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4-06-17 14:13:06
原標題: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小學 把德育課堂“搬”到學校菜園里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小學 把德育課堂“搬”到學校菜園里
來源:山東教育報
“小滿不起蒜,留在地里爛。大家都來跟爸爸媽媽一起刨蒜嘍!”小滿節氣時,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小學的守拙園里開始忙碌起來。該校按照班級順序,邀請家長走進學校的菜園,跟孩子一起上勞動課。近年來,學校通過把課堂“搬”到園子里,讓這里成為通過親子勞動加強學生德育的重要課堂。
在守拙園里豎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跟著節氣去勞動”一行大字。學校把準勞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價值取向,結合節氣開展適合時令和季節的作物種植、作物管理等勞動活動。“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清明節前,學校邀請部分文化程度高、具有農業知識或者農作物種植經驗豐富的家長來到校園,一起了解農作物。并請農業專家深入菜園,就每種蔬菜種植時的節氣進行講解。不僅是清明節,一年中每逢一個節氣,學校都會組織學生走進守拙園,學習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和習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使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在守拙園里,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了解哪個節氣該種植或收獲什么作物,并親身參與勞動過程。家長還跟孩子一道誦讀《二十四節氣歌》,瑯瑯的誦讀聲在菜園里回響。這樣不僅促使學生掌握了與節氣相關的知識,而且融洽了親子關系。
學校還通過親子勞動實踐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德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讓鋤頭傷到手。”“孩子,你真棒!這么快就刨了那么多蒜,比去年進步多了。”在刨蒜的過程中,家長一邊叮囑孩子注意安全,一邊對孩子給予鼓勵。在勞動過程中,家長和教師還不斷相互引用校園文化長廊里懸掛的一些富有育人哲理的名言警句,讓學生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在勞動過程中,孩子們具有很強的勞動意識,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勞動規律,交流勞動技巧,增長勞動技能。”談起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學校負責人侃侃而談,并回憶起學生去年立冬節氣時收獲紅薯的情景:守拙園里,學生在家長、教師的指導下先把薯藤全部割掉;然后找準株與株間的空位或地壟的兩側,用鋤頭翻土深挖,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挖破、掘斷紅薯;挖出來后,大家又把粘在紅薯上的泥土抹掉,輕拿輕放裝入事先準備好的塑料袋或小籃子里……看到挖到的大紅薯,大家挖得更帶勁了,還不時地相互展示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通過勞動懂得了古人所說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一名教師說。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勞動精神和勞動美德,用自己的雙手為國家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