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30,山東衛視人文紀實類節目《行進中國大運河篇》將播出第八期滄州站。
上一期,由郭品超、張曉謙、俞更寅組成的行進團“穿越”回了昔日的北宋都城——開封,在這座“東京夢華”走進千年名畫《清明上河圖》,感受到了運河之畔的極致繁華。本期節目中他們將繼續在京杭大運河上向北航行,抵達河北滄州。行進團將以雜技和武術為核心,在這座“武術之鄉”和“雜技之鄉”探尋滄州在運河滋養下的獨特風采和深厚的“精氣神”。
探秘雜技之鄉,見證傳承千年的輝煌
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全長 216 公里,是京杭大運河流經最長的城市,約占京杭大運河總長度的八分之一。滄州曾經是桑田變滄海的地方,古老的大運河不僅見證了滄州的滄桑巨變,也孕育了深厚的運河文化,尤其武術和雜技的傳承千年而不衰。滄州作為雜技藝術的發源地,其雜技技藝源遠流長,名揚四海。行進團此次滄州之旅的第一站,便是深入探尋吳橋雜技的奧秘。
在江湖大劇院,行進團成員被精彩絕倫的雜技表演深深吸引。雜技演員們以超凡的技藝和驚險的動作,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場視覺盛宴。他們或在空中翻騰跳躍,或在地面翻滾旋轉,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每一個表情都充滿自信。行進團成員被這種精湛的技藝深深震撼,紛紛表示對雜技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隨后,行進團來到了吳橋雜技藝術學校。這里是培養雜技新星的搖籃,數百名學子在這里刻苦訓練,只為能在未來的舞臺上綻放光彩。他們見到了許多初出茅廬的小朋友,甚至還有不遠萬里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她們對中國雜技充滿熱情,決心在這里學習并傳承這項傳統藝術。滄州人民對雜技的熱愛與執著,讓行進團成員深受感動。同時他們也親身體驗了抖空竹、甩繩、蹬技等雜技基本功的不易,更感受到了雜技藝術的艱辛與偉大。
拜訪武術之鄉,行進團極限“挑戰”八極拳
離開雜技的世界,行進團來到了滄州的第二站——八極拳國際培訓中心。滄州武術源遠流長,“鏢不喊滄”的典故更是彰顯了其武術之鄉的威名。八極拳作為滄州武術的代表之一,以其發勁剛猛、動作迅猛而著稱于世。
在八極拳國際培訓中心,行進團見證了40人八極拳展演的壯觀場面,并被八極拳第九世傳人吳昊的精湛拳法深深折服。為了更深入地體驗八極拳的魅力,行進團接受了吳昊老師的收徒考核挑戰,他們需共同完成單人套路及雙人對抗套路,并在十分制中均獲得8分以上方為合格。
吳昊老師首先帶領行進團拜讀了八極拳的門規、了解了八極拳的發展歷程,并拜見了吳氏開門八極拳的第七世傳人吳連枝老前輩。在莊嚴的拜師儀式上,行進團成員手捧拜師帖,心懷敬畏之情,向八極拳的先輩們表達了自己的敬意與決心。他們敬上拜師茶,行過拜師禮,正式成為了八極拳門下的一員。
隨后,數字挑戰正式開始。八極拳的訓練異常嚴苛,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精益求精,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有絲毫馬虎,這對毫無武術基礎的三人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行進團不僅要克服身體上的疲憊與疼痛,還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復雜的拳法套路和雙人配合的技巧。
24小時的極限時間使他們必須熬夜突擊練習,他們也在練習過程中逐漸參透武術的真諦,從浮躁到靜心,心性在此過程中得以磨煉。他們最終能否拋卻雜念,順利完成全套拳法的匯報演出?
以球會友,感受滄州人民“精氣神”
除了雜技和武術的切身體驗外,行進團還融入了滄州的足球文化氛圍。他們身穿滄州雄獅隊的球衣,與滄州雄獅球迷協會的成員們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吃著滄州地標性美食——火鍋雞,共同觀看著中超聯賽。隨著大屏幕上比賽的激烈進行,現場的氛圍逐漸升溫。每當滄州雄獅隊有精彩表現,尤其是當那決定性的進球出現時,全場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那一刻,所有的情緒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讓人不由自主地為之動容。行進團成員也被這份熱烈與激情所感染,他們與球迷們一同跳躍、歡呼,共同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這座城市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有著一群熱愛生活、熱愛足球的可愛人民。這次獨特的民生體驗,讓行進團成員深刻感受到了滄州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與熱血精氣神。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周六20:30山東衛視《行進中國大運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