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12-09 09:13:12
原標題:老街區打造復合型演藝空間!臺東流量池:我們附近的遠方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老街區打造復合型演藝空間!臺東流量池:我們附近的遠方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老街區打造復合型演藝空間,優質項目擁抱“專屬流量”
臺東流量池:我們附近的遠方
臺東,青島最大的流量池。
在這里,青島人組織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構建自己的精神生活。
2023年3月,著名的DOWNTOWN在臺東大悅城以一場陳粒演唱會開啟了Livehouse新店首演。3月24日,“上客喜劇”在臺東舉行首場脫口秀演出,3個月后,上客喜劇小劇場在臺東勝道體育四樓落成。10月,“汐空間”在大悅城開張,多元藝術空間包含了觀影會、讀書會和音樂人李增輝的個人工作室,2024年進一步承接了第四屆青島“國際藝術年展”的音樂部分內容。
隨后,演藝新項目紛紛臺東落子:《唐朝詭事錄·西行》國潮VR虛擬沉浸劇場、時尚音樂傳媒品牌Rough實體酒館、品牌音樂吧“二樓”的姐妹店“谷底”……
最新動態是,國內兩大單口喜劇連鎖品牌相繼落子青島:“魔脫喜劇”落地臺東大悅城“星光匯”,計劃在元旦前舉行首演;“大笑喜劇”銀座中心演出已經上線運營,兩大巨頭互為犄角之勢。
開埠120年,日流量20萬人,這樣的一個臺東,需要什么樣的新文化內容注入?
上客喜劇俱樂部主理人杜金嶺表示,臺東是一個吃、喝、玩的地方,而現在要注入“樂”的內容。
汐空間創始人王斐東認為,臺東是倡導多元化、抗衡千篇一律的人文區域,要做商業巨頭不愿費力做、本地文化又亟須的內容。
作為市民消費文化的核心區,臺東正在變形,成為年輕、多元、新空間的代名詞:這里主打30歲以下觀眾群,當紅喜劇人在這里交匯,上百支青島樂隊在這里登臺,本地原創劇目、外來劇目在這里首演,虛擬演藝、二次元ACG音樂在這里首秀……
對青島人來說,臺東不止是臺東,更是我們附近的精神遠方。
多元:大悅城的復合疊加
2024年11月最后一個周六,臺東大悅城兩場音樂演出相距不足50米,互不相擾。
DOWNTOWN里聚集一大批熱愛ACG音樂的樂迷,為省內多支人氣偶像組合助陣。聽歌之余,這些歌迷在悅街下沉廣場里排演的應援舞蹈也成為大悅城一景。隔壁酒館門口一張粉紅海報寫著“恭喜菜籽轉正成功”,酒館里一群少女音樂人與粉絲聯歡,祝賀一位新人“轉正”加入了“繁星交響曲”組合。圈外人很難理解這種結合了唱跳演藝、偶像養成、現場應援、粉絲合照等環節的演藝鏈條邏輯,樂迷盡最大努力地解釋這種興起不到兩年的新銳音樂文化:“可以理解為非正式版的AKB48。”
臺東大悅城,多元、新潮的文化業態逐漸成型。
斜對面的“汐空間”里,音樂人陳哲且彈且談,以“棱鏡山河”為題分享他在福建、青海、貴州等地的音樂采風歷程,曲式的解析與各地風景結合,讓樂迷感受音樂人創作的內在邏輯與外在激發。近年來,陳哲和他的“音樂小篷車”在青島刮起了音樂旋風,成為推介Citywalk文化的主力軍,而陳哲創建的“青未”也成長為國內青年社群的重要力量。這場分享會緊接著是觀影會,而汐空間在這個秋季還承接了第四屆青島國際藝術年展的音樂單元,包括荷蘭音樂人Monokino“實驗影像與現場音樂”、手碟音樂人趙磊“治愈的飛碟”、歌手REZI“牧我”說唱專場等音樂演出。
