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3-12-04 10:44:12
原標題:山東供暖面積全國第一,你家暖了嗎?
來源:舜網
原標題:山東供暖面積全國第一,你家暖了嗎?
來源:舜網
今年供暖季已正式開啟半月有余,隨著冬日氣溫不斷下降,屋外寒風料峭,室內暖意如春,供暖情況與生活舒適程度的聯系愈加密切,你家暖了嗎?跟隨記者一起了解一下今年供暖的新情況吧!
住建部《2022年中國城市建設狀況公報》顯示,2022年年末,全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111.2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92%,供暖管道長度達49.34萬公里,增速6.9%,兩項數據分別較2013年時增長96.4%、177%,城鎮集中供熱水平不斷發展。其中,山東集中供暖面積達19.23億平方米,在全國范圍內遙遙領先,增長勢頭同樣明顯,集中供暖面積和管道長度分別較2013年增長154%、202.2%,高于全國水平。
分省份看,山東和遼寧2個省份城市集中供熱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能歸因于地區工業、居民采暖需求量大,供熱設施齊全等因素;河北、黑龍江、山西、吉林、北京、內蒙古、河南、天津和陜西9個省(區、市)超過5億平方米。
當然,集中供暖面積只是衡量供暖水平和提升供暖體驗的一個方面,供暖問題落到我們的生活中,室內溫度更是每年采暖期備受關注的焦點。隨著各地熱源廠鍋爐點火、換熱站投入使用,各地記者傳回的報道顯示,大部分居民家中溫度已超20度,也有部分區域已經開始就供暖溫度不達標情況開始退費。那么,溫度是如何傳到我們家里的?
我國目前的供暖方式主要以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為主。20世紀50年代,我國借鑒了前蘇聯的集中供暖模式,以秦嶺——淮河劃分了供暖線,供暖線以北以集中供暖為主,以南多為分散供暖。
集中供暖,是指在工業生產區域、城市居民集聚的區域內建設集中熱源,向該地區及周圍的企業、居民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一種能源方式。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熱源、熱網、熱用戶。熱源一般是來自熱電廠、區域鍋爐房,通過鍋爐等其他供熱設備,以燃煤或天然氣的方式將水燒熱(110℃)或者產生更高溫度的蒸汽,先通過一級管網到達社區供熱站,經換熱器加熱后,再通過二級管網到達用戶家中。簡單來說,集中供暖的本質就是燒熱水,通過管道把熱水或蒸汽送到各家各戶。
分散供暖包括小型鍋爐房供暖、局部供暖和單戶式供暖。像南方常見的取暖手段,比如戶用熱泵式分體空調器、燃氣壁掛爐、電采暖等分戶獨立供暖方式,以及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輔助等局部供暖方式。
供熱能源方面,有數據顯示,2016年底燃煤供暖面積占總供暖面積77%,燃氣供暖面積占總供暖面積18%,電鍋爐、熱泵、工業余熱、生物質、燃油、太陽能等占比為5%。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此前測算,2018年北方城鎮供暖能耗為2.12億噸標準煤。隨著清潔取暖及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進,各地區拆除燃煤鍋爐,依“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原則進行清潔改造,北方城鎮供暖煤炭實物量消耗由2016年2.04億噸降至2020年1.86億噸,呈現出平緩下降趨勢,煤炭使用比例約每年下降4%,至2020年清潔供暖率已達55%,相比2016年提高了16.8個百分點。
從熱媒來看,熱水和蒸汽是采暖的常用媒介。由于蒸汽供熱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較多,相對于熱水供熱,不論是在供熱能力還是在供熱穩定性上都處于下風,因此,北方地區廣泛使用熱水供熱,以實現熱量資源的充分利用。2022年年末,全國城市蒸汽集中供熱能力12.55萬噸/小時,同比增長5.69%;熱水集中供熱能力60.02萬兆瓦,同比增長1.17%。山東省熱水供熱能力與供熱總量保持增長勢頭,但蒸氣供熱比例仍高于全國水平,預計未來熱水供熱量將繼續增長。
今年供暖有何不同?
北方的供暖往往伴隨著霧霾等空氣污染,這也是多年被詬病的問題。隨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國務院2021年2月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燃煤清潔高效開發轉化利用。目前,城市供熱正朝著運營智能化、熱力商品化、清潔化發展。
智能供熱,當前的供熱服務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隨著相關技術的提高和推廣應用,能顯著提高供熱效率,市民的供熱需求將得到更好的滿足。比如:泰安部分城區安裝了智能調節閥,能根據距離、戶外溫度智能調控熱量;東營部分小區通過安裝室溫采集器很好地解決了實際測溫時由于位置、時間、工具等因素的影響,使測溫數據能夠第一時間傳送到供熱部門的各級平臺進行綜合分析,以采取精準調整措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暖體驗,以供暖熱度提升民生“溫度”。
熱力商品化是城市供熱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逐步取消按面積計熱收費、推行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辦法,提高城鎮供熱質量。北京就大力鼓勵居民自采暖,甚至還按15元/平方米發放補貼。自采暖不僅可以隨用隨開,還可以按需調節溫度,靈活性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清潔能源使用,節約煤炭資源。
集中供熱政策要求推進燃煤熱源清潔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加快供暖清潔化轉型。青島市區啟動“煤改氣”三年攻堅任務以來,青島能源熱電集團已經有44臺燃煤鍋爐具備關停條件,新建6處熱源、27臺燃氣鍋爐,每年可減少約100萬噸煤炭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37噸,實現顆粒物(PM)、二氧化硫零排放;濟南通過長輸管道外接泰安市石橫電廠的熱水,在僅損失3度的情況下利用其余熱供暖約400萬平方米。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部政策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發放清潔取暖補貼,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生物質有著可再生、低污染的特點,以秸稈等為代表的生物能源有望成為城市供熱的新寵。地熱能、核能、熱泵、垃圾焚燒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將促進供熱能源結構的調整,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例如,大連瓦房店市紅沿河鎮已經啟用了核能供暖,是東北首個核能供暖項目;山東省也計劃引入新的供暖方式,例如地源熱泵供暖和太陽能供暖。
原標題:山東供暖面積全國第一,你家暖了嗎?
作者:朱若瑾 董赫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