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手機青島新聞網
2023-11-06 10:28:11
原標題:青島已全面完成全市城區40座橋梁橋下空間違建整治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原標題:青島已全面完成全市城區40座橋梁橋下空間違建整治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位于太平山中央公園一處橋洞下的咖啡館,有著濃郁的時尚文化氣息。
浮島公園利用橋下空間將人行、車行系統有機融合。劉棟攝
位于新冠高架路下的莘縣路口袋公園。
位于膠寧高架路下的大堯一路口袋公園。
膠州市揚州路橋下空間被改造為活動場地。 劉棟攝
海爾路立交橋下空間變身公共停車位。 賈臻攝
在城市土地資源日益趨緊的背景下,城市發展模式已由粗放擴張轉變為存量更新為主。
作為低效用地的橋下空間,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將其綜合利用提上日程。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橋下空間,既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也是緩解核心城區土地資源緊張、城市功能修補完善、提升城市生活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開展以來,青島將目光瞄向了橋下空間這一容易被遺忘的角落:通過激活橋下空間,綜合提升其利用與管理水平,進而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截至目前,青島已經全面完成全市城區40座橋梁橋下空間違建整治,釋放橋下空間6.7萬平方米。橋下空間這一傳統印象里臟亂差的“特殊地帶”,正在蝶變成為城市的“公共活力新空間”。
多元化利用,“喚醒”橋下“沉睡空間”
隨著城市的進化,立體交通正在加速延展。公路橋、軌道交通高架橋等實現了城市平面路網向立體交通轉變,在公共交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們附屬的橋下空間卻常常疏于治理和利用,成為“沉睡空間”。
在青島,這些“沉睡空間”正在被“喚醒”。
每周六上午,家住市北區云上觀海小區的居民李從先都要和好友開啟一場“籃球之約”,而打籃球的場地,就是位于家門口的“濱海活力訓練場”。
“朋友們從市南區、嶗山區開車前來,籃球場周邊也有地方停車,十分方便。之前臟亂差的瑞昌路立交橋橋下,已經變身成集停車場加籃球場為一體的新空間。”李從先說。
位于市北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附近的瑞昌路立交橋橋下空間,長期以來一直被違法建設“占據”,環境臟亂差,周邊居民、企業意見很大。而通過拆除違法建設,并通過停車場改造、地面鋪裝、基礎設施完善、增加綠化景觀等環境提升工程的實施,這里變成了市民家門口的活動場地,一處標準籃球場、乒乓球場地可滿足居民日常健身打球的需要,100多個停車位更是緩解了周邊停車難的問題。
“運動場建成后,將采用無人化智能管理,通過智能閘機、監控、語音廣播等設備,實現對公共運動場的線上智能化遠程管理,可做到監控全覆蓋,能極大提升球場的安全性,將原來的‘水泥森林’變為‘人氣網紅’。”市北區橋下空間整治項目負責人王凱勝介紹道。
在青島,全市城區40座橋梁下空間正在通過拆違治亂得到系統治理,加速實現活化利用、蝶變升級。在此過程中,一些橋下空間被打造成口袋公園,使原本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轉變成集運動、休閑于一體的休閑健身空間,滿足了周邊居民對公共開放空間的需求。
在寧夏路與銀川西路交叉口立交橋下,銀杏飄金,增植的灌木和群花搖曳多姿,小廣場和休閑平臺上,老人和孩童共享自然。“這里原來只有一些樹,現在變成小公園了,我們早晚都能過來溜達溜達、活動活動。你看看,這些石磨盤還有拴馬柱,這都是我們大堯村的民俗文化。”家住大堯一路2號的市民王春仙說。
而在莘縣路和小港一路交叉口西南角,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成為一塊轉角綠地。以海洋為主題打造的藍色活力健身步道為周邊的老人孩子提供了親子休閑、健身的特色場地。高大喬木和“多彩花境”形成了“喬、灌、花、草”有機結合的特色植被群落。“這邊原來樹下都是雜草,現在好了,被整治得規規整整、漂漂亮亮的,我們晚上吃完飯也愿意過來散散步。”說到自己家門口橋下空間的變化,市民王艷如很是高興。
據市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呂肖儒介紹,市南區根據周邊居民的需求,圍繞環境特色和人文風貌開展橋下空間的創新優化,將沉悶的“沉睡地帶”拓展成多彩的“生活空間”,打造公共休閑空間,在喧囂的高架橋下打造具有桃源意境的綠洲花園,使低能效的邊角綠地蛻變為服務于周邊居民的活力公園,為路過的市民帶來“小美好”和“小確幸”。
因地制宜,構建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
為激活橋下空間,國內外不少城市都展開了實踐探索。
東京“中目黑高架下”被稱為“史上最牛橋底空間”,改造以“共享屋頂”為設計理念,將長期閑置的東急橫線和日比谷線下約700米長的狹窄空地,定義為一個連續的、整體的創意店鋪共享“大屋頂”,匯集了日本最美書店、咖啡廳、餐廳、服飾店等多元化人氣元素。
