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濟鋼集團還在發展未來產業上提升新質生產力。空天信息產業是濟南市在2019年開始布局的產業,濟鋼集團提前布局。
技術突破實現減碳降碳
魯企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是以技術突破實現減碳降碳。
“萬華全球首創的技術11項,打破關鍵核心技術31項,有高質量的發明專利5100多項。”萬華化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說。
廖增太舉例說,萬華自主開發的硫化技術,把一個副產的硫化氫轉化為原料氯氣,傳統的工業技術用電是它的9倍,也就是用1/9的電實現了原來耗電很多的工藝。該項目2021年被美國化學周刊評為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項目。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入圍該獎項。
萬華化學集團的廢鹽水回收技術也是全球首創,獲得2022年度美國化學周刊可持續發展最佳循環項目,也是中國第二次入圍。還有一項是萬華用兩年的時間開發的低成本廢熱回收,可以解決煙臺市1億平方米的城區冬季采暖熱量。
“利用這些技術,萬華未來三年將投資500億元建設23個大項目,這里面有好多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到2025年全部投產,有800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時利用這些技術建一個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總體規劃11.5平方公里,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投資1260億元把園區建成,最終實現1500億-1600億元的銷售收入。”廖增太透露。
無獨有偶,青島啤酒集團在啤酒的污水廢水處理上做文章也離不開技術支撐。
青島啤酒集團和青島的水務集團合作,將生產啤酒產生的廢水變廢為寶。該技術已榮獲青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正在申請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廢水解決方案正在全國12省份的34家啤酒廠推廣。
在自身減碳的同時,青島啤酒集團還在做碳中和的一些工作。比如,最近其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合作,將在黃河流域植樹120萬棵,推動黃河領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現在青島啤酒在全國有1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占整個啤酒行業的40%。青島啤酒所用的電力73%是綠電,其中山東的18家工廠,100%全部用綠電。近幾年我們的整個總碳排放降低了51%。”青島啤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介紹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