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5-03-05 15:12:03
原標題:【跟著節氣學養生】驚蟄:順應肝木升發之性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跟著節氣學養生】驚蟄:順應肝木升發之性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月5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伴隨著陣陣春雷,經歷了早春的懵懂,仲春時節,春雷始響,萬物復蘇,這春意也漸漸濃了起來。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時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說起驚蟄節氣的養生與食療,煙臺毓璜頂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宮鑫表示,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養生要注重順應肝木升發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暢達,生機盎然。規律起居防春困驚蟄前后陰寒之氣漸降,陽氣升發,人體血管舒張,流入大腦的血供較冬季減少,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減弱,致使春困擾人。“可以適當晚睡早起、多伸懶腰,這樣可以使血液循環加快,不但能減輕困意,還能激發肝臟機能。”
“春捂秋凍慎減衣。”她說,“驚蟄時節,是由寒冬向暖春的過渡。此時雖然陽氣漸生,但是余寒未盡,因此春捂就顯得尤為重要。”萬物在春天開始復蘇,人體也同自然一樣,毛孔張開,這時冷風來襲,便可長驅直入,引發感冒、咳嗽等不適。所以驚蟄時節雖然溫度升高,但是衣服遞減要適度,根據個人體質和天氣變化逐漸減少。
省酸增甘養脾氣,驚蟄時節飲食亦應遵循春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養脾,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等。此時余寒未消,飲食上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辛味食物以助陽升抗余寒,如韭菜、洋蔥、香菜、生姜、蔥等食物。另外,驚蟄以后,氣溫回升,細菌等微生物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可以多吃點清熱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蔥、蒲公英、蜂蜜、綠茶、香菇等。
驚蟄節氣,還要適當活動助升陽。“天氣漸暖,陽光和煦,人們應如蟄蟲般充滿活力,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踏青、放風箏等,亦可選擇太極拳、氣功、五禽戲等傳統養生保健方式。驚蟄期間,春暖花開,空氣清新,最適宜進行空氣浴、日光浴,以吐故納新,調和呼吸,使氣血沖和、心安神寧,陰陽協調、氣機順暢,達到養生的目的。”宮鑫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