從去年2月DOWNTOWN首先入駐開始,臺東大悅城多元、新潮的文化業態逐漸成形,而且,業態之間的復合聯動、流量嵌合已成趨勢。二樓的Rough酒館作為新銳音樂傳媒Rough的實體酒館,吸引了DOWNTOWN和周邊演出音樂人以及樂迷造訪;“汐空間”兼具學術酒吧的功能,在影視、音樂、讀書會之外還聯合蛤蜊喜劇主理人王粲推出了唐香玉、黑刀的青島專場,營造了單口喜劇演出的氛圍;帶餐音樂吧“谷底”有周航、小馬、洲洲等音樂人常駐,演出曲目以告五人、逃跑計劃等樂隊作品為主;由上而下,大悅城構建了從音樂、美術、喜劇到文學的豐富業態,高密度的演藝新空間累加,讓年輕群體在這里一站式滿足多元文化消費。
對于廠牌運營來說,大悅城的缺點非常明顯:登州路一座老樓遮擋了它的視覺入口,阻隔了洶涌的逛街流量。業者接受采訪時坦言:“我們很難接到臺東的‘自然流量’,反而堅定了我們培養‘專屬流量’的決心。凡是進入街區的年輕人,基本上有著明確的消費目的。他們來看演出之余也自然是樂迷、喜劇觀眾、迷影愛好者以及讀者,這給了我們很多機會。”
給臺東注入文化性,也是演藝廠牌的使命。“這里常態化的東西多:DOWNTOWN是青島堅持最久、最穩定的Livehouse,它已經進入了收獲期,每年能承接接近150場演出,也是音樂人巡演的青島首選。‘汐空間’雖然體量不大,但活動頻次高,它的電影沙龍和音樂分享形成了藝術符號。谷底有著精準的音樂定位,非常適合文藝青年的口味。”業者告訴記者,進入最后準備階段的星光匯·魔脫喜劇即將開業,也讓臺東大悅城這一慢火熬制的文化大餐更加豐盛。
求變:5公里流量池
為什么扎堆臺東?20萬人級別的單日流量池是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去年年初,來自北京的“上客喜劇”搶先落子臺東,在業內人士看來,當時是最好的時機,也促成了“上客喜劇”后續在李滄(樂客城商圈)、西海岸(家佳源商圈)以及濟南(寬厚里)等新劇場的裂變。
以臺東為中心,方圓五公里內聚集了青島單口喜劇俱樂部的半壁江山。
以臺東為中心,方圓5公里內聚集了青島單口喜劇俱樂部的半壁江山:諾德廣場的匯笑喜劇、大悅城的魔脫喜劇、香港中路銀座中心的大笑喜劇、勝道體育四樓的上客喜劇。幾乎每個廠牌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臺東是自家劇場的第一選擇,而作為第二選擇的萬象城由于租金成本和空間稀缺尚未有廠牌入駐,李滄樂客城、西海岸家佳源也是候選熱門區域。
扎堆,意味著街區的喜劇消費氛圍得到了同行驗證:越是熱鬧,廠牌越是愿意擠進來。“上客”主理人杜金嶺介紹:“類似杭州in77大廈,里面集中了多個單口喜劇劇場,演員用不著‘跑場’,在樓層之間上上下下就可以,場場都很滿。”作為最早一批喜劇小劇場從業者,杜金嶺認為圍繞臺東的競爭接下來會更加激烈,“魔脫、大笑兩個行業巨頭具有指標意義,它們一起進入青島,基本上給這個城市的喜劇氛圍‘蓋章印證’了。坦白來說,我們沒想到青島喜劇會這么火,沒想到進來的廠牌這么快、這么多。”
一家喜劇俱樂部如何運作,上客喜劇在臺東打了個樣。每周12場演出:周一、周二的新段子試煉場,周三“新梗賽”比拼演員新創作的段子,周四、周五單場演出,周六、周日各三場演出,周六還有深夜場。十幾位演員在高密度演出里錘煉段子,考慮到觀眾對新作品的需求,濟南、青島的喜劇演員會輪次互換,在“雙城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在常駐演員之外,喜劇小劇場還持續承接喜劇紅人的專場。對于劇場來說,優質內容、優質藝人永遠稀缺,主理人還需要觀摩各種演出,把握喜劇市場的新趨勢。面對數以十萬計的潛在觀眾,上客喜劇的客服點對點對接觀眾,收集演出反饋,探索培養觀眾復購習慣的路徑。
