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菏澤日報
2023-11-10 13:40:11
原標題:鄉村振興戰略下菏澤市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研究
來源:菏澤日報
原標題:鄉村振興戰略下菏澤市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研究
來源:菏澤日報
□ 王超 李索蘭 軒溯悅 王洪第
鄉村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法治鄉村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與保障。農村留守學生是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特殊群體,更是法治鄉村建設的薄弱領域,做好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工作,對于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意義深遠。
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法治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日趨多元,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長,且呈現低齡化趨勢。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可塑性很強,但在信息獲取渠道不斷增加、互聯網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背景下,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侵蝕”而做出不端行為。農村留守學生作為學生中的一支特殊群體,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因此,在心理健康、行為習慣、道德品質、體質健康等方面更是存在諸多問題。加強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引導其成長成才,是“鄉村人才振興”的基本條件,是鄉村產業優化、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前提,更是法治鄉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所以,必須深入農村留守學生群體開展普法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的法律知識普及,使他們得到根本有效的法治教育,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使其知法、懂法、守法、愛法,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
菏澤市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現狀
截至2022年末,菏澤市農村人口410余萬人,其中大約150萬人常年在外工作,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導致農村留守學生群體規模較大。據2016年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數據顯示,菏澤市農村留守兒童年齡主要分布在6至16歲間,可見學齡兒童占比較高,這些留守學生多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照看,極易出現教導監督缺位情況。近年來,菏澤市立足實際,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互相協調,大力推進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進程。2020年以來,菏澤市檢察院在以“檢校合作”長效機制為抓手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市、縣兩級檢察機關“法治副校長”履職機制,會同菏澤市教育局簽署《菏澤市檢察機關派設法治副校長實施辦法(試行)》,并聯合宣傳、教育、關工委、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共同簽署《菏澤市人民檢察院關于在全市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合力構建法治校園協同治理機制。持續舉辦“小荷學堂——暑期留守兒童關愛項目”,向留守兒童發放法律知識手冊,開設法治系列講座,組織志愿者走進校園和街道,用視頻演示、現場交流、互動提問等環節傳授孩子們防騙、防欺凌等法律法規知識,并鼓勵孩子們把法治知識帶回家。自“小荷學堂”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有近三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參與其中,積累了豐富的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經驗。菏澤市檢察院、菏澤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發布《菏澤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實施細則(試行)》,探索網格化線索發現和通報的創新機制,旨在制度層面為未成年人提供切實的法治保障。
菏澤市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困境
首先,鄉村法治教學內容和形式難以因材施教,“水土不服”現象時有發生。農村留守學生的社會關系和個體差異較大:一是部分農村留守學生沒有家人的陪伴,常處于一種相對“野外生長”的狀態,在教育過程中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情感淡漠、行動無法把控等難題。二是部分與長輩共同居住的留守學生實際上只能在物質生活上獲得照顧,思維、感受難以得到重視和引導。多數長輩在農村留守學生的家庭教育中表現得力不從心,很多孩子對長輩的教誨聽不進或當“耳邊風”,家庭法治教育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長輩對于孩子的寵愛,更容易使留守學生養成比較散漫的生活習慣,甚至因縱容放任而誘發不良行為。三是部分留守學生長期受到身邊長輩的“讀書無用論”“你就是家里的寶貝”等言語的影響,出現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情況,出現削弱學校法治教育的不良后果。
其次,鄉村法治教育教學停留在“點”,沒有擴展至“面”,難以產生持續性的教學效果。現階段菏澤市農村中小學的法治教育專業教師數量缺口較大,無法滿足中小學法治教育需求,并且法治及其運行機制是既復雜又具有自身邏輯規律的有機體系,從而導致學校法治教育教學的專業性、銜接性較弱。任課教師的專業程度影響了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效果。教師無法保證自身言行舉止始終控制在法治教育范疇內,易對學生的模仿和學樣本能帶去不利影響,無法滿足學生深層次精神需求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對師資配比的要求。從法治課程建設來看,菏澤市農村中小學法治課時量偏少,主要采用學生集體聽課形式,容易形成照本宣科和案例說教的教學方式。法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相對割裂的情況不利于法治教育內容的落實,留守學生接觸法治知識而不懂內化,覺得“沒有用”“不用學”,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興趣,弱化法治教育成效。
第三,中小學法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建立留守學生法治教育體系,除家庭、學校、政法機關外,還應充分調動包括法學專業學生、社區工作者、律師協會等社會資源和各方力量,調動村民委員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多方面的積極性。但是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只屬于這些主體自身工作職責中的一個較小方面,繁忙的工作任務使得相關人員無法投入足量時間和精力用于開展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工作,更缺乏對相關舉措的長效監督。
提升菏澤市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成效的有益探索
一是激活學生內驅力。從施教脈絡來看,要提高法治教育的實效,首先應樹立養成式教學原則,著重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總結反思的能力,充分挖掘留守學生對學業、生活、人生的期待,幫助學生將其轉化為驅動力,學會自主規劃、探究、反思,鍛煉堅韌的品格意志。父母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首位啟蒙導師,而菏澤市農村留守學生長期脫離父母陪伴和管教,其智力和人格發展相對滯后,對缺失的親情有較大需求,又容易因得不到情感支撐而形成內向、自我、怪僻的性格。應結合留守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法治教育活動,例如在課堂上設置“如何做一名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等問題,讓學生列表思考、相互討論,在和同學、老師的交流中培養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強化法治思維。
二是創新學校教育模式。應將法治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性工作予以貫徹堅持,完善法治教育相關師資力量、課程研究和管理機制,使教育的價值從短期向長期延伸。增加法治專任教師招聘,完善招聘流程,嚴格按照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要求,每所中小學要配備1至2名專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課教師。在教師培訓中融入法治內容,開展研修、講座、互訪、示范課等多種類型的培訓活動,保障相關任課教師培訓課時數和培訓質量。將教師培訓納入日常管理章程,扎實推行培訓評價和業務考核,持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做好法治課程資源庫建設,利用數字設備設立法治宣傳移動課堂,創新知識展現形式,上線普法知識競賽、法治闖關答題等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在豐富留守學生生活的同時,營造、傳播法治學習氛圍,使法治教育向“大課堂”拓展。
三是聯結社會多方合力。法治教育是整合多方資源協同共育的過程,應發揮社會支持力量,為留守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協調司法機關、政府職能部門在農村建立更多的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配備農村法治輔導專員,把全市近年來審理的留守學生案件中典型的教育案例打造成法治教育故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出來”,使農村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成為踐行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的高地。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法治宣傳,面向留守學生開設法律基礎知識公益課堂,利用周末、假期時間舉行普法游戲,擴大法治宣傳在農村留守學生間的影響力。
育人以法,潤物無聲。針對菏澤市嚴峻的農村留守學生法治教育形勢,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深入分析留守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充實法治教育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讓法治教育舉措扎實落地,能夠更好發揮法治教育對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保障留守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加快菏澤市法治鄉村建設步伐。
(本文系“2023年度菏澤市社科規劃法治菏澤建設研究專項課題” 作者單位:中共鄆城縣委黨校 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