紐約邁阿密將戴德縣輕軌下長達10英里、120英畝的開放空間改造成城市步道、藝術走廊和自然生態的綜合體。
在國內,橋下空間利用也成為不同城市的“聚焦點”。在上海的城市微更新中,連續兩年以“激活橋下空間”為題,圍繞高架道路橋下空間、軌道交通高架橋下空間和跨河橋的引橋橋孔空間三種類型,選取試點、發起設計競賽,探討更新難點和要點,為上海橋下空間的高效利用與精細化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從2021年至今,北京市完成了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及公路國道共565處橋下空間專項治理,推動橋下空間安全合法利用,讓原本不被注意的城市“角落”煥發生機。
在西安,采取在橋下空間設置綠化帶,輔之必要景觀設計,融入城市地域文化、地域精神的方式,使橋下空間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城市景觀。
而包括深圳、蘇州、重慶等在內的城市,更是專門出臺橋下空間利用和管理導則,支持橋下空間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視線回到青島,橋下空間的利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運動場或者停車場等單一形式,而是在做好高架橋橋下空間整治提升的同時,打造園林式生態景觀,提升城市空間藝術美感和文化內涵,增強城市吸引力和辨識度。
在膠寧高架路和滄口路之間,于今年6月開放的“浮島公園”,將人行系統與“空中花園”融為一體,滿足市民“交通+景觀+體驗”多重需求,已經迅速成為青島的網紅“打卡地”。
整個公園建于空中,在高架橋與地面車行道之間架設起了空中人行系統。站在護欄處遠眺,視野開闊,可以同時欣賞橋上和橋下景觀。近看有車水馬龍的城市快速路,遠望有極具韻味的歷史老建筑,將古樸與現代相融合。作為公園,該項目踐行“公園城市”理念,結合浮島空間開展綠化布置與環境提升,將交通功能隱藏于綠色空間、城市動線之中,設計布局景觀小品和綠化,將人行系統與“空中花園”融為一體,為周邊居民打造出家門口的好去處。
“以前來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得繞到路口處等紅綠燈過馬路。如今通過浮島公園,一路看花賞景就到了,安全又方便。”對寧夏路街道仲家洼社區居民于明秀來說,這個公園讓她切實感受到了城市更新帶來的變化。
“浮島公園項目將橋下、橋上景觀和市政通行道路有機結合,讓行人在通行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橋下和橋上的景觀,提升市民游客的通行體驗。”中建筑港項目負責人楊慶一介紹,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綠化需求整體提升環境質量,實現了人行道路、綠化花園、城市景觀等多專業協同設計和風格統一,促進慢行系統與城市景觀、功能的有機融合。
不僅僅是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質橋下空間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社會資本也逐步參與其中,在激活橋下空間的同時,帶火了人流量,產生出更多經濟效益。
位于太平山中央公園內的BERRY BEANS咖啡館,就是利用一處橋洞空間設計成的咖啡館。店主表示,希望利用咖啡館這個載體找到類似橋洞這樣有趣且閑置的空間利用方式,橋洞不僅不需要大拆大建產生大量建筑垃圾,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資金。
每到周末,BERRY BEANS咖啡館里便會人潮涌動。人們在沿途欣賞太平山中央公園美景的同時,也找到了一處休閑放松的地方。現在,該咖啡館已經成為太平山中央公園新晉的“打卡地”,山海一體的自然景觀里多了一份文化與時尚氣息。
記者手記
讓橋下空間好看又好用
賈臻
讓橋下空間煥發生機,考驗的是城市精細治理能力。
開發利用橋下空間需要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突破舊有粗放利用方式的限制,融入最新的城市規劃和設計理念,將橋下空間更新作為集約利用城市土地資源的突破口,進一步提升其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
另一方面也需要認識到,橋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絕不是制造精致的“社區盆景”,好看卻不好用,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市民生活所需,通過構建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讓山水草木更好與城市環境相融相生,為市民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詩意家園。
從容易被忽略的橋下空間入手,讓城市治理的觸角不斷延展,有效提升城市品質,優化生活環境。在人民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多下這樣的“繡花功夫”。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