相較于杭州30多家俱樂部的規模,青島的喜劇俱樂部堪堪破十,剛剛進入競爭的“上半程”。有趣的是,在上客喜劇隔壁新開了一家《唐朝詭事錄·西行》國潮沉浸劇場,國慶期間剛開業就迎來了觀眾潮。這個劇場主打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高度還原熱劇《唐朝詭事錄》劇情和場景,提供融合了視覺、聽覺、觸覺的感官體驗。單場15人,省略了演員、道具成本,以高科技手段更換多個故事線、劇情場景,國潮沉浸劇場與喜劇小劇場形成了情緒經濟的體驗差異,也在年輕群體之間形成了導流效應。
模式:以臺東為方法
相較于容納17個小劇場的上海亞洲大廈,臺東仍然處在生態位初級階段,劇場類型遠談不上豐富。除了150人左右的脫口秀小劇場、每場15人的VR虛擬沉浸劇場、Livehouse和音樂吧,像是環境式劇場、音樂劇小劇場、舞蹈劇場等在臺東街區尚未破題。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臺東孕育了滾石琴行、SY實驗劇場等標志性文化空間。當下,演藝生態面臨從觀眾群體、審美結構的全面挑戰,以臺東作為方法,行業正在探索青島演藝市場下沉式、精細化的轉型之路。
DOWNTOWN創始人解新宇被譽為Livehouse業內勤勉的典范,每年有一百多場演出,他堅守調音臺,將DOWNTOWN做成了行業口碑品牌。在青島這個原創音樂氛圍濃厚的城市,DOWNTOWN“海鮮計劃”著重推出本地音樂人,迄今已經舉辦26期,每期四組樂隊,百余組音樂人獲得了寶貴的舞臺經驗。像是醉雨、送春歸等樂隊在DOWNTOWN舞臺上大放異彩,而橘子海、逃跑計劃也把這里當成青島巡演的固定地點。DOWNTOWN模式的另一個側面,在于堅守城市音樂文化的本位。音樂演出巨頭近年來在國內“攻城略地”,本地Livehouse之所以能保持獨立身份,在于行業利潤微薄:高頻次的演出只能維持基本的票房收益,像是DOWNTOWN常年只有三四個固定員工——它在持續盈利和城市音樂本位之間維持了難得的平衡。
喜劇俱樂部的成長模式,經由喜劇廠牌在臺東探索完成。
一開始,喜劇廠牌大多選擇落地影院,節省場租的同時也方便市場的試水。為了保證現場效果,影院往往要拆除部分吸音設備,島城不少影院騰出了專門的喜劇演出影廳,以便跟廠牌長期合作。喜劇藝人不習慣影廳的“仰視”視角,因而,廠牌往往會單獨建立專屬劇場。而當單口喜劇演員被觀眾熟悉后,喜劇廠牌一邊培養新人梯隊,同時引入Sketch、即興喜劇、漫才乃至魔術等新品類,像是正在武漢舉行的即興喜劇吸引了兩組青島即興喜劇組合加入,也讓觀眾對青島“新喜劇”的發展充滿期待。
臺東街區的演藝創新,也讓業界重新思考演員、劇目與小劇場的關系。一方面,從百老匯的案例來看,喜劇俱樂部走出了金·凱瑞、羅賓·威廉斯等一批影星,脫口秀演員也成為門檻最低的成名路徑。青島小劇場能否培養出類似徐志勝、蔣龍等多棲藝人,為喜劇人探索出一條成名新路徑?另一方面,青島專業院團、專業演員在小劇場領域缺少創作項目,觀眾可選擇的演藝品類頗為有限。當消費趨勢從大劇場、中型劇場轉向150座位小劇場時,臺東需要原創藝術力量的注入。
目前執行的青島市對社會投資演藝場所獎補政策,包含三項“硬指標”:營業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年演出量達到100場、累計總人數達到5000人次。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劇場最難邁過的門檻在于營業面積不足。寸土寸金的臺東,小劇場的租金在15萬-20萬元區間,營業面積更是受限于建筑本身和項目營收能力等多重因素,業者尤其擔心演藝新空間走紅后引發租金上漲。
如何將文化影響力、社會效益納入對小劇場的綜合考量,如何讓臺東持續吸引演藝新空間落地,這是需要放到街區歷史與文化影響力象限內探討的重要命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