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3-28 12:06:03
原標題:濟南,一個“人來無憂”的城市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一個“人來無憂”的城市
來源:濟南日報
□肖明君
隨著2024濟南花朝節帷幕的拉開,千佛山景區一場屬于濟南與青年人才的春日之約正在進行。當下泉城,青年人才相親會與免費乘坐公交地鐵、免費游覽景區、免費觀演等一系列“人才新政”相互交織,共同關注青年人的“關鍵小事”和“人生大事”,紓解他們的“城居不易”,以情動人、以誠待人,從而吸引了青年,留住了人才。
透過以上舉措,很多人感覺到,濟南的“人才新政”并不像針對“人才”量身定制的新政,更像是對所有人、尤其是青年人推出的“普惠”舉措。這種感覺沒錯!作為升級版的人才政策,濟南2023年12月修訂出臺的人才政策“雙30條”(2024版),處處寫滿了“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濟南對于“新市民”的選擇,不挑剔,更包容。
人才新政,不應該“唯才是舉”嗎?怎么是“人來無憂”?從現實邏輯上,一個愛才的城市,首先應該是一個尊重人、體貼人的城市。只有提供無差別的市民待遇和“人性化服務”,保證“人來無憂”,尤其讓青年覺得安全、體面,才能讓更多人留下來,然后“擇一城,愛一生”,然后成家立業,奮斗扎根,與城市共生共榮,這更符合人才的產生機制和成長機制。如果只是對所謂的“人才”放開福利,而對一般市民,尤其是廣大青年、大學生群體挑挑揀揀,甚至關門閉戶,沒有一點服務精神,那格局就小了。城市的未來靠人才,更要靠人氣,靠年輕人的高度集聚。從這個角度說,濟南的人才政策,與其說是“引才政策”,倒不如說是“引人政策”。人才,固然是“強省會”建設的核心競爭力,但這與承認“人是發展的終極資源”并不違背。愛才的城市,不僅要唯才是舉,更要唯人是尊。
事實證明,人口流失,或者年輕人流失,比起人才缺口,更致命。濟南提出的人才服務品牌叫“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強調的就是面向“人”、服務“人”,這一點非常清楚?,F在很多城市,紛紛擁抱青年人,對畢業大學生降低落戶門檻,提高社保待遇,為什么?就是因為看到了“人”的資源優勢。在經濟理論上,人,無論作為生產者,還是作為消費者,都是所有經濟啟動機制的“源動力”;人,無論作為創新人群,還是作為普通勞務提供者,都是經濟活性的激發端。從人口,到人力,再到人才,這是一個鏈性發生的過程,必須要有一定的人口規模作為基礎。所以,重視人、愛護人、尊重人、發展人、培養人、教育人……是城市最基礎的“軟環境”,需要用法治、政策、教育等嚴密鉤織出“以人為本”的氣氛,如同呼吸,普遍惠及,到達每一個個體。
濟南人才“雙30條”,已經將“吃、住、行、游、娛”系列政策納入“青年福利”,讓廣大青年人持續分享“泉城禮遇”和城市溫暖。這背后是一種更寬泛、包容的人才觀。濟南的發展,固然需要更多的院士、企業家、技術攻關帶頭人,同時也需要技術精湛的工人和工匠、敬業的個體工商戶、勤奮的“打工人”,有想法的快遞小哥……確切地說,只要愛崗敬業、遵紀守法,都是濟南“剛需”的人才。濟南對于人才的最新定義體現在新的人才分類中,新的“專項人才認定辦法”,樹立了以個人能力和貢獻業績為標準評價人才的鮮明導向,樂見“人生逆襲”,期待“人人出彩”。
仁者之政唯愛人。有人用“四個不”來形容濟南的人才工作: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拘一格、不遺余力。濟南,就是一個“人來無憂”的城市。只有以更加精準、全面的服務,無差別善待每一個人、每一位青年,才會形成人才“不引自來”的良好環境,形成一個主動留濟、從心愛濟的高質量“新市民”群體。那個時候,濟南與青年人才的“春日之約”將是全天候、全周期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